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粤桂携手 下好创新先手棋
2022-12-01 14:45
来源: 中国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朗读:

特稿|粤桂携手 下好创新先手棋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开拓创新已经成为融入血夜的基因特质,不断为东西部协作工作助力赋能。

8年精准扶贫,粤桂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奏响八桂大地“产业兴、就业稳、村庄美、群众富”的动人乐章。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粤桂协作继续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用改革创新精神开辟乡村振兴道路,实现“桂味”变“圳品”,进行“组团式”“银龄计划”人才支援,推进“五个一批”试点建设……再接再厉为助力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赋予“广西所需,广东所能”协同发展格局新的时代内涵。

“圳品”引领 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七百弄鸡种鸡场,鸡舍环境整洁明亮,养殖笼架排列整齐,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地建设的标准化养殖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就连鸡喝的水每天都要检测消毒。

2020年以来,广东借助粤桂协作机制累计投入资金850万元援建七百弄鸡源种场、养殖场,帮助大化七百弄鸡养殖形成“1+4+158”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即1个文化展厅,4个繁育基地,158个养殖场),投入深圳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完善禽类屠宰冷链物流设备,对七百弄鸡屠宰、速冻、冷藏、加工、包装、物流各环节进行升级改造,并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推动七百弄鸡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使得一只鸡能卖出原来两只鸡的价格。这些冰鲜鸡以及鸡蛋通过大化冷链物流中心销往大湾区市场。

在深圳市盒马鲜生里,一只只标有“圳品”字样的“七百弄”鸡产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广西第一个拥有“圳品”认证的农产品,在大湾区市场累计销售额达1300万元,其中广东省内的销售额为880万元,惠及33个村、731户脱贫户。

“圳品”是粤桂协作卓有成效的一项创新举措。“十四五”以来,粤桂协作以“圳品”建设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技术服务和广泛动员,指导并促进广西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引导和倒逼企业不断提升全链条管控能力,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广省区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推进“圳品”评价,分别签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广西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和贸易促进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圳品”评价工作专班,整合产业资金支持各协作市县开展“圳品”认证,培优育强更多广西优质农产品纳入“圳品”管理体系,联合打造一批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广西高端农产品品牌。目前,广西62家企业113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已完成121个供粤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认证。

广东不断驱动“圳品”消费帮扶新引擎,广泛动员大型商超、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赴桂采购,截至目前,广东采购和销售广西“圳品”超过10亿元。

如今,“圳品”已在广西众多企业眼里成为品质和销量的代名词,成为打入大湾区市场的通行证。粤桂协作以“圳品”为纽带共同打造“一县一园”平台,携手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一批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扎根广西,建立起“圳品”基地,培育广西“圳品”品牌,让更多广西特色优质农产品“飞”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聚智慧 开启人才支援新篇章

乡村振兴呼唤人才,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粤桂协作积极开展“组团式”“银龄计划”人才支援行动,把广东的“智慧种子”撒向广西基层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人才振兴的“友谊花”和“幸福花”在八桂大地处处绽放,明艳动人。

广东支教教师赵倩仪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小学授课。

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驯乐、明伦等偏远乡镇中心校,一群来自深圳的教师被当地人称为“教育爱心大使”。东兴镇是环江北部比较偏远的乡镇之一,由于各种因素,当地老师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研究不够,教育质量不高。来自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水围校区的教师赵倩仪就送课上门,帮助当地老师理清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深圳支教教师们送来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优质课堂教学示范,提高了我们本地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东兴镇中心小学校长覃朝慧说。

像赵倩仪这样来自广东的“组团式”帮扶人才还有很多,他们依托自己的专业,以不同方式共同书写着粤桂手牵手、心连心的帮扶篇章。

今年,粤桂协作工作队组织1000余名广东教师、医生及农技人员到广西开展“组团式”帮扶,并联合来自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大等14个科技特派员团队选派的59名专家,到广西11个协作县充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力量。各行各业的专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广西本土人才提供“造血”功能。

今年7月,“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成立,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加大“两后生”培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合作办学和就业推荐的力度,首批成员单位筹资1895.68万元,免费培训1277人,开辟了粤桂劳务协作新路径,提高了广西职业教育就业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既保证了农村劳动力脱贫增收,又为大湾区提供了技能人才。

在粤桂协作的人才帮扶队伍中还活跃着一支银发族队伍。王维刚是一名普外科主任医师,曾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四院和汕头大学附院等三甲医院工作过,从事普外教学临床四十余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银龄行动”,在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3个月时间里,他先后规范了18项医疗核心制度,促进当地公立医院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为解决当地疑难病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的老问题、有效防范当地群众因病致病返贫做出突出贡献。

2020年以来,像王维刚这样,为响应“银龄行动”号召,广东省退休教师、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共计220人来到广西,帮扶赋能乡村振兴,其中医生110人,教师102人,农技专家8人。广东通过抓好“三个精准”(精准招募、精准定岗、精准服务),加强“三个引进”(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引进先进专业技术、引进更多社会力量),充分挖掘“银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人才从广东大都市到广西小县城,不仅带去了知识和技术,更带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守望相助、助人为乐的真挚情怀;不仅扶起了脱贫地区落后的“脚步”,更搭起粤桂一家情深似海的桥梁。

“数”说乡村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应该是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诗和远方,也是粤桂协作不断推动数字乡村试点的初衷。

走进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的村屯,房屋排列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道路连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处处美景如画。村里5G网络全覆盖、智慧广播传达防汛防疫信息、可在家门口办理医保业务、小程序成了“生活宝典”……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数字赋能乡村“智”理的魅力。

田林县地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交通便利,通信网络健全,粤桂协作以打造“数字乡村”试点为抓手,着力提升乡村党建、乡村治理、农业发展智慧化水平,让田林县不仅环境美,群众的生活更美。

近两年,粤桂协作工作队协助田林县整合相关帮扶资源,围绕“乡村治理数字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建设田林县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提供智慧党建、应急指挥、视频会议、政务村务公开、平安乡村等20多种场景化应用,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新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借鉴广东乡村振兴先进经验,粤桂协作工作队通过引进深圳市普罗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在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村现代农业庄园发展“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形成集种植、分拣、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配套建设温室大棚24座,并联合中国电信、华为等企业,融入智慧农业元素,实现农产品种植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

走进这座“数字”庄园,人们能看到病虫害识别、自动化控制、农业溯源、云监控等“云上”管理的农业信息化应用,借助大棚里的摄像头、遮阳帘等智能设备,管理员通过手机即可实时看到葡萄的生长情况,还能监控水肥情况、土壤温度、大棚温度,全面采集葡萄的种植数据。通过安装在大棚里的摄像头,市场端的消费者甚至可以实时看到阳光玫瑰葡萄的生长情况。

“今年出产的这批葡萄,果实饱满,品质上乘。单颗重量达到13克以上,糖度高达18度以上,以‘好价钱’销往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深受客户好评。”庄园负责人姚志华说,“今年葡萄产量达10万余斤,实现产值200多万元,相比以往种植甘蔗等农产品,每亩地的产值翻了10多倍。”

目前,该产业园有效带动利周瑶族乡群众3901户16479人增收,带动9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巩固脱贫人口就业超过30人,带动脱贫户稳步、持续增收。

“我们要在协作方式上不断创新,通过‘一县一园’‘圳品帮扶’‘一县一企’等协作模式深化合作,促进双方观念互动,优势互补,培育企业市场化自生功能,促进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在协作过程中要相互学习借鉴,潜移默化促进各方面协作良性互动,不断创新乡村振兴协作模式,把广西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培育起来,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造福于县域经济,造福于脱贫的群众,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粤桂协作工作队领队邝兵说。(李嘉莉)

[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