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宝藏灼灼其华,一起触摸文脉坪山!坪山非遗项目展开幕
2022-06-10 21:15
来源: 坪山发布

非遗宝藏灼灼其华,一起触摸文脉坪山!坪山非遗项目展开幕

人工智能朗读:

穿梭无数日月与时光,拥抱传统文化;历经时间沉淀与冲刷,非遗灼灼其华。6月10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非遗宝藏文脉坪山”坪山非遗项目展开幕仪式暨2022年坪山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仪式举行,坪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各街道文化专干,以及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参加此次活动。

非遗宝藏  文脉坪山

在坪山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坪山麒麟舞》的精彩表演后,活动热闹开场,“非遗宝藏文脉坪山”坪山非遗项目展正式开幕。

展览精选了坪山区10个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旨在充分展示坪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宣传坪山历史文化之美,促进非遗在城市社区的广泛传承传播。

活动现场为2022年坪山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捏面人》《唐卡》《太平歌词》《箔金工艺》《光武堂中医外科(皮肤)诊疗法》授牌。

现场还进行了《五龙捧圣》《圆圆凉帽圆圆心》和乐器串烧等非遗展演。

活动的举办

将为打造深圳东部文化新高地

注入非遗力量

显著提升坪山非遗可见度、

美誉度和影响力

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创新激发非遗活力

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坪山区作为客家人的聚集地

东江纵队的策源地

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红色文化资源、不可移动文物遍布全区

近年来,坪山区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保护弘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开展非遗保护,深入挖掘坪山优秀民俗项目、积极引进优秀非遗保护项目,采用创新方式保护传承好坪山历史文化遗产,不断为打造深圳东部文化新高地注入非遗力量。

坪山区在激发非遗活力的同时,更是将非遗连接到现代生活,惠民共享。结合“我们的节日”,尊重风俗习惯,推动非遗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开展“非遗周”创新坪山的老时光·非遗文化市集,“客而家焉”民俗文化展、“桃之夭夭宜其室家”客家婚俗文化展、“万家灯火”主题展等系列展览,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促进非遗在城市社区广泛传承传播,增进社区对城市新移民的凝聚力,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做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文化瑰宝代代相传。

非遗宝藏,文脉坪山

在珍贵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中

一窥深厚绵延的千年底蕴

接下来,坪山区将继续加强辖区非遗项目调查、记录及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辖区非遗项目调查研究,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充分运用调查记录成果,建立非遗项目档案,围绕辖区文化遗产现状及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重难点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拓展阅读

捏面人,又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它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百姓喜爱。

唐卡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题材涉及西藏社会历史、生活习俗、天文历法、藏医藏药等领域。唐卡的绘制极其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制成,色泽艳丽,经久不退,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和文化珍宝。

太平歌词是一种早于相声且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约形成于清代初叶,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相声演员演唱时手持竹板两块,称为“玉子”,用它敲打出轻音、重音和连环点作为伴奏;其唱词取材广泛,虽短小精悍,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箔金工艺发源于南京地区,包括黄金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戏、出起和切箔等十二道传统工序。

光武堂中医外科(皮肤)诊疗法传自清代江西竹林寺李观清禅师,后由其第三代传承人黄毓光于20世纪40年代在家乡坪山开设光武堂医馆。光武堂中医外科(皮肤)诊疗法通过采集中草药泡制形成了丹、膏、丸、散、水剂、酊剂等多种外用药剂,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