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点名,最新省级“分工”出炉:谁是战略支点?谁担安全屏障?
2024-10-24 10:2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大国点名,最新省级“分工”出炉:谁是战略支点?谁担安全屏障?

人工智能朗读:

“一眼看到底线”:

守住边界、盘活存量

“底线思维”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一大鲜明特征。

自然资源智库咨询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晓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在不折不扣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地划定了自然灾害风险防控、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及历史文化保护等空间安全底线。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国务院批复中,“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被放到突出位置,明确了各省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性指标的具体数值。

这被业内视为与以往规划批复中最大的不同。有专家直言,“就是要让大家一眼看到底线”。

当然,基于不同的自然资源“家底”,各地的任务量有所区别,比如到2035年黑龙江耕地保有量要求不能低于24993.00万亩,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四个省份不能低于10000万亩,青海、海南、西藏、天津则不足1000万亩。

但对城镇开发边界的约束,扩展倍数几乎都要求“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新疆为1.35倍以内)。

对此,张晓玲解释说,这一方面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我们不能再走增量扩张的发展老路”,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我国当前各类存量建设空间潜力的客观认知,应该多打存量的“主意”。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冯奎则表示,国土空间规划的底层基础是全域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强调“三区三线”控制性指标,抓住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属性,并且能够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境留有余地,更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包容性。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佳文还提到,中央提出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未来,那些集聚能力强的城市群、都市圈,会根据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而得到更多用地保障,“所以国土空间规划会支撑保障发展”。

时间回到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以此为起点,2022年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正式印发,此后一年多时间,省级规划陆续获批,接下来就将进入更具挑战性的实操阶段。如张晓玲所言,一些地方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完成从“增量扩张”到“存量盘活”的转变,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做“存量文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做到难而正确的事,“规划规划”就不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单铭捷]
推荐阅读
  •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5-02-17 08:57

    本轮规划落实加快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发挥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 大国点名,最新省级“分工”出炉:谁是战略支点?谁担安全屏障? 2024-10-24 10:24

    自然资源智库咨询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晓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在不折不扣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地划定了自然灾害风险防控、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及历史文化保护等空间安全底线。

  • 下足“绣花功夫”盘活存量空间_深圳特区报数字报 

    会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介绍,在自然资源部的统筹指导下,深圳大胆先行实践,按照“政府统筹、规划引领、公益优先、节约集约”的原则,推动规划土地政策深度融合,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存量空间盘活路径,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