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探索创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新模式 城市发展为市民留下“诗和远方”
2022-06-14 07:2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光明区探索创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新模式 城市发展为市民留下“诗和远方”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卢少辉)近日,光明区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分布着全市近一半耕地的光明区,是如何在建设光明科学城的同时,交上这份答卷?

划定高质量、集中化、规模化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光明区辖区内现状耕地资源十分紧张,布局零散,与城市建设用地犬牙交错,难以实施有效的规范管理,且由于历史原因空间资源有限,部分基本农田位于开发边界内,耕地土壤质量普遍较低,无法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作物种植类型实施种植。

为此,光明区明确国土、农业、整备、查违、街道的职责分工及整改的明确要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牵头自2019年3月起至今,组织开展了两轮永久基本农田整改工作。

经过两轮整改,光明区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整改验收共3832亩。基于基本农田规模化管理考量,结合光明区科学城规划建设发展需要,按照“量质并重,规模连片,优化布局”的原则,光明区提前谋划、率先启动整改开垦工作,提高耕地质量,划定高质量、集中化、规模化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进一步优化了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全部为耕地,最终形成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初步成果)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且不与生态保护红线重叠,为远期大科学装置及科创设施的开发建设预留空间。

探索创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新模式

光明区为解决耕地布局零散、管理困难等问题,对标国际先进经验,科学有效规划管理,建议允许创新耕地资源管理体系,对永久基本农田外一般耕地进行集中优化调整,将一般耕地空间精确落位,促进一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并统筹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及一般耕地质量建设,减少城市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以及耕地占补平衡压力,以期达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约化空间治理、精细化监测管理和高品质复合利用的目标。

深圳不属于国家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光明科学城的新形势下,为落实国家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部署,光明区建议充分考虑高度城市化地区市民对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上承载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支持深圳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上扩大种植结构调整范围,开展无土栽培等新型利用模式,最大化提升耕地的利用价值。结合高科技田园、生态体验田园、农耕文化田园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研究拓展设施农用地类型和规模:例如科技农业设施、生态体验设施、农耕文化设施规模结合项目合理确定。对于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且不破坏农作物种植土壤层的农业设施地块,土地调查仍按照原地类认定,让农业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