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致敬!他们是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大杰出贡献者

2020-01-19 16:29来源:深圳新闻网



image.png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月19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深卫信)1月19日,深圳市召开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会上举行了“向2019年度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大杰出贡献者致敬”颁奖仪式。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罗乐宣为获奖者颁奖。


“2019年度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大杰出贡献者”名单:

王辉:不忘初心的“抗艾战士”

她是艾滋病防控前线的“宣传员”,也是艾滋病诊疗幕后的“守护者”。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国内率先开设艾滋病周末、节假日门诊,24小时“抗艾”;率先开设艾滋病预防阻断门诊,推动预防关口前移。她不忘初心,探索创新,十余年扎根临床一线,制订深圳艾滋病治疗的质控标准,打造艾滋病诊疗区域化管理深圳模式,推动深圳艾滋病防治在全国先行示范。


卢亮:“满腔热血”的总支书记

他是深圳无偿献血的倡导者和志愿服务的践行者,参与无偿献血13年,累计献血208次,捐献血液8万多毫升;他大胆创新,建设智慧化捐血站、精准预约献血系统、人工智能采血系统,为无偿献血持续发展提供深圳方案。他也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和创新工作的“多面手”,搭建“立体学习三平台”,开展“四种课堂”,建立“天天读、周周学、月月测”学习机制,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


刘铁榜:“精神家园”的守卫者

他是患者的“心灵依靠”,是“精神家园”的守卫者,用同理之心、关爱之心,帮助患者走出生命的沼泽,感受人生的温暖。他是医院的“领头羊”,是精神医生的“导师”,二十年如一日,勤耕不缀,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深圳精神卫生院前预防—院中治疗—院后康复管理全程化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市精神卫生中心—区慢性病防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三级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推动深圳精神卫生工作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


江宗玲:社区的“健康守门人”

她是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是千家万户健康的“守护神”。扎根社康20年,深入社区,走街串户,通过“多听、多问、多讲”为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用“细心、爱心、热心”守护社区居民健康之门。从区里到街道,从社康中心到病人家中,她将健康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有事找警察、有病找老江。”成为当地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杨军:“祖国花朵”的守护神

他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好医生,也是精心呵护孩子们的“好父亲”。当一个个孱弱的生命,被他从病痛中解救出来时,父爱远胜于医责。来深二十余年,他致力于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研究和精准诊治,填补多项国内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疾病谱空白,建立华南地区唯一的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筛查和精准诊断平台,用精湛的医术和细致的服务,为患儿筑牢健康屏障,撑起美好童年。


吴松:变废为宝的“科技达人”

他年仅33岁,获得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人才称号。他临床结合科研,用“尿”验“癌”,变废为宝,成立深圳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提出膀胱癌 “游走式复发”假说,建立无创社区筛查膀胱癌的新方法,获批3项膀胱癌早期诊断国家发明专利,为深圳泌尿外科精准医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林远方:热心公益的“整脊圣手”

深耕33载,他苦心中医研究,拓荒学科空白,创立“拉伸松筋、杠杆正骨整脊法”“膝盆腰三位一体整脊法”,手法独到,慕名求诊者无数;他热心公益事业,拓展中医影响,组织“中医整脊广东巡回行”,协助全国30余个中医院建立整脊专科,将深圳的温暖大爱传递到更多地方;他潜心学科发展,拓宽交流边界,将不足十人的小科室,发展成为省重点专科,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整脊高峰论坛”,推动深圳中医技术辐射全省全国。

陶惠人:挺直脊梁的“刀尖舞者”

他是患者心里笑容可亲的“陶大大”,是同行眼中医术精湛的“刀尖舞者”。从事脊柱外科30余年,他主刀各类脊柱手术超过一万台,脊柱侧弯手术超过一千五百台,帮助成千上万的患者打开折叠人生;联合公益基金募集善良,为患者解决后顾之忧,让希望的火种照亮更多人的生活。2019年,他带领团队成功救治国内首例“3-on”折叠人,完成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首例突破教科书极重度畸形矫治禁区的手术。


鲍世韵:肝胆相照的“劳模医者”

方寸之间,一双妙手游刃有余,在肝胆“禁区”谱写生命奇迹;细微之处,一颗仁心体贴呵护,在病床旁驱除阴霾消解病痛。来深三十年,勤耕不缀,锦心绣手,带领团队创下收治病人数、年手术量、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等多个全市第一,打造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肝胆胰外科疾病科室。2019年,在国内首次开展5G+MR+AR协同远程手术,让“黑科技”为深圳肝胆胰外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吴京兰:创伤治疗的“急先锋”

抢救现场他不分昼夜和命运抗争,重症患者面前他施展精湛医术创造生命奇迹。来深十八载,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带领团队建立规范化的创伤救治流程,探索出国内创伤救治质量改进“南山模式”,实现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到接受专科紧急救治的时间缩短70分钟,严重创伤死亡率从42%下降至21%,创造了危急重症救治新的“深圳速度”。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何畅]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