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青春答卷——写在五四青年节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
2022-05-04 08:1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的青春答卷——写在五四青年节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崔霞 黄子芸)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赋予今年“五四”青年节非同寻常的意义。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青春的力量澎湃激荡。

这是一阙青春的礼赞。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改天换地、青春绽放。

这是一幅青春的画卷。在南海之滨,青春深圳热血书写新时代澎湃答卷。

在这里,青春不只是年龄,更是跃动的思维,创新的精神,进取的意志。

热烈拥抱“双区”建设、“双改”示范时代使命,深圳青年用激情叩响时代最强音,将赤诚青春熔铸进新时代无畏奋斗,让个人梦想扬帆逐浪最辉煌历史舞台。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之际,时代召唤青年以奋斗报效祖国,时代更塑造青年慷慨踏歌放眼世界传承梦想与使命。

深圳,前海。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特区中的特区”,这里是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深港合作新高地。

在这里,他深情寄语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两年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启用,刚满30岁的陈升和20多家香港初创企业负责人拿到了免费办公室的钥匙,成为香港来深创业青年中饮头啖汤的人。

让陈升毕生难忘的是,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前海考察,同前海的建设者和创业者同话沧桑巨变,他正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

“总书记对我们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陈升激动回忆,“我们青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时代,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这些年,陈升的创业有声有色,还帮助引进了超过300个香港团队到深圳创业,服务模式拓展到企业的孵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服务,让更多青年的梦想在深圳生根、发芽。

与陈升一样,2018年10月24日,也是张莹莹刻在心底的日子。那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视察,并与她亲切交流。

“总书记得知我现在从事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就仔细询问就业渠道有哪些,有多少人受益等。”张莹莹回忆,当介绍到自己所在的机构通过让残疾人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多元化解决就业时,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

5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疾的张莹莹,从未因此限制自己人生的可能。深圳的包容和创新给予了年轻人平等的成长机会,也给予张莹莹坚持下来的希望。她与龙华区残联筹办了“龙华区IC爱创空间”,为创业初期及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孵化服务、资源对接等一站式、全链条的帮扶,与残障朋友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的获得者。“我在深圳生活十几年了,在我看来,深圳青年有爱、自立、有魅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也有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深圳,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挥洒青春、施展抱负的最好舞台。

1982年国庆刚过,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的18岁青年陆建新来到深圳。“当时最高只见过5层楼,听到深圳要盖一座53层160米高的高楼,很向往。”38年过去了,陆建新参与建造了国贸、地王、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等深圳四个不同时期的第一高楼,现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

1983年,青年张和平从西安随着部队作为第一批深圳的建设者而来,住在黄土坡上,竹子搭的茅草屋被台风一吹就翻了。13年后,他涉足中式快餐行业,创办著名餐饮连锁品牌“面点王”,期间几经挫折。“正是当年的艰苦岁月,成就了现在的我。”张和平回忆。

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走在时代前列的青春深圳,给了青年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1999年,28岁的马化腾带着修改多遍的商业计划书,在第一届深圳高交会上拿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渡过难关的腾讯从此迈开大步前进的脚步,迅速成长为全球顶级互联网公司。“创新是深圳的基因。我从一个只会写软件的工程师,被感召到去创业,这和整个深圳的环境是完全分不开的。”

2006年,还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的汪滔在深圳一栋居民楼里创办了大疆无人机,如今,大疆全球员工达14000人,除深圳总部外,在全球多座城市设有办公室,支撑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如同无人机腾空而上的高远视角,汪滔认为,时代赋予的眼界,对这一代年轻创业者尤为重要。“在我们父辈的时代,中国一直缺乏能打动世界的产品,中国制造也始终摆脱不了靠性价比优势获得市场的局面,这个时代企业的成功应该有不一样的思想和价值观。”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今的深圳成为“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正锚定“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奋力迈进。

面对时代风云、家国重任,深圳青年心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使命,以更高格局更远目光,走向更宏阔的天地。

2012年,作为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拓荒者,“70后”周剑在深圳创立了优必选公司,致力研发和制造智能机器人事业,今天已成为全球顶尖的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高科技创新企业。

“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经济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无数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这位获得“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深圳十大青年领袖”等诸多殊荣的青年企业家,回首一路走来,总是对这个时代、这座城市充满感恩。

去年底,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举办的“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中,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马娟博士现场进行了意向签约,带着聚焦激光空间数字化成像与显示的项目入驻光明园区。“光明科学城对我们非常有吸引力,这里有比较融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好政策。”

和马娟一起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北大、清华、中科大、剑桥、牛津等54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116名博士人才,签约率超过80%。

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规划总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和深圳正规划建设的众多科创载体,正成为集聚顶尖青年人才的高端平台。

互联网机构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全国城市青年人口吸引力城市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一,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二。去年,深圳接受应届毕业生9.03万人,新引进落户2.7万名留学回国人员,同比增长超三成,来自于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平均年龄约27岁,35岁以下的占比95%以上,获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80%以上。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是当代深圳青年的集体画像。他们被这座“奇迹之城 ”吸引而来,又成为新的更大奇迹的创造者。

而这座城市锚定全球的宽广视野,不断跃升的综合实力,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健全的公共服务,大力改进的民生事业,为在此奋斗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富足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以及无限的成长空间。

把个人追求与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让青春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的深圳青年勇立潮头、肩扛责任、眺望远方。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在深圳,实验室里坚守着青春的身影,建设工地流淌着青春的汗水,改革大潮里跃动着青春的创造,发展征途上闪烁着青春的智慧。

青年是深圳最骄傲的图腾,也是最珍贵的财富。

创新,是他们血液里的共同基因;奔跑,是他们迎接未来最美好的姿态;奋斗,是他们青春年华最亮丽的底色。

2013年,在麻省理工SMART研究中心当博士后研究员的黄源浩怀揣“让人们用上最好的中国光学产品”的初心,告别“十年西游”,离开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的实验室,回国创立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黄源浩及其团队选择了当时很新的3D视觉领域,自主设计研发关键的一“芯”一“线”。两年后,研发出我国首颗3D感知芯片,并正式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一举打破苹果、微软、英特尔的垄断,成为亚洲首家、全球第四家具有深度计算级别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

同样为热爱的事业挥洒青春的马健是一名海归博士后。他创办的晶泰科技已是中国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的领跑者,他本人也成为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获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我们公司迁入了福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也重磅公布了北部都会区规划思路,未来要发展三大产业六大领域,战略性打造中央创新区,这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马健说,公司主营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机器人自动化与北部都会区的主打产业很贴合,未来,深港合作和河套发展定位,将是他事业的重要落脚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司同则正带领团队承担起合成生物大设施的建设,这是一个供科学家研究使用的公共科研平台。“先辈们研发火箭卫星,铸就国之重器,不是为了发文章、评职称。”他说:“英雄团队里面是没有个人的,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挺身而出的自觉。”

“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期待殷殷。

在深圳,各行各业的“青年榜样”乘风破浪、勇于担当,用自己的青年力量,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故事——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内装项目总指挥、临时党支部书记刘铖荣膺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深圳越疆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培超和中广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美玲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市地铁义工联合会当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福田区义工联合会理事长魏艳萍当选全国最美志愿者……

在去年举行的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中国广核集团发电机检修工程师王建涛荣获“中华技能大奖”,成为深圳又一位“工人院士”。获评2017年“十大深圳好青年”的王建涛18岁怀揣一张中专毕业证来到深圳,为了实现“用自主研发的检修工具装备未来的核电工匠”这个远大的梦想,在无数个日夜里刻苦钻研,迅速成长为“技能大师”,实现技术革新257项,获得国家专利81项,填补了数十项国际国内发电机检修领域空白。“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小领域精益求精,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那么我们国家就能更好地实现独立自主、创新向前。”

“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的特别期许。

放眼前海湾,这幅“一张白纸画出的最新最美的图画”,正是深港青年携手创造的新时代故事。

在深港青年梦工场的楼顶,香港青年姚震邦和团队正戴着测试手环来回跑。他创业的产品是一个提供生命健康实时监测的手环,为了模拟高温的情况,他经常顶着烈日在天台上跑步。“青年选择创业,还是要到深圳和前海来。因为这里辐射大湾区,研发的上下游产业配套都很到位。”

深圳多措并举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发展,在创业、就业、执业、社保等多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诞生起,深圳团市委就深度参与前海建设,并于2014年会同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协共同发起成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建以来累计孵化团队555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314家,团队总融资额超28亿元,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唯一“青年创新创业跨境合作示范区”。

享受到“红利”的香港创业者洪纬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深圳就是“创业”都市,前海是港澳青年内地创业首选地。

同样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尝到甜头的致拓壹嘉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章佳洁去年来到深圳创业,目前正在前海筹备港人企业的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香港青年在深圳享受到从公司注册、政府补贴、人才房支持、线上线下推广等全方位扶持,我已决定长期在深圳发展,并推动更多港人港企来湾区创业。”

2021年9月,备受关注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发布,团市委迅速制定了《关于在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中彰显青春担当体现青年作为的行动方案》,将前海定位为共青团改革和青年发展先行地,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推进湾区青年发展事业。

不止在前海,深圳青年工作正全面发力——

打造更高质量的深港澳青年交流平台和服务体系,优化港澳青年来深创业就业环境。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寒暑期实习专项行动,累计开发1462个实习岗位,完成840名港澳台生的配岗;2021年开展的“湾区青合力”首次以十个区为主阵地,挖掘最精华的文化交流资源,围绕文体艺术、红色寻根、人才交流等主题,陆续推出大湾区青年人才发展论坛、大鹏红色文化之旅、罗湖兰花家年华、龙岗“悦青春·龙团赛”等十一场品牌交流项目,直接联系覆盖在深港澳青少年千余人次;推动全国首个“港澳青年驿站”启用,首批20套住房已面向港澳在深创业青年开放租赁申请,着力解决青年在创业创新前期的住宿问题。

从“往左驶的路标”到“港式茶餐厅”,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选择深圳、逐梦湾区。

在学习中成长积淀,在实干中启航梦想。蓬勃向上的青年学子,也在为青春搏击积攒能量。

2021年,从小在深圳长大的“00后”女生古慧晶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夺得汽车机电维修赛一等奖,这个又飒又美的“汽修班女孩”,并被称赞“用实力打破了性别和职业偏见”。“下半年就要读大学了,还是读汽车专业,倾向于新能源汽车方向。”

“1921年,13位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100年后,青年依然是‘撑起中国脊梁的人’。”深职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郑銮说,“没人能否认,青年一代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没有人像我们一样,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此之近。我们感恩时代的美好,更感激可以为这份美好去努力,去奋斗,去探索,去奉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时代在变,奋斗的底色没变。

春风浩荡之中,五四精神正在这块改革开放热土荡漾、奔涌。深圳青年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肩负家国情怀赋予的责任与信仰。特区发展,就这样在一代一代青年手中薪火相传。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深圳处于时代潮头浪尖。观念越是多样,思想越是多元,越需要明辨是非,找准奋斗目标和路径。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圳青年在党和人民事业的坐标上寻找人生方位,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进程中明确人生追求,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把个人的吟唱汇入时代的主旋律,唱出一曲曲激昂的青春之歌。

“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在抗疫这场重大战役中,无数“90后”“00后”冲锋陷阵、逆行出征,表现出了政治上的坚定而赤忱、精神上的自信而清醒、情怀上的博大而厚重、本领上的扎实而高强、作风上的硬朗而果敢。

今年深圳战疫打响后,团市委组建的“青年战疫突击队”一夜成军下沉各区,“快准稳”迎战“险重急”,其集结速度和“成建制、有组织、大规模”的特点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3月9日上午,洪亮的宣誓声响彻中铁大厦东南门上空——150名中国中铁党员青年集结成支援深圳战疫一线的“青年突击队”,下沉至封管控区,脱产参与为期14天的防疫志愿服务。

“我们这支党员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24岁,大多是基层一线员工,非常能吃苦耐劳,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大家特别想尽自己所能做点事情。”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后浪”们的挺身而出,让中铁南方深圳指挥部团工委书记胡光华非常感动。

就在同一天,中建南方组建的第二批“疫情防控党员青年突击队”也从穗莞深城际铁路前皇段项目工地上赶赴福田区封管控区支援。加上4天前已出征的首批队员,其已有近百名青年奋战在一线。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响应深圳团市委和华润集团党委“青春战疫”的号召,华润置地也在短短几小时内就收到了近百人的报名,首批青年防疫突击队共40名青年均主动申请前往风险更高的封控区,协助核酸检测、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和居民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据统计,在“一夜成军”的众多青年突击队中,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来自深圳团市委统计的数据显示,此次抗疫中,“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占到全市抗疫志愿者人数的61.33%。

29岁中国海外集团女博士王鸾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战疫突击队,投身社区防疫工作,凯旋不久又再次请战,加入公司第三批青年突击队并担任队长。“参与抗疫工作的每一天对于我都是一次全新的锻炼,这不只是单纯的志愿,更能从中学会很多基层工作的办法,找到自己的价值,也让我重新认识这个城市,更加爱上这个城市。”王鸾说。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深圳青年坚守了如山的责任,展现出一座城市蕴藏的能量。

据悉,深圳共青团系统在今年深圳战疫期间组建了1411支青年突击队,共3.8万余名队员下沉全市各重点封管控区参与志愿服务。其中,超过50家驻深央企组建完成青年突击队;超过30家市属国企选拔、派出57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31家市直机关单位(含中央驻深、事业单位)派出24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

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一群人为一群人守护,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主动将“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大我”之中,正是当代青年在抗疫大战中对爱国主义精神具体的、生动的诠释。

深圳青年,眼中有光,向光而行,创造改变。

2007年从部队退役的钟立钊,在深圳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从夜市摊位发展升级为深圳500强企业。

当兵时,他是原武警特警队“英雄连”的成员,不畏牺牲,敢当先锋,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退役后,他成为爱国拥军的优秀企业家,“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退役15年不褪本色,累计为2000多户贫困家庭、3000多名退役军人解决就业,为扶贫济困、拥军优属捐款3.6亿元。

2021年11月,钟立钊被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中国青年创业奖”。

深圳东部公交车队汽车修理工涂家健,2008年因事故全身烧伤面积达63%,在他生命最脆弱的时候,是一些素不相识的市民和志愿者,每天的陪伴、关心、问候,让他重新点燃生的希望。

2009年病愈后,涂家健加入深圳义工,把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中。发起的“U爱助梦”贫困山区援建梦想图书室项目,至今已为贫困山区学校建立103所梦想图书室,募捐图书40余万册,“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138名;发起的“88大型教育扶贫”公益募捐项目,总募捐57万余元,为新疆喀什5所学校建立图书室。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有了能力就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志愿文化,正是这座青春之城最温暖的城市DNA。

在各个路口纠正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不文明行为,沿海岸线清理塑料瓶、烟头、果皮等垃圾,在农贸市场进行疫情防控督查……文明创建的重点在哪里,志愿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青年人的身影就在哪里。

近年来,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把志愿青春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组建起10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创新成果。

“深圳共有300多条河流,河长却只有100多名,正是志愿者的参与,才使每个河段都有人负责,从而保证了河道清洁。”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华南副院长许世龙自2017年起就参与深圳治河,他认为深圳2015年底起开展大规模水污染治理取得的积极成果,志愿者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280万志愿服务大军中,有8712名港澳籍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接近15万小时。其中,仅今年以来新注册的港籍志愿者就有884人。一起做义工,成为大湾区青年精神融通、价值联结,体现认同和回馈的一种重要方式。

深圳还在不断探索深化“志愿者之城”改革,将统筹实施志愿服务法治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城市文明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推出一批创新举措,更好地为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做好相关服务,用更好的制度不断激发人性中的美和善,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者文化在深圳蔚然成风。

深圳青年的情怀,不仅在城市街头,也在远方的河流山川。

2019年6月,团市委干部王炜炜主动报名参加驻村对口扶贫工作,满腔热忱来到三乐村。

进百家门、访百家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走访了300多户干部群众后,王炜炜终于把村里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也让村民更加理解支持帮扶工作。2021年7月,王炜炜驻村期满,本可以返回深圳与家人团聚,但考虑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期的重要性,他又一次递交请战书,主动要求参加驻镇工作,持续发挥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三乐村的乡亲们都说,王队是党派来的好干部,真是个“好后生”!

在中国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深圳累计选派干部人才8500余名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绝大多数帮扶干部都是青年。今天,他们又继续踏上新征程,助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立正心、明大德、行大道。深圳青年坚持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崇德向善、追求美好,热爱生活、奉献社会,在一点一滴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共青团要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的光荣。

——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

“深圳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为。”

重视青年、相信青年、爱护青年,深圳不断研究当代青年的新特点,把握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规律,为青年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千方百计为青年成长成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那时大学刚毕业,没有人脉和经验,甚至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谈及7年前初来深圳的场景,90后青年胡贤辉百感交集。幸运的是,他住进了深圳青年驿站,“青年驿站环境和氛围很好,居住的都是同龄人,大家闲暇时一起交流创业经验,漂泊异乡的陌生感大大消除。”

青年驿站是深圳团市委在全国首创的,专门为来深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覆盖10个区的20家站点,超过30000名大学生在此落脚。

这是一场责任与梦想的双向奔赴。深圳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不断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青春力量。深圳共青团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与政务职能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等组织一起携手,为青年人才求职、安居、教育、医疗等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具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发展环境。

201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这是对城市发展与青年发展关系的全新定位——

一方面,要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环境,满足青年发展需求,提高城市对青年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广泛凝聚青年共识、激发青年活力、助力青春建功,增强青年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推动力和贡献度。

2020年,深圳出台《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先行示范的标准,从城市发展的高度推进特区青年发展事业,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绘制了“路线图”。

恰是这种对青年的“包容、友好和扶持”,让深圳在面对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战时,也收获了来自青年们身体力行的回报。

“我来自广东汕头,5年前大学毕业后来深圳打拼,就住在万科泊寓里的青年驿站。这座城市如此开放包容,毫不排外,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让人心安,我喜欢这里了,所以想以实际行动为深圳防疫出点力。”在南园街道滨江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蚁泽鹏说。

“深圳关心创业青年,对企业的服务也非常贴心。在2020年那次疫情中,我们从各个部门那都收到了关于企业复工的困难调查和帮助。这次我们也火速组建了一支‘越疆青年突击队’深入一线抗疫,守护我们的城市。”80后青年刘培超6年多前来深圳创办了越疆科技,如今企业快速发展,已取得机器人领域相关知识产权近800项。

在城市的温暖支持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在深圳拼搏、圆梦。

“圆梦计划”是由深圳团市委联合多部门为在深青年提供的专、本科学历教育公益项目。自2011年以来,已有超过6万人报名,就读学员达31146人,13758人获得资助,“圆梦计划”连续8年入选市政府民生实事。

许多青年的命运因此改变。来自粤北农村的张莉由于家境贫困,中专毕业后就来深务工,却始终岗位低微。她想上大学,但成人自考1年学费近1万元,负担不起。2010年偶然看到“圆梦计划”的报道,张莉毫不犹豫地报考了。

“连续考了两年才考上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得了团委80%的学费减免。”此后张莉工作之余每天学习2小时,读取专科后,又获得四川大学本科学历,如今已顺利入职某事业单位。

王力坚也是通过读书改写人生的人。当时他已在中兴通讯做了10年车间技术员,职业疲惫感强烈,新进的高校硕博士同事则又加重了他的危机感。为突破现状,他考取山东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积极参加“圆梦计划”线下沙龙活动,不仅顺利实现转岗,还成功竞选公司终端党支部书记。“打破了安于现状的生活,让我在人到中年时获得更好发展。”王力坚说,现在公司每年都有上百青工参加“圆梦计划”。

2021年,深圳团市委推动市青少年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出台《<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先行示范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实施意见(2021-2025)》,不断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入,努力打造筑梦追梦圆梦的青年梦想之城、向上向善向美的青年首善之城、宜居宜学宜游的青年首选之城、交流交往交融的青年友好之城、共建共治共享的青年幸福之城。将通过构建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孵化体系,成立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联盟服务载体平台,加强青年创新创业资金扶持、金融支持,打造“青春修炼计划”、实施“青年头雁计划”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和工程 ,让深圳成为青年创新创业城市高地、青年文明风尚城市典范、青年民生保障城市标杆、青年交流交往城市枢纽、青年权益保护城市示范。

深圳还围绕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落实团中央和市委赋予深圳共青团的改革任务,探索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深圳样本”,打造成共青团先行示范之城。

深圳对于未来的每一步擘画,青年都是绝对主角。深圳,永远是青年人向往的乐土,青年人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

深圳青年正挥洒青春热血,为这座“未来之城”努力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书写新时代华章。

[编辑: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