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皮特·萨赫逊 | 创新是推动人类稳步前行的魔法
2023-11-09 15:5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才知道×皮特·萨赫逊 | 创新是推动人类稳步前行的魔法

深圳新闻网2023年11月9日讯(记者 朱炜明 通讯员 王婵)“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的院士,我们就像是魔法师,而科技创新则是现代世界的魔法,我们的任务不仅是点燃这团维持创新魔法的火焰,还要将这团火焰传递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神奇的魔法中。”皮特·萨赫逊(Peter Sachsenmeier)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西安分会场活动中说道。

1.jpg

皮特·萨赫逊是德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教授,他还是一位工业战略家、大型系统基建专家,致力于推动教育、研究和产业的融合以及从研究到工业的知识转移。

传播创新火焰 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是皮特在许多会议演讲中提过的词,他认为创新是人的本能,是人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想要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想要生存,就必须创新。”

皮特所讲的限制存在于诸多方面,比如政治经济活动、食物、土壤、水源、环境等。回顾过去,两个世纪前地球上只有10亿人口,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80亿。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地球的资源消耗也随之增加,导致地球不堪重负,各种社会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创新对于突破人类生存极限很有必要,我们必须想出新东西来克服生存的限制。”

“创新并不局限于17岁到27岁这一批人,下至3岁孩童,上至99岁老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者。”皮特认为创新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不满足于现状的人都是创新者。他们不仅想充分利用事物,还想以全新的方式去重新思考和架构世界。人类依靠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能力得以繁衍。

“人类自身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以往的经验按照行事方式进行分类。”如果将这个世界看作都是数据的话,我们在行为处事时,短短一分钟内就会产生海量数据,我们将根据经验数据分类来指导进一步行为。创新者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跳出这种分类,打破固有思维去进行思考。

2.jpg

对于下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创新,皮特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还称不上是人工智能时代。”尽管有ChatGPT这样的智能工具,但它与那种不需要人类提出指令就能做任何事情的人工智能还相去万里,所以皮特将现在称为“机电时代”,计算机只是充当着一种电子机械装置的角色,还未达到智能的程度。

2016年,皮特在《工程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推测,继“机电时代”之后,人类可能会进入一个愈发依赖人工生物学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人类会更加亲近自然,也会更加了解自身。皮特大胆设想,以后的手机将会是“植入式手机”,一部能嵌入人体内的真正的智能设备。它将颠覆传统手机形态,被植入人体的手机无需充电,因为你的身体就是完美的充电器。届时凭借6G乃至nG网络的加持,人体会和“手机”设备融为一体,成为万能人,人人都能即时获取所有的知识和信息。

3.jpg

皮特感叹世界瞬息万变:“我们10年前看到的许多事情,形成了我们对各个行业的固定看法。后来才认识到我们需要关注生命周期、关注经济的长期发展、循环发展,需要谨慎使用资源,注意碳排放,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他坦言,电动汽车是未来工业4.0时期的一个起点,变革会发生在各个方面,人类将会用新的生产机制来实现数十亿人的生产生活愿景。

除了追求前沿科学、进行科技创新外,皮特认为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大众解释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缩小大众与科学之间的认知鸿沟。他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普来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如果我们不去解释其中原因,我们就无法取得长足进步。”

挖掘人才璞玉 促进国际交流

“欲影响他人,先帮助他人”是皮特的座右铭。他12岁便走上讲台从事教育工作,他希望别人称他为“educator”,而不是“teacher”。因为“educator”在英文中有着榜样、示范的意思,皮特希望他对学生后辈的影响体现在一言一行的示范上,而不是来源于教师权威式的发号施令。“我一直努力保持谦逊来让我的教育过程更具吸引力。”平顺温和、允许他人提问、允许他人质疑,是皮特待人接物的一贯作风,与他共事交谈,感觉如沐春风。

谈及如何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国际人才,皮特讲述了自己由刚入牛津大学时懵懂无知的少年,变成现在国际顶尖科研院士的成长经历。“任何成就实际上是由曾经的一项项小成就随时间的推移积累而来,如果你只专注于高水平的人才,你就限制了长远的效力。”他认为应该多给年轻人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这能让年轻人有机会理解不一样的人群,走进不一样的生活,思考不一样的现象,最终发现一个多元的、丰富的世界。

“我们不仅需要留学回来的人,还需要一些从为期6周的国际夏令营回来的学生、从国外某个地方交流了半个学期回来的人。”持续的交流,能使中国发现更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挖掘到更多的“人才璞玉”。

国际交流让皮特形成了一种对比思维,无论去往哪个国度开展工作,他都会主动了解异邦的文化背景、生活风俗,“对比思维能让我看到他人哪方面更优异或更逊色,以及所做的事情进展。”这种思维也帮助皮特对事物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使他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国际交流中,皮特自称是“垂钓者”,喜欢“钓人”。他很感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CIEP)让他结交更多国际朋友,“希望我们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我知道这很难,但是提供建立相互欣赏、彼此理解的友情的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4.jpg

通过大会,皮特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在互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认为这种自然而然的交往,比站在台上的演讲更有效。“我以前组织过很多会议,在组织会议时,你自然就会期盼这些事情的出现,你会想同参与者互动。这种互动会比你所作的任何演讲都更有力。”

曾经有人说,他们对中国的热爱是因为中国古老、神秘而又遥远,万里山河如此广博,有太多事物需要去了解、去观赏、去体验,他们穷其一生都无法全面了解中国。而皮特恰好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他一直都在寻找一方无垠天地,中国对于他来说是不二之选。

(本文视频、图片来源: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才知道》栏目)

[编辑:李旖露 实习生吴如倩]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