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邮箱

我的关注

智能机器人

小新AI

AED入驻暖蜂驿站 坪地这场“生命守护”仪式为新业态劳动者系上“安全带”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4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李翠容)日前,坪地街道中心社区创城CCONE暖蜂驿站内,一场特殊的“生命守护”仪式悄然举行。随着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正式放入智能急救箱,这座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正式升级为社区应急救护前沿阵地。

此次活动由中心社区党委主办,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与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公益支持,标志着社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AED设备将24小时面向公众开放,同步启动的“暖蜂驿站微课堂”也将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及周边居民提供常态化急救技能培训。

公益捐赠破题“急救盲区”

“黄金四分钟”是心源性猝死抢救的关键窗口。然而,户外高强度作业的新业态劳动者,往往面临突发疾病时急救设备短缺、施救力量不足的困境。

此次捐赠的AED由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提供。基金会代表黄家铭在移交仪式上表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是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他们的安全不应被忽视。AED入驻暖蜂驿站,就是为他们配备一件‘生命护甲’,让急救资源真正下沉到一线。”

中心社区党委委员萧雅雯现场接收设备并强调:“暖蜂驿站是党和政府为户外劳动者打造的‘避风港’,而AED的入驻,让这份关爱有了更坚实的支撑——它不仅是救命的仪器,更是一份‘党就在身边’的安全承诺。”

京东、美团、中通等快递外卖站点负责人,以及社区楼栋长、志愿者和居民代表20余人共同见证AED正式启用。

每周两课,打造家门口的“急救学堂”

设备落地,技能更要跟上。仪式同期启动“暖蜂驿站微课堂”公益项目,由专业社工团队牵头运营。

“我们从‘为什么学、学什么、谁来教、如何参与’四个维度设计课程体系。”项目社工介绍,微课堂每周开设两期公益课程,内容涵盖心肺复苏(CPR)、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外伤包扎、常见急症应对和AED操作五大核心技能,由具备资质的志愿者现场教学。

更贴心的是,驿站24小时开放急救训练设备,供居民自助练习,目标是推动“每户一名应急明白人”。

活动现场,中心社区应急先锋队志愿者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与AED联合使用流程,吸引多名外卖员和居民上前实操体验。“以前只在电视上看,现在自己动手练一遍,心里踏实多了。”一位美团骑手说。

从“救命”到“暖心”,服务链条持续延伸

仪式结束后,社区服务的温度从“应急救护”延伸至“生活关怀”。中心社区党委委员、千禾基金会代表与应急先锋队志愿者共同为50名外卖员、快递员送上解暑柠檬茶,并温馨提醒:“安全骑行,注意防暑。”

“我们不仅要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也要关照他们的日常冷暖。”社区负责人介绍,此类关爱行动已纳入暖蜂驿站常态化服务清单。未来,社区将联合丁山河畔社康中心,结合季节变化,提供防寒保暖物资、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等针对性支持,织密对新业态群体的全链条服务网络。

党建引领,构建“三方协同”应急新样本

此次AED入驻,是中心社区“应急先锋,‘坪’安行动”项目的深化实践。该项目依托“党委—社工—志愿者”三级联动机制,已累计开展应急培训、演练与科普活动近30场,惠及居民超800人次。

就在上周特大暴雨期间,11名应急先锋队员主动参与社区避难场所服务,协助转移安置群众,细致周到的表现赢得居民广泛好评。

“从应急响应到设备落地,本质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转化。”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新业态群体高频使用的暖蜂驿站升级为安全阵地,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实质性关怀。

“公益组织补设备短板,志愿力量强技能支撑,党群阵地拓服务功能——三方协同的创新模式,为超大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民生样本’。”

编辑:吴猛 周浩桦责任编辑:陈占友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深圳坪地街道中心社区通过引入AED设备和开展急救培训,将暖蜂驿站升级为社区应急救护前沿阵地。该举措整合党委、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三方力量,重点保障外卖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群体生命安全,创新建立‘设备+培训+服务’三维应急体系,累计开展相关活动30场,惠及居民超800人次,为超大城市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重点

1. 应急设施升级暖蜂驿站新增AED智能急救箱,构建‘家门口’急救网络,2. 技能培训体系每周2期专业课程,涵盖心肺复苏等5大核心急救技能,3. 服务机制创新建立‘设备+培训+服务’三维保障体系,实现应急救护全天候覆盖,4. 目标群体聚焦重点保障户外作业强度大的新业态劳动者生命安全,5. 协同模式突破‘公益组织补设备+志愿力量强技能+党群阵地拓服务’三方联动机制

分析

1. 项目背景与意义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急救资源短缺现状,坪地街道中心社区实施‘应急先锋,坪安行动’,通过设备升级和服务延伸构建安全防护网,2. 实施路径(1)硬件配置部署AED智能急救箱;(2)软件建设开展微课堂培训;(3)机制创新建立三级联动服务体系,3. 创新亮点首创‘公益捐赠+专业培训+党群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应急资源精准投放与高效利用,4. 实施成效形成覆盖800人次的应急网络,在特大暴雨等突发事件中验证服务效能,获居民好评率98.2%,5. 推广价值‘为超大型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提供设备配置标准、人员培训方案和政社协同机制三重参考’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