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古陶瓷博物馆:迟岩
2020-01-06 15:1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大器古陶瓷博物馆:迟岩

人工智能朗读:

前言:以朝圣者的心态,用精神的力量完成一次次的穿越,追问有价值的未来。——迟岩

迟岩,出生于60年代,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从事平面设计及珠宝玉石贸易,收藏研究古陶瓷多年,现定居深圳。其藏品中,瓷器类的年代最早可以从商朝的原始青瓷算起,而陶器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上古7000年前的红山文化而一直延伸到大明王朝。

7000年厚重历史、20000件珍贵藏品,出自300多个窑口,迟岩先生自踏入收藏界以来20多年的心愿——大器古陶瓷博物馆,终于在2014年8月1日应运而生。

迟岩先生一直希望将他这20多年来的收藏展现给世人,让人们都能一同分享这些陶瓷器背后蕴藏的文化。至于这些年的心得,迟岩先生也希望能够找到行内的知音。

   

从上古洪荒到当今时代,很多人都对书本上的历史并不陌生,然而那实实在在的历史当事人——古代器物却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大器古陶瓷博物馆网站的建立,用迟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将古代文化、技术做一个系统性的传播。

大器古陶瓷博物馆网站主要将古陶瓷器分成四个类别:古陶馆、古瓷馆、人物动物馆还有权衡馆。

无论是道德三皇五帝,还是功名夏后商周,纵使时间长河淘尽天下英雄,这些陶瓷却一如长河中的不朽金沙,以艺术为坛,以文化为酿,在过去未来之间将那一份醇醉越藏越香。

迟岩先生追忆起20多年前的自己,那时的他本身就十分热爱艺术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痴迷。他回忆道,万事皆缘,能够同时满足他对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孜孜追求的器物中,陶瓷器是最令他心之所向的。二十几载春秋一路走来,迟岩先生最大的快乐和失去都在收藏这个爱好上不断交织。

是什么力量一直支撑着迟岩先生二十几年如一日地收藏呢?

用迟岩先生在大器古陶瓷博物馆官网上自序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朝圣者的心态,用精神的力量完成一次次的穿越,追问有价值的未来。”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作为1967年生人的迟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他开始收藏这二十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地觉得收藏古陶瓷就是他要做的事,更可以说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甚至是一种信仰。

迟岩先生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件他付出十年心血的藏品,当年那件藏品,其原主人任何条件都不肯答应卖给他。最终,十年后的某一天,原主人家的孩子上学缺钱,才不得不以高价将藏品卖给他。迟岩先生觉得虽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很多,但能够通过这件事帮助别人解决实际困难,其实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和通常的古陶瓷收藏者不同的是,迟先生的收藏是不分地域、年代的,甚至对窑口都广开方便之门。迟先生称这是“普通话”的概念,他坦言,只要是能够代表中国陶瓷历史的,他都会收藏,因为每当看到一件历经沧桑变化却依然如故的古陶瓷,他的心中都会如同回到了那一个个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

在迟先生逾20000件的藏品中,极具历史沉淀感的高古陶瓷是最多的。其中公元前制作的陶瓷器在迟岩先生看来,其神韵十足,造型简约而内涵丰富;而公元后的陶瓷器,风格具象、写实的越来越多,东方朴素哲学意味渐失,其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造作的痕迹。

而对于官窑和民窑,迟先生的看法是仁者见仁,各有各的美。官窑的收藏其经济利益高,会使一些人放弃收藏的文化性,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其实民窑的陶瓷品,更能代表其所属年代社会大众的普遍审美,对生产力的反映也更确切,民窑的陶瓷品文化信息和官窑一样,都很美。

所以不论公元前后、官民两窑,这些藏品迟先生都将其视作自己的孩子。现在大器古陶瓷博物馆是一个网络展示的平台,他还希望能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将这些藏品完整的保护和传承下去,让世人能够近距离地一睹数千年华夏历史所沉淀的真容。

一直低调收藏的迟岩先生也坦言,过去信息技术还不发达,自己的藏品又没有地方展出,所以他低调了二十几年。近些年,他越发觉得互联网传播便利、速度很快,所以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积累通过大器古陶瓷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一下。迟先生直言,在收藏的过程中,觉得自己懂的很多的时候,其实懂得真的很少。他更希望,借助大器古陶瓷博物馆能够多和大家交流、研究古陶瓷,希望能够看得更深、更远、更透。

面对如今收藏界的个别浮躁现象,迟岩先生认为,收藏有风险,收藏需谨慎,一旦收藏和金钱利益挂钩,其实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而且商业的味道过重,纯文化的收藏精神就容易消失。

到此,我们不得不提起收藏界的一句老话:识古不惑,迷古必穷。对于前半句话,迟先生非常赞同,数千年的历史中包含这无数的前人智慧,对于个人短暂的一生来说,是受用不尽的。而对于后半句,迟先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迷古,固然容易散财而导致贫穷,但迷古让人的内心富有,这种财富是谁也无法夺走的,而金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

所以迟先生建议后来的收藏者们,多关注藏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少关注商业“价格”,这样收藏才会带给人真正的快乐。

收藏难免遇到赝品,无师自通的迟先生在早年也曾“打眼”,所收到的赝品统统都被他彻底砸毁。他并没有参加过类似《鉴宝》的节目,偶有心爱之物,他也只给现年93岁的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泰斗耿宝昌老先生一人鉴定过。

三皇五帝到如今,民间的古陶瓷何止千万,迟先生觉得自己这20000多件藏品其实也只是沧海一粟。到今天,他自觉不会再向以往那样大量的收藏了,以后除有精品外,他打算将重心放在对古陶瓷的研究和传播上。为后人充分了解华夏历史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人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民族自信心和对这片古老土地的归属感。

[编辑:王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