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艺家丨舞剧《咏春》幕后:平凡“追光者”,汇聚成不平凡的“逐梦之光”
2024-01-03 17:3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文艺家丨舞剧《咏春》幕后:平凡“追光者”,汇聚成不平凡的“逐梦之光”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3日讯(记者 童小晋 阎思远 张玲 林恒鑫 王婉冰 李丹璐 翁任莹 张宇杰)香港是中国功夫电影的起源,是无数功夫巨星的诞生地,更是叶问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地方。1月4日至7日,舞剧《咏春》将首次赴港,于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演5场,展现舞武融合之美。

国内外34城巡演,历经百余场演出,短短一年时间,舞剧《咏春》势如破竹,成为又一部“现象级”舞台作品。在这成绩的背后,演职团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本期,栏目组探访舞剧《咏春》后台,采访舞剧主要角色以及剧组的诸多工作人员,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诉说,走入这场“追光之旅”幕后的故事。

舞剧《咏春》演出开始前,剧组的工作人员们在后台忙碌着调试设备,测试舞台效果;舞台角落的暗影中,舞蹈演员们正在做着拉伸和热身动作;剧院的广播里时不时地传出编导的一两句话,提醒着演员们,动作要怎样展现才能更完美。

整个舞台仿若一台构造精密的机器,每处发条和零件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灯光亮起,大幕拉开。空荡荡的舞台上逐渐热闹起来,“猪肉荣”“包租婆”“导演”“灯光师”“场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台上嬉笑怒骂,显示出一派热闹的人间烟火气。

做自己的英雄 最是平凡动人心

尽管《咏春》讲述的是一代宗师“叶问”的故事,剧中展现出的平凡人的闪光,也能够引起每个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剧中的灯光师“大春”是个不折不扣的“武痴”,起初他并不愿意只当一名灯光师,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电影主演,饰演像“叶问”那样的大英雄。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也在偷偷地向“叶师傅”学习武术。但最后他发现,不是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为英雄掌灯的也是英雄。“叶师傅”的精神其实已经融入了他的现实生活中,一直鼓舞着他。

“‘大春’的那份执着和韧劲儿,其实跟我挺像的。”冯浩然笑着说,“他就像打不垮的‘小强’一样,就算摔倒了,哪怕摔得再疼,也会拍拍衣服站起来,继续往前跑。”

剧中的“猪肉荣”虽然只是个普通人,但在面对反派势力时,勇敢地挺身而出,保护了比他更为弱小的老弱妇孺。最后,“猪肉荣”为救“叶问”而死,令无数观众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为那一刻他身上所闪耀出的光芒而动容。

“猪肉荣”扮演者李监庭说:“我相信,在‘猪肉荣’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叶师傅’挺身而出的时候,一定是骄傲的。”

她们是武林中的一抹亮色

舞剧《咏春》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角色,她们有的执着追求理想,有的温柔而坚定,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女性力量。

青年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张娅姝在剧中分饰两角:一位雷厉风行的电影导演和八卦掌掌门。张娅姝认为,她饰演的电影导演看似是个很“轴”的人,但剧里更多展现的是她把控全局的能力,那份对自己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服输的那股劲儿。

舞剧《咏春》中,张娅姝饰“导演”

而“叶问”的妻子“永成”,是刀光剑影的武林中一抹温柔似水的身影。她总是陪伴在“叶问”身边,默默地支持着他。“永成”是“叶问”内心最柔软的存在,也牵系着他对故土的情思。“‘永成’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性角色,带有当时独特的时代烙印。”许天慧说,“但‘永成’有自己的那一份力量,那一份力量是藏在心底的。她可以表达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女性的心声。”

许天慧饰演“叶问”的妻子“永成”

众多光点汇聚成的“一束光”

在采访中,演员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蜕变”。冯浩然说,其实他自己的性格和“大春”完全是两个极端,“我比较沉闷,也比较内向,但‘大春’这个角色是特别热血、热情,可以说是‘社牛’的一个人。”

舞剧排练期间,冯浩然没少受到导演和编导批评和鞭策。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不断打磨自己的表演技巧,从而塑造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大春”。

冯浩然接受采访(记者 王婉冰 摄)

从封闭自己,专注舞蹈,到能够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结合,在舞蹈过程中用一定的表演技巧来塑造角色,冯浩然认为,“真正的舞蹈演员是需要这样的转变过程的,这个角色也改变了我很多,他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许天慧坦言,作为刚毕业的一年多的新演员,一开始她的舞台经验和对于人物的理解是不够充实的。“我们通过从创排到现在百余场的演出过程,慢慢地走到这个角色里面,感受角色给予我们的力量。”许天慧说,“到现在我还会想要在‘永成’这个角色上找到创新点和新的表达方式,让观众能够看到我们和角色身上产生的变化。”

许天慧在舞剧《咏春》中饰演“永成”(记者 王婉冰 摄)

110多件道具 四五十件香云纱 筑造恢弘“江湖”梦

舞剧《咏春》的舞台上,舞蹈演员们身着一袭“香云纱”制成的红衣,在氤氲的水烟中翩然起舞,场景如梦似幻,是舞剧中非常诗意和“中国风”的一幕。

舞剧《咏春》剧照中的香云纱。

剧中的服装多运用“非遗”香云纱,轻盈飘逸,古典唯美,尽显“一代宗师”的风范。

剧组的香云纱服饰共有四五十件,这些衣服比较金贵,需要演员和设计师共同精心呵护。深圳歌剧舞剧院服装设计师孔晓晓和她的同事们平时会用真丝洗衣液来清洗这些衣服,还需要使用固色剂,让衣服的颜色保持鲜艳。

女演员们身着的红色香云纱,色彩明丽,质感飘逸,这也是香云纱中最传统、最有代表性的一款。而“叶师傅”和“四大门派宗师”使用的则是黑色香云纱,气质内敛沉稳,能够彰显他们的身份。

“永成”扮演者许天慧说,“当灯光打到黑色香云纱上的时候,近看甚至能看到一种‘五彩斑斓的黑’,这是只有香云纱能够给到我们的。”舞剧《咏春》也将香云纱作为“故乡”的代名词,链接起“叶问”的过往与未来。

道具师高康和舞剧《咏春》道具组的同事们管理着110多种道具,有的比较小巧,演员拿在手上便可走上舞台;有的则比较重,比如台上的背景板,要演员和舞美老师合力才能够推动。舞剧《咏春》中堪称“神来之笔”的背景板,可以随着剧情和人物丝滑地移动,正是借助了舞台上的转台和人力配合,实现场景变动的天衣无缝。

舞剧《咏春》剧组道具师高康接受采访。(记者 王婉冰 摄)

剧中“四大宗师”使用的椅子,则是真材实料的舞台“重器”。高康为椅子装上配重后,每把椅子重达六七十斤,“叶问”和“宗师”在上面打斗、跳跃都比较安全。

舞剧采用的双线叙事结构,在道具方面也有着奇妙的呼应。剧中作为“戏中戏”的电影中,“叶师傅”手上拿着的《咏春堂》牌匾是全剧比较重要的道具之一,也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而另一条故事线的电影剧组中,“场记板”也是出现比较多的道具。每当“场记板”出现时,就预示着故事推进,新的一幕开始了。

《咏春堂》牌匾

电影里的“叶师傅”怀抱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了给“咏春”开宗立派;电影外的剧组众人也随着“场记板”的一次次清脆响声,怀抱梦想奔赴山海,追寻心中的那束光。

“舞台就是战场” 追光之旅不落幕

300多个日夜,30多个城市巡演,舞剧《咏春》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们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各种各样生理、心理上的考验,为海内外的观众献上了百余场尽善尽美的演出。

由于演出地点跨越天南地北,演员们经常需要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如水土不服、突发疾病等。

在云南昆明的演出开始前,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巡演经理王阿丽早早地准备了一些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然而,由于演员高强度的动作变化导致耗氧量增大,冯浩然和李监庭在演出过程中逐渐面色苍白,浑身虚汗,几乎要瘫软了,中场休息时便被抬下去进行急救、吸氧。中场时间结束后,演员们又不顾一切地登上舞台,高质量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

舞剧《咏春》赴昆明巡演期间,演员出现高原反应

“我们的演员知道他们的职责所在,对于演员来说,舞台就是战场,音乐一起,灯光一来,他们就要立刻冲到舞台上。”王阿丽说。

2023年9月,舞剧《咏春》受邀前往新加坡演出。由于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舞台规格、供电等技术条件与国内有所差异,原有的舞美、道具都需要重新调整制作。

舞剧技术总监邹辉为了保障舞美安全,不顾自己的手臂刚刚动过手术,随团前往新加坡。因为飞机上的气压变化,刚刚落地新加坡,邹辉手臂上的缝针伤口就开裂了。“这是舞剧《咏春》在国外的首场演出,我们在舞美、技术方面一定是全力以赴,把舞台的艺术效果完美地呈现出来。”邹辉表示。

深圳歌剧舞剧院舞剧团的副团长李晨哲是《咏春》的编导之一,也是和这群年轻人接触最多的人。“这是一群非常有活力、也非常勤奋刻苦的年轻人。”李晨哲说,演员们通常早上9点开始训练,做一些基础的拉伸和动作演练,10点正式开排,一直到晚上9点,有着将近12个小时的排练量。在编导组离开后,演员们还会自己再“加练”一段时间,消化动作,揣摩人物心理,力求更好地演绎每个角色。

舞剧《咏春》编导李晨哲接受采访(记者 王婉冰 摄)

为了更好地创排和演绎《咏春》,更完美地呈现武术效果、体现武术精神,剧组全体演职人员都学了将近一年的武术,除了“咏春拳”,还学习了“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等武术种类。即便是在舞剧中完全没有武打戏份的角色,也需要跟着学习。

“刚开始练咏春拳的时候,我们需要打木人桩,不管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都要打,包括我们的副团长都要去接触了解,才能够知道怎么创排。”许天慧说,“当时说让我们戴一戴护具之类,保护一下自己,但我们所有演员都没有戴,因为只有自己真实感受、琢磨过武术,才能够在舞台上实打实地将力量感传递给观众。”打木桩的过程持续了近三个月,所有演员的手腕和手肘都是淤青。

《咏春》的演职团队,不仅是一支年轻活泼的队伍,更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正如冯浩然在采访中所说,照亮英雄的那束光就像所有普通人的缩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点,当无数光点汇聚到一起,就像我们整个团队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束光。”

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全国巡演到新加坡海外首演,短短一年时间,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咏春》已行过百场,走遍大江南北,致力于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最优成绩,吸引无数观众从“入坑”到“N刷”。

“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意是那束光。”这是舞剧《咏春》演出结束时出现的一行字幕,从剧中到剧外,演职团队用行动验证着这句话,他们和剧中人一样,穿过心中的迷茫与黑夜,从“追逐光”到“成为光”,一直奔赴在路上。这群年轻人将继续逐光前行,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向世界讲述深圳故事、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本文部分图片由深圳歌剧舞剧院提供)

[编辑:刘梦婷 周锦春] [责任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