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杨:新发展格局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2020-10-21 09:00
来源: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

郑杨:新发展格局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10月21日讯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演变,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大背景下,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把握自身命运、应对世界变局之战略选择,是中国长期经济格局之再定位。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新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刻理解国家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精髓要义,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再平衡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应对,将对中国经济从全局到区域、从宏观到中微观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中西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将逐步形成。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但在新形势下,东部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或将长期受到挤压,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更加突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将从"沿海优先"转向"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中西部崛起"的新格局,中西部崛起将更好地与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循环体系。国家将在进一步巩固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扩大中产群体、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目前,中国经济东西部之间差距仍然较大,如果实现均衡发展,投资和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将有助于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盘。

扩大消费内需成为内循环的核心关键。做大消费市场是化解国内巨大产能、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关键。内循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是完善三方面布局:一是做大中产群体,培育壮大消费内需,提升消费空间;二是从供给侧下功夫,打造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供给体系,提升消费品质;三是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构建消费场景,打造消费新模式,提升消费体验。最终通过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带动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持续发展。2019年,国内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为55%,较美国等发达经济体70%以上的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成为促进内循环的重要抓手。消费内需的提升是慢变量,而投资需求的扩大是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内循环的快变量。新形势下,投资的领域和方式将有所变化,重点围绕"两新一重"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开拓投资新局,补短板、强弱项,避免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同时,激励民营企业家重拾信心再出发,推动民间投资更多参与国家各领域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扩大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产业链供应链固稳成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基石。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稳定关乎国际国内两个循环的畅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生产运行才能稳;生产稳,企业经营才能稳;企业稳,就业民生才能稳。尽管中国超强的制造能力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制造能力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完整、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上。未来,中国将着力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承接外资撤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和制造业产能。重点是巩固并形成三方面优势:一是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稳链);二是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强链);三是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未来优势(补链)。同时,在空间布局上,东部、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将形成一定的梯度,体现国内大循环的产业比较优势。

以更大力度的开放巩固国际循环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坚定战略方向。合作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时代中的逆全球化阶段,但全球化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早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大循环的运转也离不开全球科技、资本、产业、政策等各领域的协同合作。尽管世界各国间矛盾突显,但也并非铁板一块,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与美国在很多全球性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利益划分和协调问题,中美在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领域仍有广泛合作基础。因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然是深化改革开放大局下的"双循环",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有外无内。强化"内循环"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外循环",更不是放弃国际市场单干。可以预期,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打开大门,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的金融对外开放,实现中国与世界市场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赢得更大的战略空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更高要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既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也对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需要切实提高站位,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商业银行应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国家战略落地的角度,拿出更多实效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完善"双循环"的空间布局。比如,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形成三大国际级城市群,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特别是服务上海发挥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进一步加大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服务"一江一河"流域绿色发展新模式;创新支持雄安新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助力这两个以改革促发展的重点区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更好支持做大消费内需基本盘。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走在科技应用最前沿的优势,加快推动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利用各类新兴技术搭建平台、丰富场景,赋能社会百业,实现经营的数据化、线上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生态化,提升消费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让金融无感隐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同时,加强对直播消费、在线教育、网上娱乐、线上医疗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培育消费增长新引擎,进一步挖掘消费内需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还应利用好各类金融科技,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尤其是加强对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为培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内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需要围绕重点关键领域,全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加强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支持,为双循环体系供需两侧的畅通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大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运用各类创新政策工具提升对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服务的差异化和精准性;综合运用股、债、贷等各类金融工具,提升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在各细分领域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独角兽"企业,推动形成国内科技大循环,助力数字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

四是需要加强金融精准支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加速重构,国内产业链供给链面临较大冲击。商业银行可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精准掌握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状况,畅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运用金融力量助力企业组织生产,更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对于行业龙头或核心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资金支持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确保不出现产业断点;对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应运用生态思维、产业金融思维,提升批量化获客及金融服务的质效。此外,商业银行还应着力提升并购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国内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五是需要把握政策机遇,稳步推动形成开放经济新格局。商业银行应利用好国家在上海、深圳、海南等区域试点更大力度开放政策的契机,把握政策红利,更好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要以金融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为引领,发挥自贸金融、离岸金融、海外机构等联动发展优势,加快产品服务创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和服务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深化与国际先进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加快发展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更好地服务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浦发银行勇当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浦发银行将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涵,紧紧围绕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和突破重点,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一是举全行之力做好谋篇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浦发银行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各项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金融服务顶层设计,举全行之力推动各重大战略落地见效。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为例,浦发银行在业内率先通过总行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联动各区域分行、集团子公司,统筹运用各类资源进行对接。截至2020年7月末,浦发银行在长三角区域内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居股份制银行首位。下一步,浦发银行将在深耕长三角的同时,持续服务好其他重大区域战略,更好推动形成国内经济大循环。

二是持续深耕科技金融,更好地服务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稳定性和竞争力。浦发银行一直致力于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助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科创企业,推动国内产业发展高端化。2019年下半年以来,以科创板设立为契机,打出"融资+融智+融技+投资"服务组合拳,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流程、跨市场、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0年7月末,143家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有105家是浦发银行的合作客户,占比73%。下一步,浦发银行将继续探索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链、固链。

三是持续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能级,更好助力实体经济稳企业、保就业、促消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浦发银行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策略部署,持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普惠小微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出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多项举措;主动让利实体经济,疫情以来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3.78%,最低利率仅3.05%;积极支持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强化科技赋能,推出各类"无接触"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民生;积极助力各类购物节,推动消费复苏。下一步,浦发银行将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服务普惠小微能级,助力稳企业、保就业、促消费。

四是持续推动自贸业务创新,更好地服务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在自贸区探索实施更高水平、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创新举措。浦发银行坚持以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为试验田,持续打造自贸、离岸、海外分行、境外投行四位一体的国际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各类创新业务,提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境内外企业的各类跨境金融需求,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下一步,浦发银行将发挥自贸金融领先优势,继续加强创新,更好地服务中国融入世界经济。


[编辑:汤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