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变电:风驰“电”掣 应时而“变”
2021-06-16 07:3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变电:风驰“电”掣 应时而“变”

人工智能朗读:

生产技术之变:从有人到无人再到数字化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大力发展科技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对于技术密集的变电工作而言更是如此。

1988年及以前,深圳电网全部变电站都采用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1个110千伏变电站配置7人。由于需要24小时轮值,市区内的变电站采用3天一倒班,边远变电站采用4天一倒班。这是变电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背景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随着深圳变电站数量的飞速上升,每新投一座变电站就必须增派数名值班人员,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人员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用电成本。为扭转这一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深圳供电局从1985年开始,着手建设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终于在1989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我们立马把变电站里的员工撤出来。1个110千伏变电站能省下7个人,那10个就省下70个人,人员效率提高了太多!”时任深圳供电局局长的刘晨光回忆起来仍难掩激动,“国家电力部领导视察完我们的无人值守变电站,说这才是真正的自动化,全国就我们一家!”

后来,除个别中心变电站保留人员值守,方便运维抢修外,深圳电网所有变电站均实现了无人值守。

进入新时代,深圳供电局又朝着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前进。2018年,深圳110千伏投控站实现机器人巡检任务自主分配,成为南方电网首批智能运维变电站之一。随后,500千伏鹏城站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通过加装智能巡检机器人、5G摄像头等1036个智能终端,并深度融入5G和人工智能技术,基本实现设备巡视、操作工作无人化,让变电人员的工作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00千伏鹏城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巡视。黄志伟 摄

从有人到无人再到数字化,实现的不仅仅是人员效率的变革,更多意义上是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有人值守时,设备运维全靠腿走、全靠眼看。”深圳供电局主网生产中心主网运维部副主管陈潇介绍,“实现自动化无人值守后,设备一旦出现异常,都会在监控后台集中体现,变电人员随即赶赴现场消除缺陷,实现数字化后消除缺陷的时间更是大大缩短,设备运行状态好了,供电可靠性自然大大提升。”

据统计,深圳2020年全口径客户年平均停电仅24.6分钟,率先在国内主要城市中进入半小时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供电基础。“比亚迪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供电企业的保驾护航,我在深圳比亚迪这么多年,故障停电几乎从未遇到过,保障了我们的生产运营和产业升级。”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后勤处副总经理吴成贵说。

结构形态之变:从敞开式到集约、绿色、环境友好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适应和破解城市空间资源受限难题,变电站的结构形态也在发生着“蝶变”。

坐落于罗湖区太宁路的220千伏水贝站,是比特区历史还悠久的“元老级”变电站,深圳电网第一座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均发源于此。1975年10月,110千伏水贝变电站建成投运,当时的名字是“深圳变电站”,可见其在深圳电网的重要地位。

今天的水贝变电站,在旧的220千伏水贝站的户外敞开式设备隔壁,崭新的室内变电设备如小洋房般规整美观,悄然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水贝变电站的变化正是深圳变电站结构形态不断优化,集约、绿色、环境友好的集中体现。

1983年,深圳电网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旧水贝变电站落成,彼时该站采用敞开式结构,全部设备平面式分布,高高的围墙将其包围,既出于电力安全考虑,也为了市容美化需要。

2013年,水贝变电站由原来的敞开式变电站重新改建为GIS封闭式室内变电站。所有变电设备立体分布在一栋楼房中,占地面积仅为原敞开式结构的十几分之一,而且楼房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如何推动电网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尽可能节约土地是电网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深圳供电局持续推进电网发展“两化一型”(变电站小型化、线路电缆化、走廊紧凑型),积极开展嵌入式附建变电站、地下变电站的探索,通过与周边建筑物贴邻建设、采用小型化设备、共用通道等措施进一步缩小面积。

如果不是特别提醒,来往的行人很难注意到在深圳湾生态科技园一座普通的办公大厦内,竟然还有一座变电站,这就是全国首例嵌入式附建变电站——110千伏投控站。所谓嵌入式附建式变电站,就是将独立占地的变电站楼,作为一个模块附设到其他建筑中去,以进一步节约建设用地、提升城市景观,是变电站建设的重大创新。

地下变电站则更为节省土地面积,对周边景观几乎零影响。目前深圳共建成2座220千伏半地下变电站、1座110千伏全地下变电站,未来将在南山、前海等中心区域继续试点推广变电站小型化技术,2座嵌入式附建变电站和2座全地下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

有人可能会问:变电站搬到郊区不是更宽敞更节省市中心的土地吗?在城市里建那么多变电站有用吗?

“110千伏变电站的供电半径一般在1.5公里左右,超过这个范围就有可能导致电能质量下降、电压不稳。”陈潇介绍,“因此,就像社区居民多了,就会在附近设置公交车站一样,电网企业为了保证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就要在负荷密集的居民区附近建设变电站。”在城市中心负荷密集区域建设变电站,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建设方式,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是合理安全的。

展望“十四五”,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推进变电建设与发展,加快建成比肩世界一流城市的深圳城市电网,“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470亿元、投产96座变电站,形成北中南三大主干送电通道的500千伏日字形环网结构,支撑深圳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实现2025年低于10分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为增强深圳核心引擎功能、提升先行示范区发展活力、动力和竞争力贡献力量。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