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 走出先行示范光明路
2022-09-19 22:36
来源: 宝安日报

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 走出先行示范光明路

人工智能朗读:

image.png

光明区秉持产城融合理念,统筹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生态、文体等民生工程。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9日讯 (宝安日报记者 黄国焕 熊丹丹/文 卢正辉/图)赶超奔跑,用汗水浇筑科学之城;追求卓越,以奋斗书写蝶变新篇。

回首初心路,砥砺新征程。在深圳西北部——光明区,正在演绎着一个从国营农场到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改革发展传奇。

成立四周年来,光明区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不负韶华”的实干精神日夜兼程、激流勇进,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标不动摇,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总牵引,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

时代不会辜负真正的奋斗者。百万光明人用时代的如椽大笔,绘就了独具魅力的发展画卷。

沿着宽敞的公常路前行,两旁可见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透过这些“地标”,可以窥见光明在短短几年里实现精彩嬗变的内核所在。

不止有科学与创新。光明区秉持产城融合理念,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标准,“高质量、高颜值”统筹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生态、文体等民生工程,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空前增强,“光明力量”的源泉更加喷涌、更可持续。

敢立潮头迎浪冲,勇担使命赋华章。

党建全面引领 

护航“科学方舟”行稳致远

“科学是永不落幕的璀璨星河,光明是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区一届四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蔡颖所作报告言犹在耳,成为激励全体光明人继续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

因使命而兴,因科学而强。如果说光明科学城是一艘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那么坚持党建全面引领,便是确保“科学方舟”行稳致远的“定盘星”。科学城是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光明科学城建设,凝聚起最广泛、最优渥的资源力量,是光明一直在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早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开展土地整备之初,党建引领就成为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鲜明旗帜。22天完成光明科学城启动区1.8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签约,25天完成光明中心区2.3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签约,26天完成光明科学城核心大装置区3.05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党旗始终在土地整备一线高高飘扬,一次次刷新“科学城土整速度”,为科学城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此外,党建引领治水提质,也成为光明区一张闪亮的名片。光明区由此逐步探索出“力量汇聚在一线、党组织建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考察培育干部在一线”工作法,形成党建引领重大项目攻坚的“红色密码”。

为确保科学城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升科学城建设的集约效能,增添科学城建设的内生动力,经过研究谋划,2020年7月,光明科学城党建联席会正式成立,成为全国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一个党建综合平台。光明科学城以党建为“最大公约数”,汇聚各方力量,已吸纳深圳理工大学(筹)、深圳湾实验室等30家重点单位主动加入。该平台以党建为纽带,将各单位团结凝聚在一起,推动各单位党建共建、平等协商、优势互补、解决问题、共同发展,构建全区域统筹联动、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带动科学城党建、科学、人才发展水平全面提质。

比如,光明科学城联席会定期召开“问诊会”,区领导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联席会成员以“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座谈交流,听取诉求、建议,目前已经协调解决人才住房、人才子女入学等问题120余件,协助提供人才保障房2242套,解决科学家、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潜心攀登科研高峰。

光明区不断擦亮科学城党建这张名片,让系列党建品牌“百花齐放春满园”。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党建链,实施“链上先锋”行动,组建了合成生物、智慧农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8个产业链党组织,引领产业链党委积极发挥作用;推出“藤蔓计划”延伸服务,打造159个党群服务阵地,依托这些党群服务阵地,打造“1+8党群服务联盟”,形成100项服务资源清单,同步开展党群服务大集市,把优质服务资源一揽子输送到社区、小区“最后一米”;开展“光明虹·党员报到”,深入推进党员到社区、片区网格报到,广泛开展志愿先锋行动,为居民群众提供暖心“七色”服务;建立各级党群服务站“平战转换”机制,以“统一招募+自愿请战”形式组建庞大的党群战疫先锋队,为守护全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红色屏障”……

坚持党建全面引领,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中乘势登高,光明科学城凝聚起了开创未来的强大信心和决心。

创新活力迸发

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创新是光明科学城与生俱来的基因和使命。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肩负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重任。经过四年的赶超奔跑,光明科学城持续蝶变,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动能蓬勃增长、创新生态逐步形成,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区一届四次党代会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三地”战略目标,“创新”正是其核心要素。

目前,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等共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的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明科学城加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通道。

2020年成立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是光明科学城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通过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引进研究院,楼下设立产业空间,穿“白大褂”的和穿“西服”的在同一栋楼内办公,强化了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使得科研人员兼具市场思维,企业家兼具科研思维,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从0到1再到N的产学研递进与沿途转化。

光明区还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围绕“战略科技力量”“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四大板块推出22条专项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四个1000万”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这些举措催生了合成生物在光明科学城迅猛发展的集聚态势。过去3年,国内新成立逾90家合成生物企业。目前聚集在深圳的有50多家,在光明区内就有近40家。截至目前,光明区辖区的合成生物企业总估值达166亿元,总产值21.75亿元。

去年以来,光明区全力落实市“20+8”产业集群规划部署,重点布局超高清视频显示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发展合成生物等5个未来产业集群,打造马田、公明、凤凰、玉塘四大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36个重大产业项目,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701.4亿元,占GDP比重54.6%。

依托科学城创新势能和内生动力,光明区实体经济根基越来越坚实,不断谱写“先行示范”的精彩篇章。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