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日前,我国保护级别最高的鹭鸟——黄嘴白鹭,再次现身位于深圳市中心的福田红树林。不仅黄嘴白鹭,近年来,一些曾经“消失”的水蕨、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野生动植物相继重新回归。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一度“消失”的多种野生动植物相继回归,是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有力证明,标志着深圳生态环境良好,也昭示着深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是关键。深圳是“地域最小超大城市”,但生态环境多元,山水林田湖草海要素齐全,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护好如此丰富且典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须在顶层设计上用心用力。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为愿景,以实现“山清水秀、鱼翔浅底、鸥鹭齐飞”为奋斗目标,计划到2025年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此计划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今后几年的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规划出了目标与路径,还将通过六大优先领域17项行动,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不仅有益于推动深圳加快形成全民全社会参与的共同保护大格局,也是在为全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深圳智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法治为引领,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就一定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民生福祉,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早日将深圳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示范性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