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门”重启:35岁阳江汽修工的香港“奇妙之旅”
2023-05-11 15:08
来源: 广东健康头条

“生命之门”重启:35岁阳江汽修工的香港“奇妙之旅”

人工智能朗读:

5月11日,一袋“生命种子”躺在专用的低温保温箱中,乘着广深港高铁,抵达香港玛丽医院。一位配型成功的白血病患者在院等候,期待以这袋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

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内地首例非冻存造血干细胞境外捐献,关闭了3年多的跨境“生命之门”正式重启。

庄值辉,一名瘦瘦小小的广东阳江汽修工,这次“生命种子”的捐献者。35岁的他只在港剧中看过香港,一直渴望能去实地走走。“没想到,我身体的一部分先一步抵达了。”奇妙的缘分,心中的大爱,透过“生命之门”,让粤港澳大湾区两个陌生人的生命从此连结在了一起。

奇妙缘分

“生命种子”启程的前一天,庄值辉躺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输血科的病床上,静静地看着血液从手臂的血管流出,经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回到自己的身体里。持续4个小时的分离过程,静脉穿刺时远强于普通打针的疼痛,让庄值辉觉得,身体的一部分离开了自己。

5年前第一次献血时,他怀着好奇心签下同意书,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医学上,需接受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找到合适的非亲缘捐献者概率并不高,非亲缘关系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概率为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有的罕见型甚至达到了几十万分之一。

当时的庄值辉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小概率事件会落在他的头上。今年3月底,他接到阳江市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电话,对方是香港的一名白血病患者。

“我挺开心的。”想到能帮到别人,他的心中流淌出喜悦。

作为一名很少离开阳江的“宅男”,庄值辉仅从电视剧中了解过香港。“离广东很近,从未去过,一直想去看一看走一走。”于是他在几年前办理了港澳通行证,却因新冠疫情一直未能成行。而现在,他的造血干细胞却比他先行一步,未来可能还将支撑着另一个生命长居香港。

“这是一份奇妙的缘分!”庄值辉感叹说。

心有大爱

在电话里一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庄值辉毫无迟疑地答应了,“这值得做”。这样的爽快,让阳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陈德明印象深刻。

不过,捐献全程陈德明还是一直提心吊胆,因为凭借以往经历,没到捐献成功的那一刻,一切都有变数:有的人体检时发现身体有问题,只能被迫放弃;有的人认为要进行骨髓穿刺采血,因害怕而反悔;有的人因信念不坚定,半途爽约……

第一次见面时,陈德明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眼前的庄值辉身高约170厘米,体重不足50千克,显得有些瘦小。

陈德明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要多吃点,增加体重,对捐献更好。

不经意的一句话,庄值辉听进去了。往后的20多天里,他的饭量从一顿一碗增加到了三碗,最终成功增重10斤,达到了成年后的体重巅峰。

但是变数还是比想象中多。儿时庄值辉做过一次手术,在腹部留下了一道15厘米的伤疤,为了搞清楚病因,陈德明特意托人来到了他手术的医院,在陈旧的资料室里翻找了两天病历,才最终确定是两岁时做胃肠手术留下的疤痕。

捐献前的体检报告显示,庄值辉的心脏比正常人小了一圈。对此,陈德明忧心忡忡,但庄值辉觉得,“这没什么”。

认准了一件事,他就想义无反顾地做下去。“我的这份承诺关乎到另一个的生命,不能轻易反悔。”

所幸,经过了多方评估后,他的心脏结构与伤疤都不会对捐献构成风险。

满怀期待

“以前去医院都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但这一次,是为了一位素未谋面的香港同胞。”5月5日,庄值辉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最后的准备,一路上颇为感慨。

为了这位香港同胞,庄值辉“自讨苦吃”。他先后抽了4次血,扎了18次将造血干细胞诱导至外周循环血液的动员针。每一次针头扎进皮肤,痛感是平时打针的两倍,一直淡定的他忍不住闭起双眼,皱着眉头,但依然没打“退堂鼓”。

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的志愿者陈秀娟评价,捐献者往往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利益,就是纯粹地助人为乐。

生活中,庄值辉就是个拥有纯粹快乐的人,口头禅是“好开心”。每次看到有故障车开进维修店,又完好无缺地驶出去,他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这一次,可能延续另一个人的生命,他希望,自己捐献的“生命种子”能顺利“生根发芽”,解除香港同胞的生命疾苦,让他在未来生活中坚定前行。

【文字】陈伊纯 黄锦辉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