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河”与“湾”
2021-04-20 20:23
来源: 南方+

深圳的“河”与“湾”

人工智能朗读: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接受采访时,常常谈及资金的“过河”与人才的“过河”,在她看来,两地在新经济、科创、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有着大量的机遇”。

深港之间GDP排名的变化,近两年也常常引起讨论。在林郑月娥看来,香港仍然是深圳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有超过8万家香港企业在深圳发展。

再放入到有七千万人口、经济发展蓬勃的粤港澳大湾区视野来看,应该是两个城市共同努力,来做大整体的经济体量。

“过河”牵手的不只在经济领域。就在几天前的4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与深圳市罗湖区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该学院将落户罗湖区。

新鲜出炉的《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深港跨界交通设施,推动深圳湾口岸24小时运营,推动福田口岸交通环境提升、罗湖口岸功能升级,提升深港口岸经济带发展效益。

香港医生可在深圳认定职称、深圳试点港澳上市的国外新药和医疗器械、深港两地病历及支付体系互联互通……在医疗方面,4月15日深圳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如上愿景。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几年间,两地在教育、医疗、交通、科技、金融、产业、城区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放眼大湾区内,在创新发展方面,以香港的基础科研优势,加上深圳的创新环境以及产业链配套,形成了全球罕见的独特优势。

如今,深港融合渐入佳境,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沿着初具规模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科技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