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绵延84.6公里的“二线关”:见证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

条评论立即评论

绵延84.6公里的“二线关”:见证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谭录明是1983年11月参军入伍的,12月29日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成立,之后一直在特检站工作。“后来到广州上军校,毕业后又被分配到特检站,成了特区守门人”。他说,“我见证了‘二线关’建立、发展到走进历史的全过程。”

特区“守门人”

“二线关”由两支部队驻守,共有5000多名官兵。一支是武警广东边防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担负对出入特区的人员、车辆检查;另一支是武警广东边防七支队,负责二线巡逻及铁丝网、工作口的管理。

很多人不了解“二线关”为什么由两支部队驻守,为什么要由军事性质的边防部队把经济特区圈起来。谭录明说,当时经济特区是新生事物,都没有经验,但都期望特区这块试验田能结出硕果,所以倍加呵护,通过政治检查等手段打击偷渡引渡、走私犯罪,维护特区社会治安和边境稳定。1986年广东省和深圳市分别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成为两支部队最初的执法依据。

据统计,在特检站自建立到2010年特区扩容27年间,先后验放人员50.2亿人次,车辆24.6亿辆次,查获无证人员587万人次,抓获境内外蛇头1300多人。另外,自1988年5月特检站调研机构成立到2013年裁撤的25年间,侦破案件784宗,缴获海洛因4000多克、鸦片800多克、摇头丸230多公斤、可卡因16000多克。毫无疑问,“二线关”为维护特区安全和社会秩序起到了过滤功能和屏障功能,为经济快速发展、减轻一线边境压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检站除了履行出入关检查任务,还曾成功化解50多起因谣言传播、劳资纠纷、土地纠纷而引发的群体事件。1987年6月20日,有谣言传说新任港督承诺,凡偷渡到港的人在3天内可以领到香港居民身份证,于是惠东、惠阳一带大约5万人向深圳走来,试图偷渡。特检站官兵配合公安机关,在“二线关”严防死守,耐心劝说,调派大巴护送群众回家。整整5天,才清理完现场,避免了一场外逃风波。

防线“流动哨”

欧阳祥山是“二线关”上的流动哨。这条线上,他从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逐级升任到连长、教导大队大队长。他说“二线关”建设之初,他所在的广东边防七支队是一边巡逻执勤,一边挖土开路。当时生活艰苦,住的是茅棚,生活费每人每天5角多。工程兵在第一线建设硬件,他们负责花草种植、护坡项目和航道疏通。

那时七支队有16个执勤中队,每个中队担负两三公里到10公里不等的防线,每天都要来回走动,监视沿线动向,处理走私事件,拦截外逃人员。欧阳祥山所在的中队,负责从布心到布吉的6.4公里的防线。尤其是布心火车站,是外逃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常设法越过铁丝网进入特区,然后再设法偷渡香港。边防官兵用火眼金睛和不停歇的双腿,在84.6公里的防线上巡逻,为特区安全风雨无阻。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