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空要发展,深圳勇闯低空经济“无人区”
2022-12-14 22:0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向天空要发展,深圳勇闯低空经济“无人区”

评论员 熊志

日前,2022 IDEA大会在深圳举办并发布了IDEA研究院编制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深圳方案》。白皮书提出将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的理念,并指出从“可通达空域”转变为“可计算空域”,进而成为“可运用空域”的数字化实现路径。

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征程上,对天空的探索从没有停止过,从航空运输到太空产业,文明的触角不断向上延伸,在刷新人们对天空的想象力同时,也释放了巨大的经济产业利好。而相较于已经发展成型的临空经济,低空空域,也即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一直处在待开发的状态。不过,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尤其是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片潜力巨大的“无人区”,正孕育出广阔的产业和应用前景。

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特别提到,“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是国家规划层面首次正式提出低空经济的概念,为低空经济的蓄势起飞释放了重要利好。

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地区纷纷掀起了低空经济的发展热潮,深圳也不遑多让。这次的大会在深圳举办,正是深圳积极发力低空经济的一个缩影。

比如在政策层面,在日前发布的《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等规划文件中,对低空经济都有重点着墨,包括建设低空民用无人机联网系统、打造无人机城市低空物流运营中心和调度监管平台、构建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推动无人机在智慧城市物流创新应用,等等。

深圳向天空要发展,对低空空域实现经济价值的深度挖潜,一个重要背景是,低空经济这种立体化、多维度的发展形态,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而深圳又是人口众多但土地有限的城市,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但实际远远不止于此。一方面,低空空域本身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多重形态的低空经济,有实现超万亿级的产业规模的可能。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低空经济有人机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0%,无人机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正在成为重要的增长极。

另一方面,作为科技创新的高地,深圳有发展低空经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环境、人才积累方面的优势等。

深圳之前就是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改革试点,而就在前不久,中国民用航空局为深圳等第二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授牌。在低空经济领域,深圳又拿到了一张国家级试验区的发展招牌。

深圳被委以重任的背后,是头部企业对低空经济的不断牵引。深圳拥有大疆创新、顺丰科技等无人机企业1200余家,无人机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90%以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2021年,深圳无人机年产值达到近600亿元,低空经济有关联产业作为发展基础。

再者,低空经济是相对前沿的领域,不管是低空飞行器的研发,还是数字化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对技术研发驱动依赖很深,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实力作为支撑。

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一向舍得投入,也一直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等当作重要抓手。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这些积跬步式的努力,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匹配的创新要素和技术资源,发展低空经济也是一种优势转化。

反过来看,深圳勇闯低空经济的“无人区”,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打开区域发展的新空间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的现代化治理充分赋能。例如在航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安防、政务飞行等领域,低空经济模式可以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手段。而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空经济同样并不遥远。如短途运输、物流配送、低空旅游、跳伞飞行等,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来全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

要让低空经济从承载低空飞行的物理空间,变成一种商业前景广阔的经济资源,还需要在数字化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持续发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蓄势待发,一个新的增长极呼之欲出,深圳经济也将加速腾飞。

[编辑:施冰冰 周锦春]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