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缩小园际差距 夯实“幼有善育”基石
2021-12-11 08:35
来源: 晶报

社论 缩小园际差距 夯实“幼有善育”基石

人工智能朗读: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推进学前教育学区化治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此“学区”非彼“学区”,它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学前教育学区与幼儿园招生范围无关,不承担招生职责。它的一大重任,是进一步助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该实施意见提出,明确学区组建方式,健全学区治理体系,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将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组合划分为若干学区。每个学区选定一所优质幼儿园担任学区中心园,其他幼儿园统筹安排为学区成员园,学区内各类幼儿园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各自独立行使办园自主权。

也就是说,在学区内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功能,通过学区管理经验辐射、课程资源共建、优质师资流动、教研科研互通等核心环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动态实时共享。根据该《实施意见》,还将通过开展联合教研、示范跟岗学习等形式,统筹学区内优秀教师资源,整体提升学区教育质量。

就在几天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就深圳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展开调研,据了解,深圳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至2025年全市优质教育集团将达到60个,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公办中小学校。

《实施意见》的出台,则意味着这样的优质均衡发展理念,正在进一步向学前教育领域延伸。如前所述,该《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就是片区内幼儿园实现强带弱,缩小园际差距,实现公办、民办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从而整体上提升城市学前教育品质。

这是对“幼有善育”目标的又一次有力践行。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重磅发布,提出深圳要成为“民生幸福标杆”,并针对七大民生领域作出战略规划,“幼有善育”即是其中之一。

深圳早于2012年起就启动了普惠性幼儿园试点建设,以公益性为核心,以财政定向奖补为调控方式,撬动民办幼儿园朝着公益普惠方向转变,走出了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深圳路径”。2020年底,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已达86.2%。

近年来,深圳在学前教育领域持续发力。2020年4月,《深圳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2020年起,深圳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的托育机构启动备案。

今年4月,修订后的《深圳市普惠性幼儿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优化奖补政策,健全全程监管机制、绩效考评机制、质量监测和优胜劣汰等措施机制,引导和促进普惠性民办园提高办学品质。

《实施意见》则是这方面的又一次精准发力。它将通过三个方面完善学区考核评价机制,比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区中心园、成员园及其园长进行年度考核和评价;赋予学区相应的考核评价建议权,有条件的区可赋权学区中心园对其他成员园进行年度考核;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对学区化治理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予以倾斜……凡此种种,都有助于让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等更好地落到实处。

从这样的时间脉络中,不难看到深圳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学前教育的决心。据悉,到2022年底,深圳全市将设立200个左右学区,实现学前教育学区化治理全覆盖,初步构建起学前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幼有善育”的基石,无疑也将进一步得到夯实。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