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 | 高质量建设红树林中心 助深圳打造国际新名片
2023-08-26 00:0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委员议事厅 | 高质量建设红树林中心 助深圳打造国际新名片


深圳市政协2023年第四场“委员议事厅”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26日(记者 钟亚萍 赵文硕 魏梓晴)深圳海岸线自东向西,有296.18公顷的红树林在肆意生长,水岸相缠,繁树为伴,为数以十万计南来北徙的候鸟筑起了万里迁徙的中转港。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1984年,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999年,通车的滨海大道为避开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增加投资绕了一段弯路……2022年,“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2023年,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使命在肩,深圳如何以“红树林”为核心,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2023年8月25日15时,深圳市政协2023年第四场“委员议事厅”邀请6位政协委员、专家,围绕“深圳如何高质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主题展开热议。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本场委员议事厅由深圳市政协主办,民进深圳市委员会承办,深圳新闻网协办。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深圳市委会主委陈倩雯,深圳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梁增昌,深圳市政协副秘书长王薇,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市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张谦,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平,民进深圳市委会副主委、秘书长黄红清等出席此次活动。

嘉宾展示关键词。(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人人都爱红树林

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里面的树木并不是叶子或者树干是红色,而是割开它的树皮,里面有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氧化之后会变红,因而得名‘红树’。”福田区政协委员、民进深圳市委会出版传媒委员会副主任罗羽鸣现场为大家科普了“红树林”名称的由来,而且红树林生长在海水中,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御台风和海啸的辅助作用。

龙岗区政协委员、农工党深圳市委会人口资源工作委员会委员黄顺魁也分享了大家喜欢去红树林湿地的原因,因为那里夏天可以赶海、冬天可以观鸟,深圳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很大部分也得益于大家保护下来的红树林湿地。

现场互动环节,现场观众非常精准地答出了深圳自东向西100公里内分布的10个非常重要的红树林区域。深圳大学大湾区红树林湿地研发中心研究员周海超补充道,“深圳不止有广泛的红树林分布,种类齐全,同时又是整个候鸟迁徙通道上面非常完整的南来北往的群体,这也是深圳的资源,我们自己的生态家园。”

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需凝聚全社会力量

“从红树林到红树林中心不光是一个概念的转化,更是一个责任、使命、任务的扩展,我们要把知识、经验和技术推而广之。”在深圳市政协委员,民进深圳市委会常委、青委会主任长高洁看来,“国际红树林中心放在深圳,是为了发挥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窗口的地位和作用,把中国超大城市经济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中国在红树林保护上面的经验、知识、模式通过红树林中心传递出去。”

作为高校的科研人员,周海超教授认为,“在国际会议上没有太多的中国声音,其实深圳具有包容的环境、包容的文化、包容的政策,我们要做走出去、引进来的排头兵。”

“深圳民营企业众多,为深圳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中,企业的投入还不够,企业的参与度还不够深入,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深圳市政协委员孙莉莉则从企业家的身份提出,无论红树林保护还是环境保护不是政府一家的责任,也不只是科研单位的责任,大学的责任,也不是红树林专业保护机构的责任,它是全社会的责任。

探索出超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平衡发展的深圳模式

“我们可以多一点参与到国际共建红树林、共同保护红树林行动中,融入国际的生态保护圈子,举办多一点活动,扩大我们对外的宣传、沟通、交流的影响力,通过这些契机加强媒体宣传,不仅仅是对本地,还有对港澳、对海外。”对于如何高质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罗羽鸣委员建议强化宣传教育。

坪山区政协常委、民进深圳市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蒲松柏则建议通过制度让红树林发展保持更健壮、更快速的动力,一是率先推出一套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全链条管理制度;二是加速建立蓝色金融相关的制度,推动蓝色金融发展。

“我们需要专家的志愿者,我们需要科普知识的志愿者,我们需要国际支持的志愿者,我们的志愿体系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在高质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问题上,黄顺魁委员呼吁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张谦局长在现场作出回应。(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张谦局长也在现场对委员们的热议一一作出回应,表示深圳可以通过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这个平台把深圳市和中国在红树林保护领域里面做的工作、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想法跟全世界所有愿意从事红树林保护的国家共享,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需要人才,需要资金,需要机制体制的创新,也需要国际参与,需要传播,需要宣传教育,大家可以共同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设。

[编辑:张玲 吴超]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