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十年成绩亮眼
2022-10-14 08:5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十年成绩亮眼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桑晓 张敏2013年,深圳与河源形成全面对口帮扶关系;2014年开始设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帮扶实体平台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同期成立。

2016年开始第二轮帮扶。

2020年开启第三轮帮扶。在脱贫攻坚阶段,深圳常年派出约400名帮扶干部扎根河源帮扶一线,占深圳外派帮扶干部总数的一半以上。

2021年7月开启的乡村振兴阶段,深圳共选派243名优秀干部进驻河源5县44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并从中遴选80人兼任重点村第一书记。

这10年,无论对深圳、河源,还是一轮又一轮的帮扶干部,都是“非凡十年”,深圳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国企运营,利益共享”为机制,深河指挥部及每一位帮扶干部,潜心摸索,久久为功,对口帮扶成果丰硕,众多“深圳+河源”共建项目落地见效。

丰硕成果

【资金投入】据统计,2016年以来,深圳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河源帮扶资金约84.2亿元,引入社会帮扶资金约425.6亿元。

其中,第三轮帮扶期间,2020-2022年(截至2022年9月30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专项资金计划共32.08亿元,已投入资金共25.66亿元(包括2021年7月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投入帮扶资金14.2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3.38亿元,自筹资金投入1.89亿元,社会捐赠投入0.39亿元。

【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阶段,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14个原省定贫困村,占河源255个贫困村的84%。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20年已全部脱贫出列。其中,由深圳对口帮扶的坪围村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广东省唯一获奖的村集体。

【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茶叶、和平猕猴桃和腐竹、连平鹰嘴桃、龙川油茶、紫金茶叶,还有生猪、丝苗米、蓝莓、花生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河源异军突起。截至目前,深圳帮扶河源特色项目499个。河源市已创建有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15个产品获得“圳品”品牌称号认证;深圳对口帮扶河源44个镇建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32个,65个村入选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5个镇入选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硬投入软帮扶助民生补短板】初步统计,2013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在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超23亿元,支持当地民生项目超过100个。其中,建设30处学校、13所医院,帮助河源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

深河两地有9对医院结对帮扶,支医支教一直在持续。

【产业共建再上台阶】深圳对口帮扶河源8个产业转移园区累计落户企业超1300家,其中深圳企业338家,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仅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已落地建设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229个。与此同时,投入195.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深河公司在河源累计投资兴建项目9个,完成投资20.37亿元。

【消费帮扶市场化】迄今河源已有10家企业成功申报15个“圳品”,推动河源11家联农带农企业入驻“圳帮扶”线上平台,该平台年销售河源地区帮扶农副产品超1.6亿元。2020至2022年帮扶河源农产品销售总额超10亿元。

【亮点纷呈】

投入5亿元,支持建设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河源有了第一所本科院校;

投入1亿元,建设深河中学,打造河源基础教育的闪亮品牌。

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博爱学校扩建,为有残障青少年提供职业技能教育。

投入16亿元,按三甲标准建设深河人民医院,极大提升了河源乃至粤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投入2500万元,支持建设“深河E家”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南粤家政示范站、粤菜师傅一条街等;组织各类农村电商技能培训达2000人次,创业培训1.1万人次,线下入驻商家36家,线上平台入驻商家368家,带动全市农产品交易达4.8亿元。

河源市高新区首次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迈入“百强阵营”,综合排名第99位,连续六年总增幅排名全省第一。2020年12月,东源县产业转移工业园、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经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区;2021年12月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移动智能终端)已入选省首批特色产业园。

投入18亿元,按深圳标准建设总运营面积超54万平方米的南山连平产业园一、二、三期和河源高新区南山园,探索深河两地跨区域合作共建“飞地经济”模式,实现产业“转移-承接”无缝对接。

典型经验

“345工作法”精细化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10年取得亮丽成绩的背后,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有帮扶干部和各级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期间,虽然帮扶干部换了三轮,深河指挥部也三次换帅,但这支帮扶铁军一直坚持用理论武装队伍,党建引领帮扶,通过建章立制来做事做人,在长期的帮扶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党建引领 打造一支帮扶铁军

当前,第三轮深河指挥部共有15名干部(党员覆盖率100%),统筹协调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各项日常工作,另有228名干部进驻河源5县44个镇,开展帮镇扶村工作。深河指挥部坚持定期开展帮扶干部谈心谈话、绩效考评,定期开展市县镇村多级联席会议,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乡村振兴政策、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为确保帮扶工作顺利推进,深河指挥部特别重视建章立制,构建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去年,深河指挥部有针对性制定“5211”文件:印发《关于做好对口帮扶河源驻镇帮镇扶村开局工作助力河源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关于助力河源制定乡村振兴规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助力河源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措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助力河源产业振兴规划若干指导意见》《关于助力河源做好消费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五个意见,修订《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行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两个办法,出台一个方案《关于帮扶河源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工作方案》,整理一个汇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文件汇编》。

2022年“深心向党·振兴有我”党建活动同时启动,旨在通过培育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撬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开花,以基层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

“345工作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深河指挥部积累了宝贵的对口帮扶经验,其间以“三个坚持”“四个突出”“五维并举”的345工作法尤其值得一提。

“三个坚持”,即坚持集中资金使用,向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聚集,实施了一批精品项目;坚持突出深圳元素,统一使用“深圳援建”的标识,打造帮扶品牌;三是坚持以制度为中心,以机制保障帮扶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四大突出”是深圳对口帮扶的重要突破点。一是突出项目监管,确保帮扶项目开展不走样。二是突出赋能农村电商,助力消费帮扶。三是突出社会力量帮扶,集聚多方资源。四是突出政策引导,落实落细优惠措施。

“五维并举”则是推进产业共建的“法宝”。一是以基础设施为产业共建的“底盘”,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二是以帮扶平台为产业共建的“发动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载体。三是以产业协同为产业共建的“变速箱”,推动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四是以企业转型为产业共建的“离合器”,助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以服务企业为产业共建的“润滑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幸福故事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民生帮扶+产业共建——

为你谋一份“稳稳的幸福”

明天(10月15日),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22岁的小伙子刘云琳,又要去龙川县中医院,开展他第8次、为期21天的康复治疗。自今年1月5日以来,每次都是深圳派驻佗城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佗城工作队)的队员们陪他去医院。刘云琳相信这一点,就像相信“太阳一定会从东边升起”一样,无比安心。

经过大半年来的治疗,刘云琳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驻佗城工作队队长黄卫泉称,目前工作队正在想法为他开发一个公益性的岗位,协助他自食其力,尽快融入社会。看一个人的品性,要看他的最低处;看一个城市的发展、民众的幸福指数,也要看这个城市里最艰难的那一部分人,看他们幸不幸福。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论是产业共建还是民生帮扶,一路走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所有的谋划和努力,都在协助千千万万个像刘云琳一样在“艰难中”的人们,协助他们走出“艰难”,为他们谋一份“稳稳的幸福。”

一个都不能少

黄卫泉称,刘云琳是佗城镇胜利村的一名低保户,9年前因为发高烧未能及时就医,以至失去了语言能力,手部功能也全面退化。工作队在防止返贫监测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困境,且了解到他还有康复的可能,遂在深河指挥部的协助下,联系到深圳市中医院派驻龙川县中医院帮扶医疗队为其做康复治疗,一直持续至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刘云琳的康复,得益于驻佗城工作队的精准识别与积极协助,也得益于深圳医疗帮扶队的妙手回春,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医疗帮扶“接力”与协作的结果。

在百公里外的和平县长塘镇,深圳驻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长塘工作队”)刚刚推动当地签下一个约2亿元的项目——与江苏天合同创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签约,在全镇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即利用村内建筑屋顶铺设分布式光伏,村里不用出一分钱,但25年内每年可享有固定收益。

驻长塘工作队队长张立称,这是工作队精挑细选找来的项目,因为长塘镇靠近北回归线,全年日照时长超过1600小时,非常适合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据测算,项目落地后,预计可惠及全镇数千户居民。

在连平县元善镇。今年5月,元善镇留潭经济联合社作为镇村代表,与登巴(深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天瑞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三方合作在元善镇开发文旅、矿泉水及碳金融产业,预计总投资金额约2.5亿元。

这也是深圳市驻元善镇帮扶工作队引进的重点项目。预计项目实施后,可为当地提供约300个就业岗位,大幅提升镇村集体经济收益。

大河涨水小河满。大力发展镇域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正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帮扶单位及深河指挥部,充分提炼“红色”元素,支持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紫金县苏区镇创建红色文化小镇;推动东源县灯塔镇聚焦产销对接,建设太二酸菜鱼供应基地;同时推动福和彭寨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动员五家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值约8000万元,带动周边就业约300个岗位。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仅2021年,深圳帮扶单位即投入1000万元帮扶资金,协助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完善民生、交通、教育、基础建设等。

民生帮扶全域全链条

河源市区迎客大道边上有一座颇具时代气息的建筑,远看像一把正在演奏中的手风琴,这是总投资16亿元的深河人民医院。小邱是多年的慢性病患者,此前每个月都要去惠州或广州的医院复查拿药,深河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9日正式运营后,她就每个月来这里了。从家里过来大约半小时车程,比到惠州或广州要近得多。通行的便利,对于被病痛折磨的人们来说,委实重要。

深河人民医院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投入最大的单体项目。该院一期建设规模为800张床位,重点发展肿瘤、儿科、呼吸、神经外科、心血管等专科,大大提升了河源的整体医疗水平,可望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区域的医疗中心。

其实,在河源看病,还有更便捷的。今年8月3日,由深圳全额投资387万元援建的河源市人民医院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启用。通过这一平台,河源市人民医院及其下属83家基层卫生机构,可以共享广东省人民医院及河源市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据介绍,这一项目在河源市实现了全覆盖,不管你住在哪里,都能实现在家门口看名医的目标。

河源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深河指挥部总指挥刘渤称,“多年来,深圳全力支持河源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既有投资16个亿的深河人民医院这样的大型项目,也有河源市预防接种门诊这样的微小项目……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铺开一批帮扶项目,帮助河源卫健部门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实实在在提高河源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样感到幸福的,还有河源的莘莘学子。

深圳帮扶1亿元建设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深河中学),目前正由深圳中学托管,成为河源市最好的初中之一。同样由深圳托管的还有紫金中学(龙紫中学)和城南实验学校(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2022年,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首届中考创该县历史最好成绩。

2020年10月,河源第一所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如期交付使用,深圳为该项目提供5亿元资金支持。深圳协助河源告别了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打造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帮扶全链条。

产业共建“飞地”破局

今年上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引进21个工业项目,总投资64.5亿元。其间,食品饮料企业今麦郎饮品项目今年将迎来新发展。其实今麦郎面品部早在2020年底即投产了,而且是当年立项、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对于投资商来说,高效的营商环境与完善的配套何尝不是“稳稳的幸福”?

这10年来,深河产业共建以河源国家高新区等8大产业转移园区为平台,大手笔投入,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引进国家级实验室资源;推动发展规划编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招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上市企业;提升招商服务水平,优化招商服务环境。如今,河源国家高新区已打造出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和水经济、机械与模具等三大主导产业,并朝着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的迈进。河源市高新区首次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迈入“百强阵营”。

与此同时,“飞地”模式被引入深河产业共建,成为对口帮扶的一个样本。

2018年底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与河源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在河源市高新区建设开发占地1平方公里的异地产业园区,至此,南山区已在河源市高新区及连平县三角镇生态工业园先后建设了4个共建产业园区,吸引了大湾区27家企业签约,18家企业已经入驻投产,达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

[编辑: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