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19日讯(深圳商报记者刘芳)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光明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目标,正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5年来,光明科学城迅速发展,一批备受关注的重大装置、创新平台陆续落地,规划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在建和运营的达20个。
政策支持,创新赋能。为了护航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光明区构筑政策保障的坚固基石,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空间布局的优化、人才战略的升级等多个方面,助力光明科学城朝着“世界一流”阔步前行。
科技创新政策扶持
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版图上,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与脑科学领域频频闪耀。近期,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为光明科学城乃至全国的合成生物、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作为深圳合成生物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光明区出台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不仅加强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实力,还大力支持高水平研究机构与实验室的建设,构建了一个集科研、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支撑体系。最近3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约有40%落户深圳,光明区集聚了其中的近80%。
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光明科学城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创新活力。自《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以来,光明区通过提供场地优惠、资金奖励等政策扶持,不仅吸引了众多脑科学企业入驻,更促进了产业的集聚效应。目前,脑科学相关企业在光明已有60家,总估值超65亿元,光明科学城正逐渐成为脑科学领域的创新热土。
光明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是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光明区重磅推出《深圳市光明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不仅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项目提供了高达1亿元的资助,还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系列“组合拳”,全方位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政策扶持
护航战新产业蓬勃生长
8月16日,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大湾区分联盟在光明揭牌落地,光明打造全国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再获强劲动能。作为光明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智能传感产业在今年推出的“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中占据了优势引领的地位。在深圳的“20+8”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中,智能传感器产业是重要一环,光明区肩负了产业化示范区的重任。
光明区出台的《光明区关于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涵盖了从流片到核心技术攻关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双向奖励机制激励企业在多个领域推广产品应用。截至2024年上半年,光明区传感器企业数量共136家,预计明年产值规模将突破210亿元,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的强大发展势头和潜力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24年上半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2%,占GDP比重达61%。
这离不开一系列精心设计、紧密联动的政策体系支撑。光明区针对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有效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聚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建立科研与产业融合机制,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使得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光明区关于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了高达5000万元的资助,涵盖研发创新、生产线升级、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光明区关于支持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补贴,解决了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并对原创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给予了重点扶持。
产业空间政策扶持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空间至关重要。光明区推出“1+1+5+1”产业空间政策,这一综合政策框架由一个总领性文件、一个支撑性文件、五大专项办法以及一套建筑设计指南组成,为辖区内企业和园区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深圳市光明区高标准产业保障房建设工作行动方案(2020-2025)》作为总领性文件,设定了“十四五”期间的“两个一千万”目标,即新建改造高标准产业保障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纳管存量产业空间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光明区关于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促进优质项目落地若干措施》是支撑性文件,从5个方面26条内容全方位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促进优质项目入区落地。
多元激励,激活增长引擎。光明区将楼宇作为引入企业、立住产业的重要引擎,制定了《光明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对企业落户,租赁、装修产业用房等均有补贴。其中,区外企业落户楼宇最高奖励6000万元;新引进或存量主体租赁楼宇进行经营的,给予3年租金支持,单家企业年度最高资助360万元,助力楼宇经济蓬勃发展。
差异化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光明区特色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特色产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吸引上下游优质企业,每引入一家企业,园区运营主体最高可获200万元奖励,推动了产业园区的特色化与差异化发展,增强了区域产业的集聚效应。
科学规划,引领“工业上楼”新风潮。光明区推出一套建筑设计指南,即《深圳市光明区“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深圳市光明区特色产业园区建筑设计指南》,在全市率先提出42个工业上楼指标和19个特色产业园区建筑设计指标。
人才专项政策扶持
打造引才留才强磁场
光明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海外引才专项奖励政策,实施全市首个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育行动,并推出了“才享光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光明区对人才的渴求、礼遇、尊重与爱护。
细观《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系列政策》,更能感受到其丰富内涵、满满诚意,一个涵盖引进、培养、使用与留任等全过程的人才生态系统跃然而现。这套政策体系不仅聚焦于完善重点领域人才引进机制,还深入到了人才评价、项目组织、经费管理等机制的改革。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对个人与单位的直接激励措施。个人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和最高1000万元的科研资助,单位最高可获300万元的引才奖励。
《光明科学城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系统梳理光明科学城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三大领域下的7个重点产业,共117个关键岗位。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覆盖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14类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两个专项政策为全市首发。
人才之光照亮科学之城。截至目前,光明科学城集聚院士50余人,较2023年12月增长近3倍;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近2700人,是行政区成立时的7.5倍。这些数字正在加速刷新,不断书写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