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理工科四篇学生论文获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录用
2024-04-16 18:1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哈工大(深圳)理工科四篇学生论文获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录用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16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谢梁晖)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杨皓翔、邱迪、沈科锦和理学院孙奔腾四名大二本科生撰写的论文,获第25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录用,以上四位同学分别为四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董思聪。

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是汉语学界的重要学术会议,其论文集由Springer出版,进入EI、Scopus核心检索。

杨皓翔论文《汉语外来农作物名称中修饰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研究》基于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九种外来农作物在汉语方言中的词形差异,利用历史文化、地理地貌和民族交流的信息,探析了“胡”“番”“洋”“西”等修饰性成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邱迪论文《辣椒义名词方言词形差异的类型及成因》刻画出了辣椒义名词的词形类型及其地理分布模式,借助农业史的研究解释了相关分布。沈科锦论文《川渝方言“给”“跟”混用的类型及分布》细致分析了“给”和“跟”在四川和重庆方言中的混用现象,进而利用移民史信息为混用的类型差异提供了合理解释。孙奔腾论文《河南方言助词“哩”“嘞”的关系与分布》基于方言调查和网络抓取的语言数据及其空间分布模式,提出假设并细致论证,梳理清楚了河南方言助词“哩”和“嘞”之间的复杂关系。

据董思聪介绍,这四名同学所学专业均非语言学相关专业,论文基于《写作与沟通》课程作业完成,随着课程的推进,四名同学逐渐将模糊的兴趣点发展为羽翼丰满的学术论文。

据悉,《写作与沟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3年秋季学期新开设的通识类必修课程,教研团队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为主,也包括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建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的跨专业教师。

另悉,《写作与沟通》课程以具有通识性质的多个主题为依托,旨在培养学生文献阅读、学术文章撰写、书面和口头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课程主题包括动漫、方言、流行语与流行文化、旅行、山水、批判性思维、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等热点话题。

[编辑:田晨夕 吴沁彤] [责任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