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定了!国家发改委点名广州深圳都市圈,惠州“融湾入圈”

2020-06-11 08:04来源:南方网

同城化的未来

产业联动创新协同,专家看好深莞惠合作前景

在广深两大都市圈,随着高铁、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高快速交通干线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提速。

在胡刚看来,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有全球影响力,深圳的高新技术、电子信息、金融业等较为发达。深莞惠等地可探索共建产业平台,并创新和完善税收分成、利益共享等机制。惠州土地空间广阔,产业基础扎实,生态环境良好、综合成本较低,可以吸引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企业和人才。

近日,首开区投资总额60亿元的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动工建设。这个由来自深圳的星河控股集团投资的“巨无霸”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将打造集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创意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园。“我们对惠州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加大在惠州投资力度。”该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姚惠琼如是说。


惠州加快建设对接广深莞河汕等城市的高速公路网。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这是深莞惠产业联动、创新协同的缩影。在深圳都市圈,一大批企业跨城布局,比亚迪、TCL、伯恩光学都是如此。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谈及深惠联动时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表示,TCL在深圳建设显示面板工厂,在惠州建设模组、电视工厂,会在深圳形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大尺寸面板产业基地,在惠州形成全球最大的显示模组和整机一体化生产基地。“这两个产业是协同发展、相得益彰的。”

丁力认为,在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合作过程中,政府不是唯一主体,要交给市场,让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惠州与深圳、东莞都以电子信息产业见长,三地企业可以跨区域联合起来,深化分工合作。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则建议,深圳都市圈同城化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进规划、交通、产业、民生、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协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形成都市圈建设的最大合力。

■专家声音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可以共生共赢

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以中心城市命名,凸显广深在各自都市圈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可以依托这两个中心城市去实现都市圈内外的要素更合理配置,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

按照国际上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都市圈与都市圈之间也会有重叠,会形成跨都市圈的合作,而且可以实现共生共赢的效果,广深两大都市圈也是如此。

惠州属于深圳都市圈,也紧邻广州都市圈。通过规划建设“丰”字交通对接周边城市,惠州可同时接受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应当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多推进跨区域合作,深化与广深等大湾区城市的分工合作。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深圳都市圈要更多发挥市场和企业力量

从深莞惠经济圈到深圳都市圈,需要在政策和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既然惠州属于“大深圳”,有没有可能获得和享受深圳的一些特殊政策?类似方面可以进行探索研究。

惠州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抓住“双区驱动”机遇,主动加强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对接。惠州拥有广阔的土地空间,而这正是深圳所稀缺的,应当考虑如何更好地形成优势互补。

在国际上,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更多的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广东建设都市圈,除了政府规划引导,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的力量、企业的作用。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

深莞惠要借都市圈建设加快同城化

都市圈同城化过程中,中心城市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广州、深圳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来,推进一体化取得更大进展。

相比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市场更加活跃,企业更有活力,但目前深圳的公共服务基本上还是以自己的行政边界为界限。

都市圈城市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特别是中心城市要牵好头。深莞惠等地要通过都市圈建设解决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问题,更加便利地参与一体化、同城化的分工合作。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惠州要以重大交通枢纽“融湾入圈”

深圳都市圈的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如果深圳都市圈把香港拉进来,变成深港都市圈,将是全球顶尖的都市圈。

深圳土地面积小,有非常强大的动力向外扩容,有很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外溢。惠州土地空间广阔,产业基础较好,又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宜居的生态环境和较低的生活成本。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将为惠州带来利好。

参与大湾区和都市圈建设,惠州要做大做强与广州、深圳等地连接的轨道交通站点。大的高铁枢纽站将可辐射周边约10公里,因此要以重大交通枢纽作为平台来汇聚人流、物流,推动商业、产业等发展。

【记者】周欢

【制图】钟仁敏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婷]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