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0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焦子宇)巴黎当地时间10月6日下午,在一片欢呼声和意犹未尽的掌声中,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圆满结束了在法国巴黎的演出。当地时间4日至6日,《咏春》在巴黎会议宫连续演出4场,引发热烈反响,当地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在巴黎掀起一股“咏春热”。继在英国伦敦大获成功后,《咏春》在巴黎也实现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巴黎当地时间10月6日下午,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演员谢幕。
法国观众和专业人士赞不绝口
从武学招式到高手对垒,再到快意江湖,《咏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手段完美融合,塑造了平凡英雄“追梦”的故事,打动全场观众。
首演结束后,中外嘉宾纷纷点赞,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更是为《咏春》打出了110分。他认为,《咏春》登陆巴黎,为法国民众深入了解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打开一扇窗户,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作出积极贡献。
法中友协联合会会长拉巴特盛赞《咏春》,称这是他在法国看过的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德国联邦芭蕾舞团发言人、德国坦兹·哈尔兹舞团艺术总监被《咏春》的艺术水平震撼,表示想把《咏春》引进到德国演出。马耳他地中海会议中心暨国家大剧院主席在看过《咏春》后,也急切地想把它引进到马耳他。“文化是两国沟通最好的窗口,也是拉近两国民众距离最好的途径。”
演出期间,法国各大主流媒体从各个角度聚焦《咏春》。法国国家电视2台提到,“《咏春》不仅是一场融合了舞蹈与戏剧的表演,更是来自亚洲的文化盛事。”法国国家新闻台称《咏春》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精妙呈现。法国论坛报社长认为,《咏春》让法国观众了解到了中国文艺发展的真实水平。
继今年在深圳坪山看过《咏春》后,法国资深媒体人阿兰-萨姆·费德罗夫斯基在巴黎二刷了该剧,但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看多少遍都不嫌多,真是太精彩了。”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巴黎大受欢迎,场场演出都吸引众多观众。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刘钢 摄
商演模式再获成功
此次《咏春》赴法国演出,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4场演出门票炙手可热。
“在西方国家树立文化品牌最好的途径就是商演。商演是对一部文艺作品真正的检验,只有商演成功才算是作品得到市场认可,才算是有效的对外传播。从《咏春》在巴黎演出这几天当地观众及主流媒体的反馈来看,其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对中国文化内核的展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手法,深深打动了法国观众,《咏春》在巴黎的成功在意料之内。”《咏春》在巴黎演出的承接商——法国雪映碧丝制作公司总裁、制作人Lucy Lee说。当初,正是凭着对欧洲市场的了解和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敏锐,Lucy坚持将《咏春》引进到巴黎。“遇到《咏春》,我感觉很幸运。”Lucy说。
现场看到法国观众对《咏春》的追捧,巴黎会议宫剧院负责人Jean很满意。“我非常高兴会议宫剧院能接待《咏春》这样优秀的中国舞剧。”在他看来,《咏春》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推广运作,说明了制作团队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毫无疑问,从谢幕时观众席上响起的掌声、欢呼声和大家对《咏春》的评价来看,法国观众对《咏春》是非常认可的,《咏春》具备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实力和吸引力。”
深圳城市形象出圈
戏内,法国观众被《咏春》舞武融合、双线索叙事、“咏春拳”“香云纱”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戏外,他们被深圳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打动。
“我在《咏春》中看到了深圳。”凡尔赛宫歌剧院院长劳伦特在观看演出中感受到了深圳的现代化气息。演出中呈现的图像不仅映射出深圳的城市形象,更让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在他眼中,深圳就像一颗正在升起的星星。
法中友协联合会会长拉巴特赞叹深圳澎湃的文艺创作活力以及《咏春》为中国文艺发展作出的贡献。“深圳与法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法国年轻人开始认识到深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他们愿意去深圳发展,也对在深圳发展充满期待。”拉巴特说。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让·努维尔6日现身《咏春》在巴黎的压轴演出。让·努维尔是深圳歌剧院的设计者,这一在建项目是深圳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看完上半场演出,让·努维尔表示,《咏春》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过去,但折射出了当下的时代内涵和深圳的城市精神。“《咏春》由深圳出品,其开创性的叙事特点符合深圳创新性的城市内涵。”让·努维尔表示,深圳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创造力更是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发展,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深圳经济与文艺实力并驾齐驱。”
因为《咏春》在巴黎大受欢迎,这几天深圳成了当地主流媒体和观众口中的热门词。
看到《咏春》在巴黎掀起的中国文化潮,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咏春》编剧冯双白表示,此次《咏春》出海带来不少启示,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有价值观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情和视觉审美上的共赏,这些《咏春》都做到了。
随着在巴黎4场演出的结束,《咏春》总演出场次已刷新至208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咏春》不仅向法国当地主流人群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成果和高水平的深圳文艺精品,也再一次在国际艺术舞台与国际演出市场上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