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交流合作向民生领域深层次拓展 深港姊妹学校数量全国最多
2022-06-24 07:2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港交流合作向民生领域深层次拓展 深港姊妹学校数量全国最多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24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首席记者 罗莉琼)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深港两地的合作从经贸领域拓展到教育、卫生等各项民生事业。合作举办高校、医院,拓宽港籍学生在深就读通道、联袂建立两地姊妹学校、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如今,越来越多的港籍居民在深圳工作、生活,深港两地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向深层次拓展。

深港教育交流合作向纵深拓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教授梁永波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2015年8月加入港中大(深圳)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已超过25年。“7年前我应邀来到港中大(深圳),起初给自己设定了两到三年的工作年限,将自己在香港中大的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体系等经验带过来,没想到一干就是7年。”梁永波告诉记者,港中大(深圳)学生的素质很高,教学的成就感满满,特别是深圳对教育投入的大手笔以及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他留下来在深圳工作至今。

港中大(深圳)的开办开启了深港合作办学的新篇章,也是两地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发展,港中大(深圳)的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此求学,录取生源的质量持续在高位中稳步提升,绝大多数省市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排位在各省市考生前1%以内,理科在前2%以内,赢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度和美誉度。

不仅仅是香港中文大学,去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了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市校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暂定名),根据合作办学备忘录,市校双方将共同努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深圳创新优势,以及香港大学国际化和学术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把香港大学(深圳)建设成为秉承香港大学优良学术传统、扎根深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至于两地基础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在深港籍学生的就读途径正在不断拓宽。时光回到2001年7月,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成立,解决在深圳置业港人的子女读书问题。因为办学成绩突出,到了2008年,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成了内地第一所获得香港教育局官方派位的学校,真正做到了小升初的无缝对接。

如今,除了深圳市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深圳东方香港人子弟学校2所港人子弟学校外,深圳还有11所开设“港籍学生班”的民办学校,共接收港籍学生近4500人,这些学生小学毕业时均可直接申请参加香港“中学学位分派”计划。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深圳还首次把港籍学生纳入深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范围,港籍学生可以和非深户籍学生一样申请参加积分入学。

此外,早在2005年,两地就启动了“深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截至去年12月,深港姊妹学校增至319对,姊妹学校数量为全国最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港姊妹学校间的交流已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扩展到家庭和社区,为深港教育全面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交流基础。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建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两地姊妹学校缔结规模不断扩大,姊妹学校内涵和活动层次还将不断丰富。

跨境医疗衔接成效显著

在香港长大,从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入职香港玛丽医院,这是港籍医生樊敬文13年的从医经历。然而,2012年9月,樊敬文做了一个勇敢的尝试,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创业团队。作为深港合作医疗平台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在深港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战略机遇,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面发挥“双区建设”和试点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探索跨境医疗融合。

在跨境医疗融合浪潮下,最令樊敬文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瞬间是——当上了真正的“深圳医生”。去年8月,樊敬文成为深圳市首批37位获得“主任医师”职称的港籍医生。“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后,就打破了两地执业资格认定壁垒。港籍医生在医疗科研、服务、管理方面会更方便。”樊敬文说。

在医生资质互认方面,深圳先行探索。深圳打破深港医师资质壁垒,开展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认定,与内地医师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与此同时,深圳持续优化港澳医疗机构审批流程,简化港澳医师资格认定、短期行医许可程序,大幅压缩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审批、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执业办理的时限。

作为“港澳药械通”首家指定试点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引进在香港、澳门上市的临床急需药物,造福患者。首个引进的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成为内地“熊猫血”妈妈的“幸运药”;恩曲替尼、劳拉替尼等目前全球较新的抗癌药品更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引进心血管新械“可吸收抗菌封套”,对于有既往感染史、合并糖尿病、血液透析、免疫缺陷、肾功能衰竭等感染高危人群来说,可有效降低植入感染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在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这道湾区融合“必答题”上持续发力,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尤其是2020年以来,深圳市卫健委以国家综合授权改革为牵引,大力推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放宽国际新药准入”首批2项卫生健康领域授权事项高质量落地实施,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引领性、示范性改革成果。

“港澳药械通”落地,既惠及内地居民,造福跨境患者,又有效促进了湾区医疗同质化发展,也对整个国家的医药医疗水平起到推进和示范作用。截至5月30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获批引入13种药品和9种器械,已有逾700人次享受试点政策福利获得及时救治。受惠患者中,近40%来自深圳市外。“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一体化。”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