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民转公”好事办好?
2022-07-27 08:1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怎么把“民转公”好事办好?

人工智能朗读: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最近,全国多地的民办“名校”都在推进“转公”。民办名校“转公”后,学生不再缴纳学费,这些学校招生也将纳入公办统一招生。

民办名校“转公”,本来属于好事,这既清理了部分公参民“假民办”,规范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又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控制在合理比例。但是,一些家长并没有感到特别开心,反而担心“民转公”之后,学校的师资建设、教学质量会受影响,“名校”不再是名校,而是泯然众人。

推进“民转公”,必须回应家长的关切。要通过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强公办学校师资建设,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以优质教育满足学生接受好教育的需要。

社会力量退出举办民办学校,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补上”由此造成的经费缺口,发挥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作用。如果政府投入不能涵盖社会力量退出的经费缺口,那就可能会导致师资不稳,整体教育质量下降。笔者并不赞成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所称不需要财政增加一分投入,就解决这一问题。保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是政府的基本责任。

地方政府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均衡不等于平庸。之所以有不少家长选择民办学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办学校可为部分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因为即便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都提高质量,但也难以满足所有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

为此,应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要求各地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和个性,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另外,也需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差异化教育需求,允许有合法资质的少部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这些学校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多元办学、差异化办学,促进公办民办学校有序竞争,共同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