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绵延84.6公里的“二线关”:见证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

条评论立即评论

绵延84.6公里的“二线关”:见证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谭录明是1983年11月参军入伍的,12月29日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成立,之后一直在特检站工作。“后来到广州上军校,毕业后又被分配到特检站,成了特区守门人”。他说,“我见证了‘二线关’建立、发展到走进历史的全过程。”

拆除前的梅林关(摄于2013年)。

梅林检查站拆除后的情形。


原标题:

二线关:见证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

深圳新闻网讯 “说起‘二线关’,我觉得那是深圳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的象征”。亲历了“二线关”建立、扩展和拆除全过程的原特区检查站参谋长谭录明说,“当年设立‘二线关’,是为了保证深圳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安全有序,旗开得胜;后来拆除‘二线关’,特区范围扩大到了深圳全境,则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标志。从此,特区和内地没了分界线。”

深圳“二线”,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俗称。198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建立了一条长达84.6公里的边防巡逻道路,东起大鹏湾揹仔角,西至南头安乐村姑婆角,沿线架起高2.8米的铁丝网,先后开设南头、布吉、梅林等16个检查站作为人员和车辆出入关口,由武警边防部队驻守。“二线”与深圳和香港的边境线“一线”相呼应,“二线”以内是特区,也叫“关内”,以外则是非特区,叫“关外”。进入特区的人,必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通行证。

谭录明是1983年11月参军入伍的,12月29日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成立,之后一直在特检站工作。“后来到广州上军校,毕业后又被分配到特检站,成了特区守门人”。他说,“我见证了‘二线关’建立、发展到走进历史的全过程。”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