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新作做客南国书香节 王立群与深圳读者共读《史记》
2024-08-19 07:3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携新作做客南国书香节 王立群与深圳读者共读《史记》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17日,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携新作《王立群读〈史记〉精装典藏版》做客南国书香节深圳分会场,与深圳读者相约,共赴《史记》探索之旅。时值暑假,各地博物馆、文化遗址人山人海、人气火爆。对此,王立群教授表示,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字记录,包括史书、史料等;一是实物记载,包括文物、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等。两方面同等重要,都是了解本民族历史的重要途径。他同时建议大家将读史与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结合起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史书中读到的东西,可以在博物馆展览中得到印证。我也常去逛博物馆,北京的、河南的、陕西的都经常去。”

读《史记》窥见历史与人性幽微

当日活动在深圳南山书城举行,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在王立群看来,《史记》的魅力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生动描绘,他鼓励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历史事件的表象,更要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动机,从而洞悉人性的普遍规律与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王立群教授评价项羽“性格可爱”,他认为,项羽虽然只活了31年,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项羽不愿东渡乌江,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看淡了个人的生死荣辱,珍视江东子弟的声名。他不愿苟且偷生,更不可能屈膝投降,这不是一位末路英雄的悲歌,而是一位血性男儿的赞歌。在王立群教授看来,项羽虽败犹荣,其短暂而璀璨的人生,展现了乱世英雄的血性与尊严。

1945年出生的王立群已年届80,他称自己是一位妥妥的“80后”。

王立群表示,每次来深圳,深圳的青春、活力都让他如沐春风。“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我希望有机会把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用文字、实物等各种方式,介绍给更多的当代观众。”

王立群讲到了关于客家文化的起源,当年赵佗建立了南越国,他带领的50万大军成为了今天广东、广西、福建客家人的祖先。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的时候向朝廷请求,派中原的3万女子去南越,和驻守的部分士兵结合,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同意了这一请求,但是只派了1万5千人。这些中原女子到今天被广东的客家人尊称为“客娘”。如今的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一个镇有两百多个姓氏,保留着一个将近50个姓氏的祠堂,生动呈现了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文化渊源。

领悟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王立群教授的新作《王立群读〈史记〉精装典藏版》,是他60年《史记》研究的结晶,近期以精装典藏版形式面世。

王立群介绍说,他目前讲《史记》,包括这次修订《王立群读〈史记〉精装典藏版》主要依靠《史记》,并以《左传》《战国策》《汉书》等其他史书内容作为补充互证,力求严谨、准确、全面。据悉,全书在保留“百家讲坛”十年讲《史记》原有精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与优化,删减了重复引用的原文,精选《史记》经典片段与王立群教授的精彩解读相辅相成,以文白对照的形式,便于读者更深入地研读。

王立群指出,“《史记》不仅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更是对中华文化根与魂的生动诠释。读懂《史记》,就是理解中华文化的道德伦理、家国情怀,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尊重与传承。《史记》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在实践中的体现,彰显了英雄豪杰对家国的责任担当。它提供的历史智慧,有助于我们反思过去,指导未来,对每一个现代人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王立群说:“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常常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