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展B馆):一站式“饱览”各地文化精品
2024-05-23 10:13
来源: 深圳商报

1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展B馆):一站式“饱览”各地文化精品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董芳芳)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的三大综合展之一——文化产业综合展(B馆)设在1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展重点突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集中展示优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齐聚全国文化龙头企业,观众可一站式“饱览”各地文化产业精品。

位于11号馆的文化产业综合展可谓竞争最激烈的展馆,山西、贵州、安徽、西藏、湖北、陕西、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江苏、上海、河南等各省市竞相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新设计、新科技、新手段,无所不用,互动方式更是奇招频频。记者昨日探馆发现,无论是自然美景、文化经典,还是创新项目,都以各种形式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机,每个角落都有令人叹服之处。

西藏馆首次利用沉浸式裸眼3D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西藏之美。 深圳商报记者 廖万育 摄

智能展示文化融合

亮点纷呈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各省市组团展区无不可以感受到数字科技给文博会展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开放式设计、数字化赋能、全息立体互动,成为各省市展区的关键词。

湖北馆以“流淌长江文化,书写荆楚变迁”为设计理念,将展演销结为一体,生动展现出荆楚风、长江潮、文化韵、科技感的新时代湖北文化特色。展会现场,汇聚5000多件展品的湖北馆,从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博之窗、文化创意、荆楚风物、人文生活展示等5个方面,集中展陈。

本届文博会贵州主题展馆面积为990平方米,共有参展代表性企业50余家。贵州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素有“公园省”之美誉。一曲《上春山》,唱遍贵州春山韵味;一句“黄小西吃晚饭”,展现畅游贵州的惬意滋味。在贵州展示区域,黄果树、小七孔、西江苗寨、赤水、万峰林、梵净山、镇远、百里杜鹃等贵州重点景区资源都是结合立柱环绕屏来进行呈现,将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风貌徐徐展开,观众们可以在一步一景间品味多彩贵州的“如画山水”。

数字赋能传统文化

成果破圈

今年文博会中,西藏展馆更是在展示上做了全新的尝试,有多个首次:首次采用慢直播方式,展现西藏部分重点文化遗产和旅游景区实况;首次利用沉浸式裸眼3D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西藏之美;首次打造数字化赋能新场景,运用AI动画技术生成宣传视频进行展播;首次为深圳文博会西藏展馆定制手绘西藏形象展示画。

数字赋能,让传统文化成果破圈,焕发新彩。同样,在江苏展区,苏州文投集团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带来针对传统服饰纹样打造的“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观众在现场可以直观欣赏到代表性丝绸传统纹样。

南京以“博物金陵”为主题亮相1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展,并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全面展示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成果。通过数字化技术呈现和博物馆建筑剪影等设计元素,观众们可在数字图景中开启“博物金陵”之旅。通过建筑剪影的表现手法,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六朝博物馆、南京科举博物馆等文化地标跃然眼前。南京展区还通过达斯琪的全息智能炫屏,精选南京市博物总馆的馆藏珍品进行展示。

精心布局互动体验

吸引眼球

一系列互动体验的精心布局,将各地文化的魅力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现给文博会观众。展会期间,在11号馆的贵州馆,每天11:00至12:00和15:00至16:00都会有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演奏会如期上演。作为贵州馆的代表之一,玉屏箫笛与正安娜塔莎吉他携手,为前来观展的市民献上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融合的音乐路边演奏会。火遍贵阳大街小巷的路边演唱会搬来文博会现场,以音乐为载体,感受文化力量。

在山西馆的主入口正前方,一面巨型弧形曲面屏犹如徐徐展开的画卷,呈现一段民族融合的“西京故事”。画中人动、景动、风物动、情境动,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多点透视二维动画的手段打造出巨幅长卷微动画,以数字化形式直观呈现出辽代西京从狩猎、农耕、出行、出征到礼佛、宴乐、备茶、备酒的市井风情。主入口正前方同时也是主舞台区域,山西省的非遗传承人将在此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表演。

湖北馆同样互动体验丰富。湖北馆人文生活展示体验区打造了沉浸式互动馆,设置安排了茶艺、制香、品香等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展演。观众可借助先进的裸眼3D虚拟技术,通过《“桥”见新时代》领略湖北世界领先的桥梁设计建造时代创新,通过《飞跃荆楚》饱览壮美的荆楚风光。观众还可以欣赏“知音号”节目、土家民俗歌舞秀《花咚咚的姐》等表演节目,现场品尝湖北名茶。

[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