传统与现代交融激发出新活力 “非遗”工艺品成爆款被抢购
2024-05-26 10:3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传统与现代交融激发出新活力 “非遗”工艺品成爆款被抢购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6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实习生 甘兆华)携着历史的积淀,延伸文化的足迹,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一众非遗“手艺”,在文博会上展现出它“吸睛”的一面。华美曼妙的“马面裙”,韵味清秀的“蜡染刺绣”,空灵朴质的“竹编”……既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元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马面裙”生动演绎非遗之美

在文博会浙江馆的中心位置,来自海宁许村镇的“马面裙”展位,数十件款式、色彩、面料各异的裙子,像艺术珍品一样被醒目地现场展示,吸引了往来众多观众和厂商的驻足欣赏,成为现场售卖的“爆款”。

许村镇是中国布艺名镇,也是近年来国内新进冒头的“马面裙”重点生产基地之一,镇上“马面裙”面料日均产量3万米,成品日均产量近2万件。“‘马面裙’被誉为千年的时尚,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国风服饰,既能展示古典之美,又能融入现代美学元素。”展位负责人介绍:“我们许村的‘马面裙’以图案和色彩见长,会将很多美丽的非遗绘画作品生动‘复刻’在裙面上,主打高端定位。”

除了跟上现代审美,还融合新科技新工艺。“许村马面裙通过自动化提花机与现代纺织技术,实现了古典图案花纹和新研发面料的结合,让每一个细节都浸染着饱满的色彩,保留住一方锦绣一幅画的精巧细密。”

记者注意到,在现场热销的马面裙中,有从传统长裙改良的膝上半裙款,有兼具质感却又清凉舒适的新面料款,还有将华美宋锦与现代几何图结合的新中式款,绚烂夺目,美不胜收。

民族蜡染艺术走向全世界

“开展以来,卖得最好的是蜡染丝巾和蜡染手工包。”昨天,在文博会贵州馆,第7次参加文博会的贵州安顺蜡染非遗传承人杨婷婷告诉记者。今年,杨婷婷带来了3000多件展品,展位上,蜡染手工包、丝巾、吊坠、蜡染玩偶等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杨婷婷看来,蜡染丝巾跟手工包卖得好,是因为这些产品将传统蜡染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到位,设计和创新合理,符合市场需求。一把蜡刀、一缸染水、多件丝巾,经过描摹、画蜡、染色、脱蜡一系列操作,一条条蜡染丝巾制作而成。她介绍,一条丝巾制作要花1个小时,一名绣娘一天能制作6条左右。一个蜡染手工包制作时间约2小时,一名绣娘一天能制作5个左右。

作为文博会“常客”,杨婷婷认为,展会这个平台为小微文创企业提供了快速成长的通道,不仅提供了市场,创业者也能接触到更多时尚信息。“第一次来的时候,我的公司刚刚成立,到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行销海外,马上我们就要在欧洲开经销点了。”杨婷婷希望,坚持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时尚相融合的方式,创作出更多优质产品,让贵州非遗产品走向世界。

传统编制“手艺”走进千万家

在湖北馆一隅,一群大学生巧手飞舞,一件件非遗竹编作品现场完成,观者无不赞叹。来自湖北科技学院“布谷鸟”非遗文创团队的李荟荟、李林涛等人,在展会现场几乎没有停手,他们现场编制的作品引来游客抢购。

“鄂南是全国著名竹乡,我们立足于此,致力于非遗竹编的传承发展,通过改良工艺、活化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李林涛介绍。

“这些来自民间的手工艺编织,又漂亮又实用,但现在并不多见了,有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现场,一位观众一下子购买了簸箕、食盒、窗花3件产品,爱不释手。

[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