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之都遇上文学之都 文化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2021-11-03 08:05
来源: 晶报

当设计之都遇上文学之都 文化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人工智能朗读:

昨天,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举行启动仪式,以“打开一个新视界”为年度主题,用260余项、140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开启市民们热盼的“文化狂欢节”。

今年的读书月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那就是在以往城际阅读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升级城际活动方式,策划“当设计之都遇上文学之都”系列活动,邀请深圳(设计之都)设计师与南京(文学之都)文学家展开对话,设置双城对视的展览等。在这个金色的秋天,深圳与南京两座城市因为文化交流而更加亲近。

2008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深圳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创意城市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创立的全球创意产业领域最高级别的非政府组织,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被分别授予7种称号,其中“设计之都”称号的竞争最为激烈,在已经加入和正在申请加入该网络的城市中,有逾1/3指向这一称号。深圳成功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是国际社会对深圳长期以来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认可。深圳市用浓郁的创新氛围、超前的发展理念、蓬勃的设计产业打动了称号评审国际专家。

荣膺“设计之都”,促使深圳设计进一步融入全球设计业,逐步发展壮大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倡导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转型,创新和创意文化也进一步融入城市血脉,丰富了深圳文化的底色和气质。

南京则是国内首个申报且成功入选“文学之都”的城市。获得“文学之都”称号的,还包括克拉科夫、爱丁堡、海德堡、墨尔本、爱荷华城、都柏林等世界著名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4年起先后评定世界上二十八个城市为“文学之都”,评定的标准除文学传统之外,主要着眼于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文学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文学作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翻译和出版本国各民族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情况。

打造文学之都,南京可谓资源得天独厚。文学之于南京,并不是虚无缥缈,它孕育着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巨匠。从“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谢朓到千古诗仙李太白,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汤显祖到曹雪芹,从鲁迅到巴金,这些文学大家都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当代南京也涌现了一大批文学名家。无论是在南京创作了诺贝尔获奖作品《大地》的赛珍珠,还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的毕飞宇,或是获曼布克亚洲文学奖《河岸》的苏童,他们都用一人一书,书写着南京的故事,镌刻着南京的情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和文化才能充满生命力,国与国之间如此,城市与城市之间亦如是。

当设计之都遇上文学之都,深圳与南京的交流互鉴将碰撞出怎样的精彩,让我们一起在今年的读书月中寻找答案。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