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云”上的城市:疫情下互联网城市的“深圳样本”

2020-02-26 08:16来源:晶报

2月11日,在G94高速深圳观澜收费处,深圳龙华机训大队无人机飞行队的民警操作悬挂有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在候检的车辆间飞行。晶报记者赖犁摄

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房思宁远程诊疗。

学生在家上网课。

家具企业通过淘宝直播云复工。

左图是医护人员在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健康驿站介绍送餐机器人;右图是依次摆好在机器人托盘上的食物(2月7日摄)。新华社发

人民医院网络医院。

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在深圳高速路口执行巡逻任务。

编者按:昨天刷朋友圈,偶然读到别人转发女作家方方的文章,其中提及“杭州深圳等地的健康二维码系统”,值得各地学习借鉴——这个为人所称道的“健康二维码系统”实际上就是“i深圳”APP系统推出的“深i您-自主申报平台”。在深圳战疫中,“i深圳”起到的作用更像是指挥中枢和“城市大脑”。天上飞的,有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地上跑的,有部署在机场、高速路口履行检查职责的机器人;坐镇家中的,是为“禁足”生活提供“后勤补给”和整套居家解决方案的互联网……金庸小说里的张无忌坠落悬崖,炼就了绝世武功。身陷疫情,“最互联网”的深圳也被逼出了“内功”。

“根据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在不久的将来,赛博空间中的探险者们将会‘接入’一个由电子数据库和类似视频游戏的世界所构成的无界迷宫中。”美国的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写道。科幻小说以电影镜头般的夸张笔调谈论人类未来,可即使是最“料事如神”的预言家,也猜不到一路“打怪升级”的人类还会遭遇哪些“不速之客”,它们意味着毁灭,也蕴含着新生,比如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

马路上不见了如织的车流、公园里没有了三五成群的市民、广场上听不见铿锵有力的舞曲、各大商超不复熙来攘往的景象……表面上看,疫情将深圳变成一座“空城”;而实际上,生活只是被“投射”到互联网,人们照样在家中刷朋友圈、网上下单、疯狂追剧、发电邮……城市依然运转。场景的转换,倒逼各个传统行业加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经过一场疫情,人们忽然发现:“互联网深圳”不再是“远景”,“云上的日子”不仅仅是譬喻,而且指向正在发生的现实。

原标题:“云”上的城市:疫情下互联网城市的“深圳样本”

云战疫:网络医院延展出新内涵

“开放、共享、连接、跨界、创新以及尊重人性,都是‘互联网+’思维的题中应有之意。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深圳’接受了一次总体检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大象无形”。从“i深圳”推出自主申报系统到基层联防联控,从机场、火车站到高速路口,深圳编织了一张互联网防疫、高科技防疫的密网,看似无声无息,实则都是高招、实招。

疫情最先与医护人员“短兵相接”,自然第一个“检验”医院的互联网防疫系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作为深圳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院,面对激增的救治压力与交叉感染风险,对院内医疗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并更新了原有系统。“为保证院内、院外的信息畅通,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疫情出现后,医院迅速调整了原有远程会议、会诊系统,搭建了从会诊中心到收治重症患者的感染三科院内会诊系统,并对接广东省卫健委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定点收治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互联。”市三院信息科负责人杨川川说。

在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系统)基础上,市三院迅速开发了新冠肺炎患者信息管理功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旅居地点跟踪、基础疾病、病情变化和转归等模块,可翔实、动态地记录患者的所有情况,便于高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医院还增加了新冠肺炎传染病报卡副卡,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及时增加了《提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告知书》《重症病人新版会诊单》等电子病历文书,方便医生使用;同时,按照医生和护士人力调配情况,及时在HIS系统中增减相应权限,确保使用顺畅。

同为防疫重镇,深圳市人民医院则为“网络医院”延展出新的内涵。据院长邱晨介绍,市人民医院的“网络医院”一改过去主要面向复诊患者的局面,最新开设了发热门诊免费线上问诊,依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旅行史、接触史等,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尽最大努力缓解非新冠肺炎患者的疑虑与不安。据统计,2月1日至2月13日期间,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线上发热门诊接诊达1678人。

云诊疗:远程精细化管理患者病情

“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网络医院为我免了奔波之苦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刘女士是一名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因过去没有重视病情,慢慢出现了视力模糊等糖尿病并发症。疫情发生前,刘女士来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为她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让她定期复诊。疫情期间,刘女士并未因此延误治疗,她通过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身体动态,将每日膳食搭配通过互联网反馈给医院,并通过邮寄的方式获得医务人员开出的药品。

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主任陶红认为,这样的拓展有巨大意义。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高且战线漫长,医生门诊看诊时很难全部交代清楚。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打造了“互联网+整合式全病程糖尿病管理”新模式,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教练纷纷上线,对患者进行运动、营养方面的指导和干预,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患者全天的有氧活动情况,评估肌氧和心率,从而实现了病情的远程精细化管理。

把一部分实体网络化,是医院在特殊时期的优先选择。像刘女士这样通过“网络医院”接受诊疗服务的患者还有很多。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自2013年4月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全国“互联网+智慧医疗”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比如,“网络医院”组建网络保健中心,搭建云计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通过社区“健康小屋”及患者手机端APP实时联网,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提供在线咨询、健康监测、保健指导、远程查房、预约复诊、出院随访等便民服务,构建了诊疗(体检)前、中、后全流程健康管理体系。

“网络医院”让“去时空医疗”——即打破就医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成为可能,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在邱晨看来,“网络医院”是实体医院的完善和补充,不仅能减轻实体医院的资源压力,还能增强实体医院的服务功能,在国家推动分级诊疗的今日,推动医疗新技术应用进一步下沉。

云平台:以“城市大脑”指挥战疫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疫情防控使得很多城市住宅小区迎来“三大哲学拷问”:而千言万语在深圳全部汇成一句话:请扫码!深圳市民在进出小区、大型商超时,只要出示一个二维码,上面会自动显示人员姓名、类型、居住地址等信息,便可通行无碍。一时间,人们也记住了防疫小能手——“i深圳”。由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圳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腾讯等单位联合开发的“深i您-自主申报平台”,为市民提供统一的疫情健康状态自主申报渠道,并与交警、社区、各大商超联动,准确把握在深、来深人流及健康情况。截至2月21日12时,累计自主申报逾1100万人次,身份证去重后有效登记逾830万人。

其实,自主申报平台只是“i深圳”这座强大防疫“武库”里的一件“利刃”。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深圳紧急上线“i深圳”APP疫情防控服务专区,整合了全市的“在线问诊”资源,市民可在线通过两种方式问诊,一是直接拨打抗疫义诊专线4001819191,二是接受24小时不间断义诊服务。那些病情较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可通过“i深圳”APP一键点击“直达发热门诊”,里面收录了深圳指定的49家发热门诊,而且能根据市民当前位置,为其智能推荐最近医院。

“我的神啊,终于等到这一天,再也不用人肉抓取了,强烈建议向深圳学习!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经开放深圳疫情结构化数据……”2月13日,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赞叹。微博中提及的“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是由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开发的广东首个上线疫情相关数据的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2月1日,该平台上线“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数据”专题,截至2月20日,疫情数据累计被下载5000多次、新增访问量2万多次。目前已有10多家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了疫情防控应用,例如城市疫情场所地图、深圳新冠肺炎疫情分布、新冠肺炎小区速查、你的防疫地图、肺炎每日统计、深圳疫情地理位置分布查询等。

曹钟雄认为,深圳在疫情期间升级“i深圳”平台,打造了市民信得过的互联网防疫“主阵地”;以“i深圳”自主申报平台连接“城市大脑”、交警、社区一线防疫人员等多方力量,则实现了“扁平化”管理;用数据思维开展疫情态势分析与精准防控,既为防控排查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也在第一时间化解了信息孤岛及恐慌情绪。

云矩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如果把“i深圳”比作深圳互联网防疫运行系统的“大脑”,那么分布于各职能单位、街道、社区的无数个政务公众号则犹如“神经末梢”。这些平台之间互联互通,产生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传播势能,在疫情期间发挥着信息及时采集、反馈、发布的强大功能。

“因为疫情缘故,推送任务比往年多了不少!以往假期,推送一般以贺卡或祝福类内容为主,今年每天都要及时关注防疫动态,有时一天要推送6次。大年三十,就已经在家‘复工’了。”“i深圳”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小陈虽然为春节假期“泡汤”而惋惜,但每天关注前方疫情,编辑汇总来自一线记者的新闻素材,觉得这样的春节倒也“充实”。据小陈介绍,许多政务媒体编辑跟她一样,在疫情期间都开启了“远程狂推模式”。像“深圳交警”“深圳女声”“幸福福田”“新时代新罗湖”“坪山发布”,更是调整到一天推送6次的工作常态,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公号最高一天推送11次!

深圳晶报传媒有限公司,是广东乃至国内最大的政务媒体服务机构,目前已代运营政务微信逾100家。自深圳打响战疫以来,由晶报传媒代运营的“i深圳”“深圳教育”“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场监管”“深圳交警”和“幸福福田”等众多政务微信公号,时刻监控疫情最新动态,大幅增加了更新频次,及时将权威、准确的抗疫信息“快递”给公众。据统计,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i深圳”微信公号平台已累计推送疫情相关资讯148篇,总阅读量超370万。

在疫情面前,公共服务不光有“量”还有“质”。以“i深圳”为例,市民在访问“深i您-疫情防控服务专区”的时候,不可能对“深i您-平安在家服务专区”和“深i您-企业服务专区”熟视无睹。前者集成了科普、健身、娱乐、音乐、教育以及“360度虚拟博物馆”等内容,一网包办市民居家休闲生活;后者则推出复工指引、信息发布、企业办事及政企互动四大板块,为企业简化办事流程、节约时间成本。据了解,“i深圳”已进驻7484项服务事项,其中95%以上的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和60%以上的法人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了掌上办理。

云生活:居家隔离生活的全套解决方案

疫情让全民皆“宅”,宅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场景。“各位老乡们晚上好,今天是鼠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我们社区第一批居家隔离人员解除隔离的日子。在此,北站社区为所有居家隔离人员以及第一批解除居家隔离的老乡们献上这场晚会!”2月8日晚上8点,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举办的元宵晚会,在一个名为“湖北人家总群”的微信群里准时开场。居民们纷纷上传表演视频、语音分享蜗居感受,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元宵节。

为避免人群聚集引发交叉传染,各地线下娱乐全部被叫停,春节贺岁档电影集体撤档,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电影《囧妈》改为网络首播。在深圳,网吧、KTV、影院等线下娱乐设施暂停营业,各种沙龙、演出、展览等线下活动也因疫情取消或延迟。疫情期间,公园人流骤减。线下的萧条反衬出线上的热闹。1月23日至2月21日期间,“i深圳”APP日均访问量达284.5万人次,“深i您-平安在家服务专区”为居民提供“全套居家生活解决方案”,陪伴市民度过漫长“宅时光”。

早上8点30分,黄女士的微信铃声准时响起,深圳农业银行某网点一场雷打不动的早会在行长的“絮叨”中开场,由此开启了黄女士一天的工作。与往常不同,黄女士既不用穿戴整齐,也不用赶往办公室,而是把睡衣当“工装”,把起居室当“工作间”。黄女士告诉记者,企业微信里有会议系统和讨论群组,工作布置及指标考核都能实现,基本上恢复了正常工作。

在家办公,又称“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受疫情影响,SOHO成为不少深圳企业解决复产复工与疫情防控两难的次优选择。诸多网络办公软件向公众免费开放了部分功能,例如腾讯旗下的企业微信,在疫情期间将会议人数上限调整至300人,支持随时随地发起音视频会议;华为旗下的华为云Welink对有需要的企业及个人提供免费企业协同服务,支持100方实时在线会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向企事业员工推荐了26个网络办公软件。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远程办公在目前仅为辅助手段,其发挥的效用一定因行业、因领域、因事而异。但随着整个社会的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远程办公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工作方式。

云庭审:打破“对簿公堂”的成见

“对簿公堂”是人们对法院庭审的固有印象: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当面对质、急赤白脸。在全民防疫时期,人员聚集一时成为禁忌,深圳积极探索“去时空庭审”,又一次打破了成见。一切还要从某桩离婚官司讲起:一对男女刚结婚个把月,就因为财产问题闹离婚,男方要求女方退回20万元彩礼。法院一审判决双方离婚,要求女方“退七成彩礼”。女方不服,上诉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审法官、该院的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杰晖并没有因为疫情延期开庭,而是在“深圳移动微法院”助力下如期开庭,双方当事人隔空出庭,顺利完成了二审庭审。

同一天,罗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宗防疫物资网络诈骗案。在整个过程中,区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局、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多方协商,采用“在法院设置主场、在看守所设立分场、通过网络直播开庭”的方式,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从1月31日张某被抓获到2月13日当庭宣判,仅仅用了两周时间,不但没有延迟庭审,反而提高了审判效率,对以口罩等紧缺防疫物资为诱饵的诈骗行为施以雷霆一击。

借助“深圳移动微法院”以实现“无接触式开庭审理”,在深圳的法律圈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深圳各级法院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等方式解决纠纷,确保诉讼服务不“打烊”。两级法院还采取优化线上诉讼服务的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电话、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深圳移动微法院”等线上渠道处理相关事宜。仅在2月1日至11日期间,深圳全市法院共新收各类案件3253件,办结2666件,审判工作得益于“无接触式开庭审理”模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疫情是一次契机,既检验了深圳“互联网+司法”已有成果,又为其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近年来,深圳以“互联网+”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如今深圳法院系统已拥有“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系统”“鹰眼执行综合应用平台”“深融多元化调解平台”“E网送达平台”“法匠平台”“陪审通”“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等智慧法院综合平台,在各个司法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云开学:网络教育引发“平权”效应

疫情令企业纷纷延迟复工,但深圳教育却一刻也没想停!由此引发了中国教育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幕:不见教室中的三尺讲台,教师们纷纷架起录像设备,变身网络“主播”,为学生在线授课。2月10日上午8时,本应在学校操场或大礼堂集合的深圳高中生们,却相约通过网络聆听“开学第一课”。2月17日,深圳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在线开学。据了解,深圳已整合市区乃至国内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在线教学的方式,建设深圳教育“空中课堂”,确保覆盖全市88所普通高中的13.8万名学生。

除了线上集中开学这种“规定动作”,深圳各高中学校还各自祭出妙招。福田区红岭中学每天开设的线上课程,涵盖了文化课、眼操、体育运动、新闻联播,晚间6点至8点为学生在线讨论、老师答疑互动时间,还根据学生在家中的各方面表现,由家长协助开展每周“学习之星”“运动之星”“孝敬之星”评选活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则上传了全校教师录制的原创微课视频共700余节到网络平台,将原有线上课程扩展到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国际六大领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教育所引发的“平权”效应,甚至溢出深圳,惠及更多地区。2月1日,深圳中学在新媒体平台上宣布,为了帮扶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学校师生,包括对口扶贫学校师生,深圳中学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面向全国开放直播课程。“这不仅是我们在践行职业使命,也是为实现教育均衡化做出有益探索。”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表示。据了解,“深中在线课堂”也已登陆“i深圳”APP“深i您-平安在家服务专区”。

“我享受在网上授课的过程。”深圳中学教师林易凡表示,线上教学备课与平时没有太大区别,平时以板书为主,网课的PPT需更详细,线上教学虽不能面对面跟学生交流,但可以让学生多次回放某个知识点。除了回放功能,不少线上平台甚至还原了课堂上举手、互动、点名等场景。在曹钟雄看来,平时网络教育更像“锦上添花”。现在网络教育成了唯一选项。这将倒逼网络教育更多转向用户思维(教师、学生和家长)、服务思维与极致思维。

云消费:场景转变中的“危”与“机”

郭万达认为,疫情让人们“禁足”在家,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彻底转变,社会服务与生产供给也应当与之调适。本来,奉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观念的深圳人,对“昨天网上下单,次日快递柜取件”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是疫情把这种生活推向了极致。

“唐小姐您好,您的菜已经放在小区大门口保安处,请您有空来取……”对于家住深圳市南山区的唐女士而言,日常的买菜线路,已经从“超市-菜市场”这条线,变成了直奔小区门口取菜。“以往特别排斥网上买菜,毕竟看不到实物,不知道新鲜度怎样”,如今唐女士在子女的劝说下,逐渐习惯了“无接触买菜”模式。

面对外出风险,更多人像唐女士一样,开始选择生鲜到家服务。生鲜配送逐渐占据了小区门口快递区域的“半壁江山”,印证了这项业务的火爆。在记者居住的小区门口,4排货架上的一多半位置,都堆放着印有盒马生鲜、每日优鲜等品牌标识的购物袋,中间还夹杂着各种外卖食品。据京东公布的春节消费数据,除夕至大年初三,京东生鲜销量环比节前增长超370%;淘宝的数据也显示,空气炸锅销量同比增长了177%,小火锅、方便面、烘焙小蛋糕成为宅家三大美食。

疫情导致餐饮业停摆,不少企业的资金流出现断裂。而根据防疫时期的市民消费特点,一些企业却颇能审时度势、积极自救。前不久,深圳餐饮品牌“农耕记”创始人兼董事长冯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耕记”在深圳有29家门店、1300余名员工,疫情发生之初,店铺日亏损一度达到30余万元。最近,“农耕记”上线了“净菜到家”业务,顾客可通过小程序下单,门店将配好的菜打包好,并配送到家,直接烹制即可食用,算是为企业找到了一条生路。

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在曹钟雄看来,像生鲜到家服务、“农耕记”这些企业,就是“化危为机”的典型。这次疫情只是一次“预演”,未来居家网络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社会向“宅经济”的回归,不是向过去的回归,而是向更佳服务体验的回归。以外卖为例,以前大家觉得外卖没有品质,甚至是品质的反义词;但未来大家订的不再是外卖本身,而是背后更有品质的个性化服务。

云城市:疫情倒逼出的“深圳样本”

线下需求萎缩,线上渠道接盘。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升级是无可避免的,这也倒逼更多行业、企业和商家,变被动等待为主动蓄水,纷纷转战互联网。

主打东南亚当地玩乐商品的深圳“浪花朵朵旅行”,在疫情期间就遭遇了大量退单,春节收入基本归零。但没有订单并不代表无所作为。“浪花朵朵旅行”负责人全美英表示,他们在这次疫情中更看好旅行直播带给商家的私域流量红利。“没有订单就先运营好粉丝!经过这次疫情,我们觉得直播值得深耕。以前我们隔一两周播一次,现在每天播一次。”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创维集团”部分产业公司及生产基地已于2月10日复工。但为了应对线下客流骤减,“创维电视”还是充分利用微信群进行线上运营,以离店销售、直播、拼购等方式拉动销售。“创维集团”旗下的专业家电服务公司——深圳安时达电子服务有限公司,则创新推出“远程指导”服务,由安时达工程师线上接单、远程诊断故障、解决用户问题。

“疫情期间,我们推出视频直播精准量房服务,一对一跟业主线上沟通设计方案,真正实现了‘无接触’装修服务”,“土巴兔”副总裁聂金津告诉记者,“土巴兔”还为签约升级版付费质检服务的业主安装监控设备,业主只需登录“土巴兔”APP,就能实时监控装修现场情况,随时把握装修进度。

“以前大家对‘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个理念不太重视,也没有强烈动机逼着大家迈出这一步。是疫情倒逼产业转型、服务升级。在这个残酷的淘汰赛中,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曹钟雄也看到了疫情对深圳制造业构成的冲击,认为深圳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的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的最终实现。

回顾深圳已走过的互联网战疫历程,许多方面都可圈可点:以“i深圳”连接城市大脑、医护人员、交警以及基层防疫力量,实现了疫情防控的扁平化管理,结为同心战疫的共同体;“i深圳”和无数政务公号互联互通,以强大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化解了“信息孤岛”和恐慌情绪;“人”从前台抽离,由无人机执行消杀任务、履行防疫检查职责,展现了高科技防疫的酷炫魅力;线上娱乐平台整合防疫、文化、音乐、健身、教育等丰富资源,保证了居家隔离生活的基本品质;实体企业纷纷拥抱互联网,推出专为“蜗居”生活量身定制的产品及服务,为这座城市源源不断地“输血、供氧”……为了应对疫情,深圳贡献了一个抗击疫情的互联网城市“深圳样本”;与此同时,深圳也被逼出了“内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深圳”已绽放华彩。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