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何以让人由“爱”生“恨”
2021-11-18 08:0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电动自行车何以让人由“爱”生“恨”

人工智能朗读:

■练洪洋

据日前《法治日报》报道,权威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火灾。此外,电动自行车还存在被私自改装提升速度、违法驾驶等问题,也为社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让人“爱恨交加”——“爱”者,爱其经济实惠、轻便灵活、成本低廉,非常适合短途出行,是不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尤其是快递小哥,电动自行车就是他们的“双腿”和“饭碗”。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足见百姓爱之深。“恨”者,恨其乱:在路上乱蹿、在小区乱放、充电线乱拉。乱,不仅烦人,还可能害人,“乱上楼”就是一大安全隐患,常见监控视频里的电动自行车爆炸,令人怵目惊心。

别说乡镇、农村,哪怕是超大城市、一线城市,也不得不正视老百姓这种需求,纷纷开闸放行。哪怕有了合法身份,一些问题还在,而且还有随着保有量增加而加大的趋势。譬如,道路资源不足、停放空间逼仄、充电装置缺乏、非法改装泛滥等。

电动自行车由乱到治,尤其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建共治。电动自行车从供给侧到需求侧、从生产端到使用端,不同环节有不同主体、不同责任,皆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形成一条完整的责任链条。

城市管理层面,要着眼于道路资源供给、相关规则制定;产品监管层面,依规实施有效监管,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尤其要紧盯非法改装;交通管理层面,着力于日常路面管理,维持良好交通秩序,帮助广大电动自行车主养成规则意识;生产企业层面,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严格遵守相关规程,不要自毁长城;行业协会层面,考虑出台行业自律公约,帮助政府管好会员企业;用户个人层面,无论购买、上路、停放还是充电,都要自觉履行责任,文明用车。此外,社会治安、综合执法、社区物业等部门,也要有所作为。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