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岁月的窗口 时代的风景 ——先行深圳 示范全球

2019-08-26 08:29来源:​晶报

2019年,发展中的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原标题:岁月的窗口 时代的风景——先行深圳示范全球

晶报2019年08月26日讯 39年前的今天,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就此诞生。

39载匆匆而过。当年的边防小城,蝶变为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从一穷二白到“三来一补”,从创新驱动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在第39个生日到来前夕,深圳经济特区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担当,踏上新的征程。

现在,请跟着晶报记者的脚步,来一次深圳“一日游”,透过那一扇扇时代的窗口,感知深圳的日出日落,回首特区的39载年华,以我们的方式,向深圳经济特区送上我们的生日祝福!

第一站:前海

时间:8月23日8:00

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深圳前海,生机勃勃”

23日一早,上班时间还没到,工匠社科技公司员工小曹就拉着一车12箱格斗机器人产品,准备邮寄给国外的客户。

作为一家集机器人技术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全球性高科技企业,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之时仅3人,如今团队规模达一百多人,70%为研发人员。2018年,工匠社创始人兼CEO招俊健被选为青年创业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陪同习总书记视察深圳前海的发展情况。

“深圳前海,生机勃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语,正是当下前海的真实写照。

前海,面对伶仃洋。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千古叹息。1979年7月,距此不到10公里的蛇口开山炮轰然炸响,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先声。伶仃洋(零丁洋)从此不再伶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深圳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时代强音。

201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距离蛇口一箭之遥的前海,从此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2012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前海,给前海创业者极大鼓舞。

回忆起创业经历,招俊健说道:“2015年工匠社刚入驻自贸片区,短短四年间,深圳各级党委政府一路扶持,帮助我们从基础技术研发走向商业应用。”

今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前海,已经成为很多招俊健这样的粤港澳创业者的造梦热土。由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年协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三方共同发起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为理念使命,截至2019年6月底,已累计孵化团队388家,其中港澳国际团队190家,累计融资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取得专利498个、商标952个、著作权282项。

前海,“特区中的特区”,未来,也必将成为“示范区中的示范区”。作为前海创业者,招俊健踌躇满志:“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竞技机器人技术,争取将竞技机器人打造成深圳一张新的产业名片。”

第二站:深圳图书馆

时间:8月23日9:00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阅读之城,文明之城

盛夏时节,书香氤氲鹏城。23日上午9点还没到,深圳图书馆门前已排满长龙,这已是深圳人习以为常的独特景观之一。深圳图书馆外观大气磅礴,内部空间辽阔宽敞。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透过玻璃幕墙洒落在年轻的读者们身上。他们也是深圳这座城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深圳是年轻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不久,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不到2000万元,当时的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建设深圳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的“超前”规划,为深圳城市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深圳图书馆正式落成。读者连夜排队办阅读证,每天接待3000—5000人次读者的火爆场景,成为名闻全国的文化现象。从那时起,深圳的人均购书量长期排在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年后,一座崭新的深圳图书馆在深圳行政中心区落成,在深圳掀起了一阵读书热潮。截至2018年底,全年接待到馆读者425.81万人次,馆藏总量达1018.72万册。

今天的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图书馆之城”,全市近千个图书馆星罗棋布。绝大多数市民在自家小区、工作单位门前的自助式图书馆就能够就近借阅图书。2013年10月,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深圳实至名归。

深圳图书馆无疑是深圳全民阅读的最重要场域,也是深圳爱书之人心之所向。来自龙岗的市民黄小姐为了能占有图书馆“一席之地”,天还没亮就起床,前后奔波近两小时来到深圳图书馆。“来到这里,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会非常投入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还能随时翻看资料。”而正在读大二的肖同学不无感慨地说,深圳图书馆见证了他的青春:“从初中开始,每个周末便会和同学来这里自习,一大早先把书包放在门口‘排队’,然后等待开馆的那一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文化建设上对深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深圳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鼓励国家级博物馆在深圳设立分馆。”市民陈小姐表示,相信深圳人今后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更多优质的展览、演出,买到更多的好书,享受更好的文化生活,这一切都让她非常期待。

第三站:莲花山

时间:8月23日10:00

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カ、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莲花山顶的缅怀与畅想

上午10点,太阳悬挂在东方天空,一缕缕金色光芒穿透云层洒向大地,给烂漫的花草丛林添上更加耀眼的色彩。正在深圳莲花山公园里晨练的人们精神抖擞地打着太极,飘逸柔和又不失刚劲雄健。

莲花山不仅是市民和游客欣赏深圳美景的“打卡”地,也是人们了解深圳发展历程,感恩一代伟人的怀想之地。“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莲花山顶的这句题词背后,巍然屹立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塑像。

40年前的春天,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划下一个圈。39年前的今天,“圈”里的那个边陲小城成为经济特区。此后,她以奇迹般的速度飞快成长,也让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此交集并改写命运。

这是23日的上午,山顶广场中央,邓小平塑像前,不少市民前来行礼、拍照,瞻仰一代伟人的风采。“孩子们排队站好,大家靠近一点。”人群里出现了一拨孩子,他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家长的陪同下,手举国旗在塑像前唱着:“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站在山顶观景台眺望,深圳的美丽尽收眼底。来深时间超过30年的钱先生,几乎每天都要到莲花山顶走一趟,为了“呼吸新鲜空气,领悟深圳之美”。在钱先生眼中,山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秩序井然的马路、花草芬芳的风光既是特区发展的一份成绩单,也是一幅在新时代下徐徐展开的新考卷——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成为深圳新的战略定位。

“今天的深圳有了更大的责任与使命感。”钱先生坚信,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圳将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6年,深圳评选出“十大文化名片”,莲花山公园山顶的邓小平塑像以110多万票高票入选“名片”榜首。这张名片一直在深圳人心中留有重要的分量,因为它不仅见证了深圳的发展繁荣,也将继续见证深圳在新起点上的扬帆起航。

第四站:渔民村

时间:8月23日11:00

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第一个“万元户村”的沧桑巨变

23日上午,从位于罗湖区南湖街道的渔民村居民楼高处俯瞰,高层的花园小区整洁美丽,楼下孩子在快乐玩耍,老人在喝茶聊天,邻里亲切友爱,一派温馨和谐、岁月静好的氛围。

“以前渔村生活很艰苦,渔民们一家人都是住在船上。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辈出海打鱼。在岸上定居后,也是住的简陋的草房……”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邓锦辉回忆说,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水上的人家,船既是他们的家,同时也是赖以糊口的生产工具。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渔民村居民在生活上慢慢好起来了。”在邓锦辉的回忆里,改革开放初期,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渔民村被鱼塘环绕,养殖业、运输业成为了渔民村最早的经济支柱,勤劳肯干的渔民村人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1981年一跃成为内地第一个“万元户村”。在这一年,村里为全村33户居民统一盖起了33栋130平方米的别墅式小洋楼。

1984年1月25日,邓小平同志来到渔民村视察。“(党的)政策肯定会变,但只会越变越好!”小平同志留下的话,给发家致富的村民极大鼓舞,也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2001年8月,渔民村旧村改造开始,推倒重建为花园式、现代化高档社区。渔民村又成为深圳城中村改造、农村城市化的一个样本,成为深圳改革开放巨变的缩影。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来到渔民村考察。“进门后,我和家人请总书记到沙发上坐,他很客气地请我们先坐,并和我父母亲切地拉家常,十分亲切、和蔼。”渔民村居民邓国华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详细地询问了他们的家庭状况、收入来源等,在得知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时,总书记表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习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年轻一代很大的激励。”邓国华还记得当时总书记鼓励他说,年轻人要不怕吃苦,不怕累,要把深圳建设得更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后,担任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兼接待办主任的邓国华关注到了“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等内容。

启用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村民可通过手机APP打开单元门,有智能资源回收房,小区保安每到一个巡逻点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签到……近年来,渔民村新一代的管理者们正在大胆创新,对渔民村进行智能化管理、绿色管理和可持续管理,探索“互联网+”智慧乡村管理新模式,续写着渔民村的新的辉煌。

第五站:八卦岭

时间:8月23日12:00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昔日“三来一补”工业区,今朝金融科技新兴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深圳的人,对“八卦岭”这个地名一定不会陌生。八卦岭是深圳早期的主要工业区,不少初来深圳的打工仔、打工妹都栖身于此。

深圳夏日正午的阳光照向那一排排整齐的厂房,炙热的空气中,数以万计的打工妹打工仔,身穿厂服,操着各地口音穿梭来往的场景,仿佛仍在眼前。耳畔依稀传来《我不想说》那熟悉的旋律。

位于罗湖区与福田区交界位置的八卦岭工业区,于1982年秋天动工兴建,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是深圳最早的大型工业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八卦岭厂房林立,街巷纵横,吸纳了众多的“三来一补”企业,也成了早期深圳打工者的最初记忆。

“当时八卦岭的厂房很漂亮很新,其他城市都没有这样的标准厂房,我们都觉得很新奇。”回忆起在八卦岭工业区工作、生活时发生过的点点滴滴,56岁的余翠英不由自主地绽放微笑。1986年,20岁出头的余翠英来到深圳八卦岭打工,亲眼见证了特区建立初期深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在深圳打工的工资比内地其他省市的要高很多,加上八卦岭的就业机会多,所以很多人愿意来这里打工。”余翠英说,一到下班时间,就可以在此看到大批穿着蓝色制服的打工仔、打工妹从工厂车间里涌出。

随着深圳城市中心建设发展,房租、水电费用等生产成本日益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受到限制。“很多工厂陆续从八卦岭搬了出去,一开始搬到梅林,后来搬到龙华、民治、惠州、东莞,越搬越远。”余翠英说。

如今的八卦岭,随着制造业的外移,失去了往日的喧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八卦岭的明天,恰恰与金融息息相关。

据《深圳市福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35年)》显示,八卦岭片区将被进一步升级打造成为深圳金融科技城,重点发展金融科技等数据智能、信息技术服务。

根据八卦岭更新改造项目蓝图,八卦岭片区将以八卦三路作为主轴线,打造多维空间,成为以金融科技为主导产业的复合主轴;将八卦路打造为“科创云平台”,集聚打造科技商务配套设施,从而将八卦岭塑造成深圳新地标。

在“三来一补”时代为深圳创造辉煌的八卦岭,又一次肩负了时代的使命。

早已退休的余翠英在闲暇的日子里,偶尔会叫上几个一同在八卦岭奋斗多年的老同事们外出喝茶。她们早已把深圳当成了故乡。无论八卦岭将怎样蝶变,她们都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人生主场。

第六站:科技园

时间:8月23日15:00

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创新,深圳永不褪色的城市特质

“我去年2月份从美国硅谷回到深圳。此前,我已先后在英国、美国待了约7年。”午后3点,一天中最炎热的时间刚过,阳光依然炽热。已从海外归来1年多的黄轩博士,在深圳科技园某写字楼的办公室与记者聊了起来。

深圳科技园(全称: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始建于1996年9月,面积11.5平方公里,被北环大道和深南大道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是国家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6家试点园区之一和国家重点支持的全国五大科技园之一,由深圳市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

科技园,已经成为深圳人耳熟能详的地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早在1985年7月,当时的深圳市领导就与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共同拍板创办了内地最早的科技工业园——深圳科技工业园。在深圳特区初创时期果断上马的这个项目,彰显了这座新兴城市追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强烈愿望和魄力。

深圳人没有辜负自己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如今,创新驱动早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深圳是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光启……一大批植根深圳走向世界的科技创新企业,讲述着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的辉煌。

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以创新主导,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认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1.3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548万人,占当地人口的1/4。

无数在海外学业、事业有成的中国学者,被深圳的魅力打动,来到深圳科技园工作。黄轩就是其中之一。“我是四川人,回国前考察了国内许多一二线城市,最终决定前来深圳”,图像算法工程师出身的黄轩,现在在一家名为深圳云天励飞的高新科技公司担任AI商业研发总监,手下带着一个四五十人的团队。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黄轩表示,他和很多同行、同事看到这一段内容之后都感到很兴奋!他认为,深圳作为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必将以科技创新作为最强大的推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是深圳科技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第七站:华强北

时间:8月23日17:00

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嬗变

下午5点的华强北步行街,刚刚下过一场阵雨,驱散了一些暑气,推着婴儿车逛街的市民,拍着照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推着载满大小货物手推车的年轻人也不时从赛格电子市场、华强电子世界等电子产品市场里鱼贯而出,悠闲和忙碌的面孔交织成了这条街上特有的风景。

再过一个半小时,在赛格电子市场6楼做电脑配件生意的张宇和丈夫就要下班了,他们会步行回到位于华强南路上的家中,但是就在10多年前,这短短10多分钟的路程开车却常常要堵上2个小时。

“当时我刚来做生意的时候,这里人山人海,你根本找不到地方落脚。”回忆起2003年刚从广州来到深圳创业时看到的盛况,张宇显得有些激动。那时候还没有微信,QQ用的人也不多。生意大多是靠着一根根电话线串起来,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让人无法分辨来自哪个柜台,商场的货梯永远在排队,等半个小时能用上已经是运气很好的了。

这就是2008年被授予“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是全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产品种类最齐全、年交易额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

事实上,深圳特区建设的蓝图里,最初是没有“华强北”电子一条街这个东西的。特区早期,华强北路还只是上步工业区道路的一小段。深圳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快车道,来自内地和香港的电子产业资源不断地向深南大道和华强北交会处聚集。1988年,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赛格电子市场的前身)成立,一举奠定了华强北中国电子交易第一市的“江湖”地位。

在此后的20多年里,华强北电子市场,一直是内地和东南亚电子行业无可争议的集散地和晴雨表。

2017年,经过3年多改造的华强北重新开街。主街路面宽敞大气,沿街建筑外立面修葺一新。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今天华强北的人流量不比从前,但是大量的客流和资金流,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从“中国电子第一街”转型成为以电子产业为龙头多业态共存共融的综合型商业街区,华强北正在重新出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事实上,这也正是深圳商业文化的真实写照。只有深圳,才能让华强北这样一个“野蛮生长”的市场如此壮大、辉煌。

张宇今年拿下了一个品牌的全国代理权,开始学习英语,在坚守实体柜台的同时向网上、海外努力探索着自己的转型之路。在赛格电子市场12楼的赛格众创空间,正孵化着超过300家创业团队及中小企业。在张宇眼里,华强北电子一条街,已经是一条连通线上线下,沟通海内外的一条无限宽广的街。

第八站:深圳湾畔

时间:8月23日20:00

大力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世界一流湾区CBD呼之欲出

“我刚住在这里的时候,从这个窗口看出去全是滩涂,就是填海填出来的石头和泥巴。”晚上七八点钟,天色暗了下来,家住南山区城市印象小区的刘克喜站在阳台上眺望如今的南山中心区——整齐宽敞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高耸的楼宇亮起一扇扇正在奋斗的窗口,还能看到不远处的华润集团总部大厦“春笋”露出的尖尖头。

看着这一番繁华的景象,怎不叫人感慨万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偷渡香港,南山中心区所在的深圳湾便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如今,深圳湾的这一边经济腾飞,“逃港”很快也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在蛇口打响改革开放的“开山炮”后,刘克喜的父亲作为第一批外来支援深圳的建设者,在南山蛇口参与了中国第一家日资企业三洋电机集团的厂房建设工作。而刘克喜在2000年也追寻着父辈的脚步从武汉搬到了深圳,见证了南山中心区这近二十年来发生的巨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面多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而我们这里就是‘湾区中的湾区’”,刘克喜说,从他家阳台窗户望出去的那片曾经的滩涂上,今天目光所及就有天利中央商务广场、保利文化广场、海岸城购物中心等商业中心,相距不远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旨在打造基于智慧城市和立体城市、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高度合一的未来城市典范,目前已有恒大、万科、招商银行等项目入驻。而毗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人才公园,成为了南山乃至深圳的新名片。

夜幕降临,很多市民和游客边闲庭信步边观赏星光桥上点亮一根根印着深圳乃至世界的一流人才头像的灯光柱,等待观看绚烂优雅的南山灯光秀。最近一年多,媒体时常报道,深圳湾畔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经济中心,对标旧金山、曼哈顿、东京湾的世界一流湾区CBD。刘克喜说,他虽然不是很精通这些新名词,但作为这里的居民,还是十分自豪的。

就在说话间,南山灯光秀在音乐声中进入高潮,将深圳湾两岸、深港双城的夜空照得火红一片,引得市民游客一阵欢呼。

专题策划:林航统筹:马骥远

专题文图:晶报记者罗俊杰陈雯莉林菲姚慧苹吴欣李婷菊

见习记者黄力彬彭丹(除署名外)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何畅]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