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艺家 | 彭立勋:以美学力量共筑城市文化之美
2022-11-09 09:31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文艺家 | 彭立勋:以美学力量共筑城市文化之美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9日讯(记者 唐丽玲 见习记者 吴巧巧)一个笔筒、几本笔记本、两副眼镜和一台电脑规整地摆放在书桌上,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色沙发和两张略显陈旧的座椅,塞得满满当当的书架及悬挂在墙壁的两幅画在办公室格外醒目,也为简单朴素的办公室增添了些许活泼,这便是美学家彭立勋在深圳博物馆外聘专家办公室里的全部陈设,朴素而雅致。在这里,我们首次见到了彭立勋教授,年逾85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

2022年摄于深圳博物馆外聘专家办公室。(受访者供图)

长达60多年的学术跋涉

1937年1月22日,彭立勋出生在湖北省谷城县,这里山清水秀的风光和自然环境,从小让他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也让他对美特别热爱。1960年他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研究,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学术跋涉。

“纵观我的学术生涯,美学是我的主要研究范围,”他坦言道,“美学的作用概括起来就八个字:美化世界,美化人生。美学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通过欣赏美、欣赏艺术,提高人的审美修养,美化心灵,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

2010年摄于办公室。(受访者供图)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进入新时期,全国思想大解放,学术界也形成了一股“美学热”,彭立勋也是从这个时候慢慢从文艺理论研究转向了美学研究,将审美主体和审美经验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

彼时,国内美学界对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的研究严重不足,而现代西方美学却越来越重视审美经验的研究,实现了从美的本质到审美经验的研究重点的转移。彭立勋以为,美固然具有客观性,但却不能脱离人的审美活动而存在,因为只有通过人的审美活动,客观对象才对人显现出美的价值。这一切都使他感到把审美经验作为研究重点是大有可为的。

彭立勋主要美学著作。(受访者供图)

在从事美学研究的40多年间,彭立勋共出版了《美的欣赏》《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审美学现代建构论》等9本美学著作,提出了许多新颕独到的美学见解。代表作《审美经验论》构建了新的审美经验理论体系,被著名美学家汝信评价为“富有独创性,突破了前人研究水平”。即将出版的4卷本《彭立勋美学文集》,内容涵盖美学原理、美学史、比较美学、文艺美学诸领域,汇集了作者学术成果。

彭立勋曾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深圳经济特区十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被学术界称为“新时期美感心理研究代表人物”。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南下深圳开创新事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彭立勋得知深圳正在考虑筹建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我觉得这个事情很有开拓性,而且和我的事业的发展志向很一致。”于是便向深圳市委宣传部表达了希望来深圳参加这项工作的想法。恰逢此时,国家教委也发函到华中师范大学,决定派他到英国做访问学者。

“前往深圳跟出国访问之间产生冲突,但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出国留学机会,就向深圳市委宣传部说明了情况,当时他们的态度很开放,支持我先去英国,这样我就去了英国剑桥大学。”

198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学术访问。(受访者供图)

彭立勋从英国学习访问结束回国,就托人向深圳市委宣传部询问社科机构筹建进展情况,问还能不能来,很快就得到肯定的回复。

“这使我深受感动。”彭立勋说道。

1988年12月,彭立勋经过疏通获得母校同意后带着新的憧憬南下深圳,并积极投身于深圳社科机构的创建工作。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1992年7月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1995年2月深圳市委下达通知同意正式成立市社会科学联合会;1997年11月深圳社会科学院挂牌仪式举行,彭立勋任深圳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

南下不久,就碰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0周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深圳经济特区10年成就展”,宣传部选彭立勋去主持编写展览大纲,这个展览获得199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他到深圳后做的第一件实事。

1995年3月,彭立勋主编的《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著名哲学家邢贲思认为本书“在特区建设问题的理论研究上进行了新的开拓”,“是一本特区成功启示录”。这本书获得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深圳市宣传文化精品奖等。

2012年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演。(受访者供图)

彭立勋表示,从搞基础研究到研究现实问题,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南下深圳开拓了自己的人生新境界,也提供了学术的新思路。“我来深圳没有错,很值得,不但实现了我自己的人生超越,而且在美学研究上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不断开拓美学研究新路

担任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和社会科学院院长的彭立勋,一边忙于社会科学行政管理,主持和参与重要现实问题研究;一边关注国内外美学发展情况,从未中断过美学研究。

1993年在上海参加中宣部主办的理论研讨会。(受访者供图)

彭立勋在参加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感悟到,城市建设中有许多美学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这将为美学研究与城市建设结合开辟一条新路——美学对城市文化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对空间环境美创造的作用,实现自然山水与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需要美学指导;其次是对城市人审美教育的作用,美学对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最后,在城市艺术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美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撰写的研究城市美学的论文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肯定和推荐。

利用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有利条件,彭立勋多次参加国际美学界的学术会议,直接参与中外美学交流活动,有了更多了解和学习当代国际美学发展动向的机会,大大扩展了他的美学研究视野。

1998年在罗马参加国际美学会议。(受访者供图)

据彭立勋回忆,2002年从社会科学院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和编撰,这项研究成果共有4卷,约300万字,历经8年打磨,凝聚了包括彭立勋在内的数十位哲学和美学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在写作中为了获得手边没有的英文著作和资料,他曾多次往返于香港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2006年在《西方美学史》定稿会上与汝信先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彭立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圳在一些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全国领先的成果。但整体来说,深圳学术研究的原创能力跟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还是不相适应的。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术的原创能力,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推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彭立勋在学术研究和工作上中都非常认真,对待研究和工作都是全身心投入。他自己也调侃道,“人们看到我经常有一种情况,就是忘记日常生活中间很多事。这是因为精神太集中,脑子经常就在思考怎么样把研究的问题想清楚,取得突破。”

埋头学术研究,彭立勋付出了许多心血和辛劳,也让他得到无比满足和快乐:“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始终占据生活的中心地位,这也是我毕生的志趣和追求。”


[编辑:潘润华 吴超 田语壮]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