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号馆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百年好味道现场可品尝
2024-05-23 10:56
来源: 深圳商报

12号馆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百年好味道现场可品尝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5月23日启幕,记者提前探营,在备受关注的12号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馆搜罗各式“珍宝”,与远道而来的非遗传人聊绝活,全方位感受古老文化传承、创新之美。

非遗展区

赓续文脉,拥抱生活

在超1万平方米的非遗展区,观众可近距离接触众多国家级非遗项目、非遗文化衍生品,了解非遗活态传承的最新信息,领略到唐三彩、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海伦剪纸、内画、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绛州剔犀漆器髹饰技艺、河州泥塑、天水竹雕、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徐州曹氏香包制作技艺等项目的博大和精妙。

12号馆展示非遗表演场景。 深圳商报记者 廖万育 摄

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博会12号馆非遗·老字号展区以“赓续非遗文脉,拥抱美好未来”为主题,组织全国非遗优质老字号企业、重点项目,通过专题展示及多项配套活动形式,重点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成果,分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药传统文化两大内容,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展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丹忱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同打造的“松纳柴器”品牌艺术陶瓷。展区内还展示了一座1:1打造的“镇窑”,观众可以身临其境体验传统制瓷工艺流程。

正值初夏,观众还可与来自江南的西湖绸伞“来个邂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源自杭州实业家都锦生的灵感和创意。西湖绸伞制作技艺吸取国内外装饰伞的长处,创造性地将伞骨分劈成篾青、篾黄两层,以供夹放伞面,这一创意开创了西湖绸伞造型工艺的基本结构,其主要特色为“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成就了一把全世界独一无二具有杭州地域文化特色的西湖绸伞。西湖绸伞制作技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工艺美术展区

大师作品邀您品鉴

本届展会,珍品依旧,最吸引眼球的仍然是“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

记者了解到,本届联展征集了来自21个省区市的近百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160余件代表作品参展,涵盖工艺雕塑、艺术陶瓷、印染、抽纱刺绣、漆艺、金属工艺、工艺画等十大门类,代表着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水平和技艺。部分地市政府及工艺美术协会分别组织了当地的特色展品参展。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缂丝、云锦、发绣、苏绣、紫砂、水晶等;洛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非遗“唐三彩”;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佛山陶塑、潮州木雕及手拉壶、广彩陶瓷、文创产品等。

工艺美术展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联展期间将举办“工艺美术融汇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此外,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由第二十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评选委员会主办,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承办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5月2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2号馆举行的各类新品发布会、现场讲座及多场体验活动。

首设非遗美食展区

“可以品尝的百年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文博会重点打造“文博食尚 寻味中华”非遗美食休闲展区,备受观众喜爱的非遗美食将集中亮相展区,让您体验“可以品尝的百年文化”。

周村烧饼、德州扒鸡、五芳斋粽子、老万成酸梅汤、澳门西洋牛油糕、天水麻辣烫、兰州拉面、霍州年馍、山西运城羊肉汤、二利烧鸡、牛庄馅饼、德氏冰淇淋、耒阳刮皮、樟树贡酒、平湖糟蛋、狗不理包子、糖饺子、臭豆腐、怀姜糖膏……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非遗美食,将带给观众满满的幸福感。

展会期间,中华老字号企业“五芳斋”将带来“传世臻·粽礼”“盛世五芳”“五芳八肴”等产品,展示制作技艺;武汉市百年老字号“老万成”首次亮相文博会,将带来老万成老味酸梅膏、老万成枇杷秋梨膏、老味酸梅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产品,在炎炎夏日为观众送去一口清凉;霍州年馍是山西霍州传统民俗文化瑰宝,采用传统老酵头工艺,纯手工制作,运用最独特的传统老酵头制作工艺,享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心尖上的情愫”之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澳门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也将亮相展会,拥有百年技艺的牛油糕制作技艺让观众齿颊留香的同时,体味其源流、制作技艺和多元饮食文化。

[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