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展现新作为 “志愿者之城”开启4.0升级版 280万“红马甲”:标注深圳文明新刻度
2022-09-19 07:1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展现新作为 “志愿者之城”开启4.0升级版 280万“红马甲”:标注深圳文明新刻度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开启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新时代。

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10年来,深圳持续探索融入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顺应时代需求的志愿服务发展路径,形成了兼具深圳特质、湾区特色、国际特点的志愿文化体系,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不断进步。

深圳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探索从未停止,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志愿者组织,2005年颁布第一部《深圳义工服务条例》,志愿服务团队超过1.5万个,注册志愿者280万名,2022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0万个、服务时长1269万小时……一个个数字,折射出深圳30多年来首创“志愿者之城”的生动注脚。

志愿服务是一个有温度的词语。对个人,饱含着对善的尊重、对美的向往、对德的追求;对城市,充盈着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深圳团市委正紧紧围绕打造“志愿者之城”4.0升级版,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朝着更专业、更精细、更规范的方向不断迈进,在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城市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持续开展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

爱心之城:280万人的主动选择

“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气质与志愿文化相得益彰。当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城市,首先要面临与陌生人的社交需求,找到共同价值观的伙伴,志愿者组织当之无愧是一个最好的“通过关怀关爱他人而获得他人关怀关爱”的渠道。

正因此,志愿者成为了青年人寻求共同爱好、共同价值观的平台。志愿文化,始终与这座城市精神同频共振,将内生需求化作主动行动,也成为维系深圳移民城市的精神纽带。

如今,有时间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深圳人的生活方式。深圳志愿者年龄分布极广,从10岁小孩到70岁的老人,走在街头,他们都化身那一抹红色,为他人伸出援手。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近1700万的常住人口中,一共有280万志愿者,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深圳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人们感慨,深圳之所以为深圳,正是有这样一群人投身其中,树立起这座城市的文明标杆——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从周末做志愿服务到如今的全职志愿者,21年来,魏艳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万多小时,平均每天将近7小时。她形容志愿者组织就像一个免费的大学堂,可以从形形色色的人身上学到很多,“这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也让我能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

“我经常带着孩子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圳湾公园,一场净滩活动中,志愿者们手拿垃圾袋和垃圾夹,沿海岸线开始“地毯式”清洁活动,“虽然工作比较忙,但始终放不下做公益的心,这也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志愿者中有不少上班族,繁忙的工作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

阿媚是一名轻度智力残疾人,自2020年成为龙华区残障者援助项目志愿者以来,她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及其他志愿服务,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想到自己也能帮助他人,从做志愿者第一天起,我就爱上了志愿服务,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深圳,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他们对志愿事业的坚持,很多都是“因为曾被温暖过,所以照亮更多人”。市志愿者联合会党委书记巫景钦对此倍感欣慰。他说:“助人者,人助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就会想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去帮助其他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据了解,2022年,深圳全市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约70万项,志愿力量遍布窗口行业单位、社区、景区景点等领域,在全市67个重点交通路口、6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9个交通枢纽场站、13个文化旅游公共窗口服务点、18个重点地铁口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数十万人次志愿者参与,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一呼百应:防控一线闪耀“战疫红”

“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当1700万人同时守护一座城,守护就是一种能量、一种磁场、一种信仰,就能形成一种共建、共治、共享、共情的城市力量。

深圳发生疫情以来,深圳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闻令而动、起而行之”的姿态全面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近30万人次志愿者进驻全市社区小区、核酸采集点、疫苗接种点等点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4.5万项,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90万小时,打响了一场上下同心的“家园保卫战”。

人们感慨,深圳之所以为深圳,正在于有这群人“逆行而上”,在逆境中成就不凡,共同撑起城市的文明脊梁——

守护家园,无旁观者。罗在燕是一名美团骑手,疫情发生时,她冲在前线,成为管控区的物资“摆渡人”;李亮是名听障人士,他打字和用手比划着告诉志愿者们,他是肯德基天使餐厅的员工,之前与餐厅一起参加过为疫情防控工作者的送餐活动,很想再为疫情防控出点力……

守护家园,老外“不见外”。罗马尼亚的保罗看到了医护人员没日没夜的辛劳,他说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分担一部分医护人员的辛苦,让他们轻松一些。外籍志愿者索菲亚说:“我来深圳已经五年了,深圳在防疫期间给予我很多关怀,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能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我非常乐意,也很高兴。”

守护家园,港籍人士有担当。港籍志愿者刘爱君在隔离期间受到志愿者无私的帮助,隔离结束后她就选择加入志愿队伍,“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帮助深圳渡过难关,我们义不容辞!”香港青年黄奕贤说:“面对这场疫情考验,希望我能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守护这座城市。”

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在“志愿深圳”系统上共计发布防疫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2万个,参与防疫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累计超过84万人次,汇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志愿合力。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深圳志愿服务的重心及时转移到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等领域,组织志愿者驻点生产企业、厂区园区、商务楼宇、中小学校等,深入开展政策宣导、助企助校防控、员工学生心理关怀等志愿服务。

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到携手前行、行稳致远的价值共识,志愿精神消融了年龄、性别、身份、国界等差异界限,志愿红成为靓丽的城市色彩,志愿文化成为可贵的城市标识。

3

先行先试: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深圳共有300多条河流,河长却只有100多名,正是志愿者的参与,才使每个河段都有人负责,从而保证了河道清洁。”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华南副院长许世龙自2017年起就参与深圳治河,他认为深圳2015年底起开展大规模水污染治理取得的积极成果,志愿者功不可没。

从提供社会服务到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深圳志愿服务在短短十年内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

人们感慨,深圳之所以为深圳,正是在于既有“破”的魄力,更有“立”的担当,在改革创新的路上敢闯“无人区”,勇做“冲锋舟”——

全国首个交通行业志愿服务法人团体、全国首个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全国首个志愿者河长法人组织、全国首个以海洋环保为使命的非营利组织……十年来,深圳志愿服务队伍“致广大而尽精微”,丰富的志愿服务让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到哪里。2016年,全国首个基层法院的志愿服务U站在宝安区建立。“现在你进入法院的立案大厅,除窗口工作人员外,大厅的引导、诉导是穿红马甲的义工。人们从一进法院,到咨询立案,到流转到调解的地方,都会发现都有红马甲的身影。”江家贤说。

在深圳,每一位外卖骑手都可能成为“城市英雄”。深圳市公共安全志愿者联合会对遍布深圳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进行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和实践演练,确保在突发情况下,骑手能够迅速准确地使用AED装置对患者实施救援,为守护市民生命安全尽一份力。

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志愿服务队的成立,也意味着城市治理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交响乐”。近年来,市志愿者联合会(市义工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立足交通疏导、医疗救护、垃圾分类、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19个专业化领域,组建起10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4

双向奔赴:让城市礼遇志愿者

将志愿者纳入“圆梦计划”资助范围、为志愿者子女提供“红领巾主播团”专项名额,看演出有折扣门票、免费5G电话卡和话费赠送、健康礼包优惠、子女可免费享寒暑假陪护和培训服务……

助人者人恒助之。2022年,深圳团市委推出了志愿者礼遇计划,联合各单位正式发布首批20项“礼遇清单”,从健康保险、生活消费、公共交通等多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待举措,让志愿者在深圳“处处受礼遇”,让“赠予玫瑰者”真正“手有余香”。

人们感慨,深圳之所以为深圳,正是始终保持对志愿者们的尊重,营造良好的文明生态,坚持对文明高度的不懈追求——

为弘扬志愿精神,致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志愿者们,今年3月,深圳团市委分别评选出了一批“最美抗疫志愿者”和“最美巾帼志愿者”,这既是对优秀志愿者的感恩与致敬,更是对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模式的推而广之。

宝安区石岩街道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陈小娟是“最美巾帼志愿者”,也是“最美抗疫志愿者”。对于这样的荣誉,她认为“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能感染更多人,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将爱心传递下去。”

感恩与呵护是对志愿者最好的回馈。回望深圳志愿服务事业路线图不难发现,深圳始终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志愿者的赤子之心。

——1997年7月,组织认定第一批“五星级志愿者”,率先探索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

——2005年3月,组织评选第一届“深圳市百名优秀志愿者”,规定非深户籍获奖者可免试招调落户深圳。随后,在全国率先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入户政策,充分体现城市对志愿者的认可。

——2007年5月,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义工服务市长奖”,这是深圳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奖项。

目前,深圳已构建起“星级认证+百优遴选+勋章荣耀”相结合的褒奖层级,正推动增设“金玫瑰”奖章评选,形成多层次激励体系。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愿意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为深圳市的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深圳团市委还将进一步挖掘深圳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提炼形成志愿服务新观念、新共识,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拳头产品”;深入开发深圳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完善志愿者褒奖体系,探索志愿者城市礼遇体系,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成为凝聚人心的融融暖意,让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合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坚实支撑。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