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梅葆玖:梨花开 春带雨 梨花落 春入泥

梅葆玖:梨花开 春带雨 梨花落 春入泥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京剧梅派大师梅葆玖辞世

儿时梅葆玖

梅葆玖《贵妃醉酒》扮相

◎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何凡

京剧艺术家梅葆玖于4月25日11:04在沉睡中离开人世,享年82岁。此前他因突发支气管痉挛送医抢救,多日昏迷。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梅兰芳子女中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今京剧界来说举足轻重,多年来培养了许多艺术传人。随着他的离去,梅兰芳的九位子女均已离世。

据身边人透露,梅葆玖生前身体尚算健康,今年梅葆玖还参加了两会,并独立完成报到。梅葆玖的提案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

梅兰芳与梅葆玖

 

众人哀悼大师离去

闻此噩耗,许多演艺圈人士纷纷发文哀悼大师离世。王祖蓝在微博写道:“感恩曾经遇上,在读书时被前辈鼓励我这个从香港跑到北京学戏的小伙子。感谢你对推广京剧艺术的贡献!前辈一路走好!” 六小龄童在微博发文缅怀梅葆玖先生,他写道:“惊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于今日上午11时许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深感悲痛……去年我参加《中国文艺》之《向经典致敬》‘六龄童专辑’节目录制时他还发来贺词,他的去世是国粹京剧梅派艺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愿梅葆玖先生一路走好!”

2014年10月,梅兰芳先生逝世120周年之际,记者十分幸运地采访到梅葆玖先生。当时的梅葆玖先生正忙于梅兰芳“双甲之约”在美国的巡演。巡演集合当今最优秀的梅派第三代传人,用一年多的时间在中国内地部分城市及香港和台湾,以及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地举行巡演,在全球15至20个城市演出50至70场。沿着梅兰芳85年前在美国的巡演之路,“双甲之约”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世界著名的肯尼迪中心为起点,在美国各地公演。

“梅老,您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什么?”记者问当时的梅老。

“那就是能继续将我父亲的梅派艺术继承和传播下去!”梅老毫不犹豫地说。

“您的名字葆玖一定是有含义的?那您从家父那里学到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梅老眼神炯炯放光、毫不迟疑一字一顿地说:“真、善、美!”

“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我迫不及待地问完我的最后一个问题。

“我这一生没有遗憾!”梅老满脸舒展、爽快地说。

 

1950年1月15日,梅兰芳(左)、梅葆玖父子在上海同台演出“游园惊梦”(资料照片)。

京剧梅派艺术最权威的传承人物

他10岁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目,彼时的中国正值抗战的危难时期,风雨飘摇,他的父亲为彰显民族气节,正蓄须明志,暂别舞台。我们在流传下来的文献照片中,只能看见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安静地立于他名声浩荡的父亲的身后,身体微微前倾——除此之外,我们没法更多地捕捉到这对父子之间情感上的细节,那黑白的画面,静穆而有意地拒绝向后人传递出更多的信息。

一个是温敦含笑的父亲,一个是彬彬有礼的儿子,他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父子情谊?存留下来的历史影像,只能向我们点到为止。

然而,不得不感谢人类所具有的最神秘的信息载体,“基因”。当梅葆玖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跃入我脑海的只有这五个字:最后的贵族。

他异常白皙的面容,眼角深厚的轮廓,挺直的鼻梁,微薄的嘴唇,都像是背负着深厚的使命感的,让后来的人们得以从目睹它们的第一眼,便会发自内心地说,像梅兰芳,很像,很像。

他讲话的声音轻轻的,所使用的音量很小,但声音的位置偏高,这一定是一个京剧男旦演员常年保存的讲话习惯。那些字正腔圆的语调,听上去让人觉得浑身一激灵,仿佛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城墙根儿、老槐树都盛放在那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上,如同花开。

20世纪初,京剧是男旦的天下,也是因为有一批优秀的男旦,把京剧发扬光大,发展得红红火火。那时人们看待男人演女人,大概不会觉得太特别吧?因为当初四大名旦在舞台上展现女人的千姿百态,台下却都是飒爽潇洒的男人,似乎没有人质问过他们是否有性格倒错的问题。而今的时代,女人上台演戏不再受限制,男旦也就越来越稀罕,见得少,难免有人产生出某种好奇的窥视心理。

梅葆玖对此倒是不以为意,他说,男旦比起女旦,其实在体力、嗓子和演技上更有优势,因为不是女人,所以更加比女人用心揣摩,下的功夫更多。说起当初为什么学起唱戏,他说没什么特别的,大概就是从小在父亲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加上父亲看他在扮相和嗓子上有条件,便请人给他教戏,培养他做了传人。有趣的是,他作为男子学起了旦角,而他的姐姐梅葆玥却学起了花脸。

 

梅葆玖镜前扮妆

生活上“不务正业”的老顽童

生活中的梅葆玖真有股子说不出的爽快麻利劲儿,说起自己在舞台和生活中给人的强烈反差,他讲起一件趣事。他说因为自己从小喜欢汽车,但父母一直不让他考车本,怕他出事,待到父母都离世了,没人管了,他就在上世纪80年代去考车本。出门开一部进口豪华VOLVO依旧是梅葆玖的生活习惯;香港朋友的私家飞机,他一开就是半小时,还嫌不过瘾,表示很想试一试波音747。除了开好车、吃牛排、听音乐,梅葆玖还喜欢养狗,他的爱犬“COCO”是纯种欧洲贵族,吃的蛋糕必须是上海“红宝石”的,别的一概不碰。“够前卫吧?”说到此,梅葆玖自己先乐了起来。

梅葆玖是汽车、音响以及和电有关的机器的发烧友,他自己打趣说:“我是不务正业。什么都喜欢,除了汽车、音响,什么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都做得很好,还喜欢运动,什么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只是没去参加比赛。生活很充实,不是除了唱戏,回家喝喝茶就完了。”从小他就喜欢看着图纸自己制作模型、电子管收音机什么的,他说最高兴的就是听见自己装的收音机一响那一刻。据说传奇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梅葆玖就自己鼓捣出一台立体声音响,相当的前卫。而看梅葆玖那一双大手,不唱戏,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

 

2005年的梅葆玖

1982年,梅葆玖在北京自家院内练功

说不完的梅府传奇

梅葆玖说,从小,父亲就注意让他们好好受教育,这样即使不唱戏,也可以做别的。加上父亲本身是个开明而兼容并蓄、爱好相当广泛又相当聪明的人,使得他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兴趣也相当广泛,所以才有今天的“不务正业”。传奇父亲,也是梅葆玖谈不完的话题。有那样一位出色、开明又可亲的父亲,有谁能不骄傲呢?

但是梅派的衣钵在他们的下一代没有传人,他说:“‘文革’耽误了一代人,我们的子女应该学戏的年代正赶上八个样板戏,那时男旦靠边站,老戏不让唱。”本来他哥哥梅绍武的儿子很有条件,但是那个年代不让学,最终他选择出国了。但让梅葆玖感到欣慰的是,大哥的孙子梅玮能唱上几段,梅玮正上着北大中文系,业余跟着梅葆玖学学戏。梅葆玖说:“这也算梅家隔代的传承吧。”

今年两会上,已是耄耋之年的政协委员梅葆玖独立上会报到,并且提案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他提议,孩子们应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知道京剧什么样式,怎么唱,这不是专业式的培训,只是要他们知道京剧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课里有一点京剧是很必要的。他主张教育部多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每一个戏都有中国历史的背景,每一种唱腔都是中国文化底蕴的表现。对于教育部这样的规定,专业演员也很积极,都到基层去辅导音乐教师。在刚刚过去的整个11月里,要见到梅葆玖先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闭门谢客,潜心在做一件事情:录制梅派京剧名作《贵妃醉酒》和《太真外传》全本的两张唱片。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大唐贵妃》里,最初集结了众多的老前辈,把这出戏撑起来,最后这场的“梨花颂”是那样的深入人心,这是葆玖先生的功劳,我们永远也看不见这个熟悉的面容了,但他将永存在我们心间。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