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与澳门一水之隔,经过3年发展,蝶变成面貌一新的现代化城区。
深圳新闻网2024年9月1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文 丁庆林/图)珠江潮涌,琴澳璀璨。
作为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广东自贸区珠海横琴片区从曾经的“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荒岛,蝶变成面貌一新的现代化城区。与澳门仅一水一桥之隔,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横琴肩负着粤澳深度合作的新使命,谱写着新时代粤澳“知音”故事。
日前,由深圳特区报、“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国自贸区创新发展调研行”走进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在合作区即将成立3周年之际,探寻加快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一国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琴澳一体化,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横琴经验。
“四新”企业扎堆落户
创新力量加速集聚
2015年4月,广东自贸区珠海横琴片区挂牌成立,肩负起了加强粤澳深度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新高地的使命。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产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四新”产业。当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掀开了“琴澳一体化”的新篇章。
位于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真健康”),便是在大力发展“四新”产业的背景下落地横琴。作为一家从事肿瘤诊疗智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澳资企业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真健康主要从事软组织穿刺诊疗、器官修复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其“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得我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首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国内首创。
真健康公共事务总监李冀钊介绍,公司创始人张昊任是从小在澳门长大的澳门居民,《总体方案》中发展科技研发、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规划给了她极大的鼓舞。2023年8月,真健康总部正式迁至合作区,并入选合作区首批“上市后备企业”。据记者了解,真健康目前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张、申请专利超200余项,并承担了科技部相关重点专项、澳门重点研发计划等。不久前,真健康公司又获得了横琴政府引导基金——横琴深合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我们对在合作区、在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李冀钊表示。
真健康只是横琴近年来创新企业加速集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横琴“四新”产业加速发展。今年前6个月,横琴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达5107万元,跨境电商产业园聚集电商企业超75家。截至2023年底,横琴落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家。横琴“四新”产业发展已然孕育出了强大动能。
金融红利不断释放
加速赋能企业发展
2023年2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简称“横琴金融30条”),从民生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合作区发展力度。
横琴金融30条充分释放了政策红利,一系列助力澳资企业发展的首次业务纷纷落地:建设银行横琴分行、中信银行横琴分行联动珠光集团落地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工商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落地了横琴首笔金融租赁公司跨境资产转让业务;中国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下称中行合作区分行)推出了“粤澳共享贷”信贷产品,解决澳资企业落地横琴的“第一笔资金”难题……
中行合作区分行跨境金融与创新发展部总经理郑联表示,部分澳资企业初到横琴,存在无固定资产、现金流和营收比较少的情况,银行传统的授信难以解决的融资问题,“粤澳共享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迄今,我分行已经累计为100余家企业发放粤澳共享贷近4.6亿元。”郑联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行合作区分行与澳门中国银行联动合作,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资金,进一步助力澳资企业“走进来”、内地企业“走出去”。目前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近30家,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近20家。
今年5月,合作区再迎金融政策大礼包: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合作区内10家试点银行正式落地开展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跨境资金结算、汇兑、投融资等相关金融服务的本外币一体化账户。
“我们在中行开立了EF账户(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以后贷款资金可直接对外支付,也可在一定额度内划转至境内同名账户用于日常经营,十分便捷。”成立于澳门、成长于横琴的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社区治理
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对面那座蓝色的楼,我家就在那里,下班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不过平时工作忙,住横琴的时间多。”站在莲花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四楼的窗边,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副主任陈伟良指着一河之隔的澳门离岛上的一座楼告诉记者。
莲花社区位于横琴口岸附近,以澳门区花莲花命名,一座莲花大桥将一河之隔的琴澳两地紧紧连接在一起。随着两地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横琴定居,莲花社区就成了不少澳门人的聚居地。“两种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下的人群聚居在一起,也给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2019年,我们引进了澳门街坊总会,在我们这里成立了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社区家庭服务、养老服务、青少年儿童服务等工作。”莲花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李永庆介绍。
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此定居,也使得莲花社区成了粤澳深度合作的前沿典型。7月1日,莲花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暨合作区社区居民发展中心正式揭牌,将引进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在澳门的一系列品牌课程和产教融合项目,提供切合琴澳居民发展特质的多元化服务,以社区居民发展为方向,加快培育琴澳专业人才。
类似莲花社区的社区服务在横琴其他社区也在逐步铺开,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横琴工作、生活。合作区先行衔接澳门标准的社会公共服务,推动设立澳人子弟学校,支持“澳门新街坊”项目内卫生站参照澳门医疗服务模式运营,完善横琴岛内及琴澳跨境公共交通线路、建设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一系列措施的推出和落实,都将让澳门居民在横琴工作、生活更便利,不少人直呼“横琴就是自己第二个家”。
据了解,合作区涉澳民生指数提升明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15927人,同比增长20.6%,在合作区就业的澳门居民人数达5009人,同比增长25.6%。跨境执业专业人士1296人,较2021年增长近3倍。2023年经横琴口岸出入境的澳门居民约385万人次、澳门单牌车约130万辆次,与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67.39%、52.94%。
记者观察
琴澳“和鸣”
濠江两岸阔,琴澳灯火明。莲花大桥上车水马龙,“光河”汇流连接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其间顺畅高效流动,琴澳一体发展模式已然映入现实。
回望来时路,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为横琴新时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赋予横琴前所未有的体制优势、创新动力、经济活力。
3年来,合作区立足粤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围绕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琴澳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持续赋能澳门“1+4”产业发展壮大。
3年来,合作区多措并举,不断吸引澳门青年参与横琴建设,授牌首批6家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澳门项目428个。
3年来,公立医疗机构为澳门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累计超2.5万人次。启用粤澳社保“一窗通”“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辅助系统”,实现澳门服务“跨境办”“掌上办”。
3年来,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运行日益顺畅。今年3月1日零时,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政策,琴澳一体化迎来突破性进展。政策实施半年来,人、车、货物通行平稳有序,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利,让居民企业可知可感。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短短10多年时间里,横琴插上“自贸区”腾飞之翼,在一次次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奏响“粤澳深度合作”奋进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