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深圳科技产业站上群山之巅
2022-12-09 10:0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期望深圳科技产业站上群山之巅

评论员 李跃

2022年12月5日,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明确全市社区小区、办公场所、餐饮商超及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健康码绿码、扫场所码进入。

这是深圳为切实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推出的又一务实举措。可以想见,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调整,深圳经济将迸发出更强劲的活力,经济运行将呈现更加热气腾腾的景象。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在“精准防的同时,努力稳增长、惠民生,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深圳的真实写照。尤其是今年以来,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已陆续出台5个“30条”等政策,包括纾困解难“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促消费“30条”、工业经济“30条”、经济稳增长“30条”……前三季度受惠企业超100万家,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1400亿元。

比如,今年3月,《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实施,引发广泛关注。该若干措施共8部分30条,普惠性与重点行业兼顾、直接资金支持与缓缴相关税费并行,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精准直达、务实管用。具体来看,该若干措施对工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体旅游业、交通运输及物流业、民办幼儿园等行业领域提出了更具体细化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非常接地气,可以说是一种关于纾困解难的“精准滴灌”。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圳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中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发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加大个性支持,让市场主体“生得快”“育得多”“长得大”。初步统计,2022-2025年,市本级财政将为此直接投入超过300亿元。

此外,深圳还发布对外投资合作扶持计划,支持企业参加海外展会,组织海外经贸代表团“出海抢单”,推动了合作项目落地。截至今年10月底,深圳企业已组团参加了20余场海外展会。前三季度,深圳外贸进出口增速加快,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达2.61万亿元,同比增长3.9%。

深圳既注重解决市场主体当下面临的困难问题,也着眼于长远的经济顺畅循环,集中力量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长板”,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17.3%、130.0%、37.4%、28.7%;同期,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370.50亿元,同比增长7.5%。

但深圳也清醒地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仍需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为此,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包括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和8大未来产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具有显著“先发优势”。目前在深圳,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含生物育种)、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10至15年内有望成为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沈向洋、徐扬生等院士不约而同相聚深圳……可以预见,深圳构建的创新生态,会让越来越多的全球顶尖人才慕名而来。而更多顶尖人才的加盟,无疑将为深圳的科技创新带来更充沛、更蓬勃的活力,助力深圳站上创新的群山之巅。

[编辑:梁煖 陈苏雅]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