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最后传人:新晋的大师 不明的未来
2017-02-21 11:1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牙雕最后传人:新晋的大师 不明的未来

人工智能朗读:

车间里的“宁静”

“喧嚣”与“宁静”只隔着一道门的距离:牙雕厂车间屋门的外面,大家讨论着牙雕的未来;而车间屋门的里面,静得只有小钻头打磨象牙的声音。

车间里摆放了十余架工作台。2月16日下午,8位技师在那里忙碌着,郭辰便是其中的一位。

郭辰坐在车间自己工作台旁,穿着蓝色的粗布工作服,戴着护目镜,正雕刻着一棵象牙白菜。与不远处也在忙碌的师父张树忠不同,郭辰在工作台上会摆放一台插着耳机的平板电脑——听音乐,这是他在工作中保持注意力的一个习惯。

“真的没有工夫思考将来怎么办。”走出车间,郭辰才恢复了健谈的本色,“虽然我们私底下也会谈论一下吧,但一干活就不会想得太多,毕竟手里头还有任务呐,你那任务别出事啊。”

牙雕厂的技师是按照任务量来挣钱的。以郭辰的标准,他只要完成任务,每个月会拿4000多元的收入。如果再多干,收入就又会上一级。郭辰说他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7000元左右的收入。

虽然钱不是很多,但要想拿到也不容易。他们完成的每件作品还要经过评定、打分——对于这些牙雕技师来说,料是如此的珍贵,再急也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我还没出现过做坏了的情况。”郭辰说不是自己水平有多高,“我们老师根本不会让做坏的情况出现。如果我们出现什么问题马上求助,老师会想法修改作品。”

作为北京人,郭辰目前的经济压力并不大。但即便如此,他偶尔也要客串给人家拍点照片,或者卖卖篮球鞋,以此来挣点闲钱。

“得给工人开工资啊!”厂长肖广义直言全面禁止象牙商业行为后,牙雕艺术品无法进入市场,也许在这批年轻人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人从事牙雕这个行业。

年代剧

郭辰来到北京牙雕厂是2009年的时候,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5名同学。

那是北京牙雕厂自1989年《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实施20年以来第一次社会招聘,原因很简单:就在2008年,中国获准一次性进口60多吨非洲象牙。这批象牙分年度限额使用,全国每年使用量不超过5吨。自然,北京牙雕厂也分到了一部分额度。而能让牙雕厂继续生存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虽然国际禁止象牙贸易,但国内还允许象牙工艺品的销售。

郭辰是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专业应届大专毕业生。牙雕厂直接到学校要人,郭辰和他的同学们便报名了。起初,牙雕厂想招他做销售,但他拒绝了。

“你让我雕东西成,让我整天跟人家谈生意这事儿我真办不来。我也没那么好的口才啊。”郭辰申请做技师。厂里研究了一下,最终决定把招两名销售变成了招一批技师。

事实上,从1989年后的20年里,北京象牙雕刻厂的800余名牙雕工人不得不转业,最后厂里只剩下十几人,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都已经走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肖广义厂长回忆说,8年前北京象牙雕刻厂时隔20年招聘牙雕技师,“发自内心喜欢牙雕,喜欢传统文化”是他们选拔年轻牙雕技师最重要的一条标准。

尽管从来没有接触过牙雕,但一走进厂子里,郭辰有了一种拍年代剧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那时厂子位于打磨厂的一座两进四合院里,年轻人被安排在一个屋里。他们很“神奇”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例如厂子里给他们搬出了比他们岁数还大的“案子”,给他们重新做的抽屉……

“其实已经跟大杂院似的了。”郭辰说这个四合院倒是让他有了从前生活在北京城里的感觉,“我小时候家住在西四那边,也是大杂院。我爷爷就在院子里吊嗓子练功唱戏。”

[编辑:倪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