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打破课堂界限,培养融合型出版人才
2024-05-24 23:11
来源: 读特新闻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打破课堂界限,培养融合型出版人才

人工智能朗读:

如何打破大学课堂的界限,培养融合型人才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在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上,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以“跨学科出版人才培养:思考与探索”为题发表演讲。

面向智能时代的融合出版,丁晓东提出,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注重提升高校出版人才的跨学科能力,在实战中锤炼其技能。

       

打破课堂界限,探索新领域

过去,大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所教授的内容多局限于课本上的固有知识。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丁晓东认为,大学学习必须超越课堂的界限。

如何践行?丁晓东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融合。他进一步阐释了融合的两个层面。首先是学科的融合,即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其次是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丁晓东指出,过去业内往往只专注于出版实务,而忽视了学术理论研究。根据教育部官网2022年9月公布的信息,“出版”增列进入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可授予专博学位,从2023年起实施。这一变化意味着,未来在出版人才培养方面,既能通过博士培养深化其专业理论研究,又能进行实务操作。

“在此背景下,举办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论坛的意义不言而喻。”丁晓东认为,出版业服务于各行各业,同时也受益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需要出版行业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他强调,数字出版人才必须是具备跨学科融合能力的人才。

     

科技引领,融合型人才培养正当时

如何有效培养数字出版人才?丁晓东认识到,这实际上是出版行业应如何与科技结合,以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

出版印刷是上海理工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丁晓东表示,自己始终致力于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并深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提到了该校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的多项举措,如加大对融合性人才的引进力度。丁晓东透露,在师资方面,通过引进计算机领域人才与出版印刷界精英,共同推动出版业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

针对教材和课堂知识的可信度与新旧度问题,丁晓东特别提到上海理工大学推行的“项目式、任务式、驱动式”学习模式。据介绍,这一创新举措让学生们在实战中锤炼技能,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而微课程的打造更是让学生们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不懂AI技术,未来可能在出版业难以的立足;而没有新技术的推动,出版业的发展也必将受到重重桎梏。”丁晓东指出,AI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了不小冲击。

丁晓东进一步透露,上海理工大学已利用其在光学工程领域的深厚底蕴,研发出裸眼3D技术,这一创新为儿童读物等提供了更为立体、生动的视频内容。不止于此,该校还在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力求为出版业注入更多科技力量,推动其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文 葛墨含/图)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