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创新脉搏,深圳先进院携超250个项目亮相高交会四号馆
2022-11-14 14:0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触摸创新脉搏,深圳先进院携超250个项目亮相高交会四号馆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4日讯(记者 叶梅 翁瑞峰)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将于11月15日—1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革驱动创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届高新技术产业的交流盛会,也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关键变量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作为高交会的“老面孔”,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合称“SIAT”)以“为发展而谋,科研产业一体化推进”为主题亮相高交会。此次布展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布局,着眼科技新领域新赛道,聚焦科创新动能新优势,为构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科技创新生态亮“新礼”,出“新力”。

据统计,SIAT本次高交会共有超250个项目、超600人参展。项目以20+8产业创新成果为重点,涵盖合成生物、脑科学、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机器人、大数据、生物医药、碳中和、新一代信息集群、率先杯九大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及产业协同生态等一体化展示,以五个“精”为亮点,为实现绿色中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智慧中国、智造中国贡献“先进”方案。

亮点一:精粹!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响应绿色中国

新能源电化学驱动的合成生物学CO2资源化利用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筹)所长成会明牵头,深圳先进院张小龙、于涛和夏霖联合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整合高效电催化剂,合成生物学和CO2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装置,链条式、规模化实现CO2的绿色转化与利用。基于此,深圳先进院与招商局合作共建CO2绿色制造未来技术产业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构建基于电催化CO2转化与生物炼制的绿色制造全链条技术路线及关键示范项目,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转化为燃料、化学品或粮食进行再循环,催生出独立于传统石油化工产业的碳循环经济圈。

亮点二:精准!深耕医工医药,助力健康中国

1.解决“卡脖子”技术:国际首创5.0T超高场人体全身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的金标准,磁场强度越高,成像性能越好。但超高场磁共振会产生信号激发不均匀、能量沉积严重、成像速度慢等严重问题。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医学影像团队与龙头企业联影合作攻克了成像电子核心部件、快速成像、信号激发与安全监控等关键技术及大视野成像难题。本项目针对传统建模困难与求解精度低且不稳定等问题,构建学习模型,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求解方法,实现上述大规模、多变量反问题的快速准确及稳定求解。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和国际首台5.0T超高场人体成像系统,研发新型射频均匀激发和快速成像技术,突破超高场人体特异吸收率(SAR)的安全监控和全身成像临床应用难题。

这些成像方法可以检测到细微的结构、功能、代谢异常,有助于癫痫、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该技术打破了超高场磁共振全身大视野成像禁区,突破体部成像伪影的长期难题,实现快速高分辨、高对比度成像和临床诊断应用。率先建立脑部疾病、心脏疾病、体部微小肿瘤等诊断新模式。相关技术在联影5.0T超高场人体磁共振系统中成功应用,该系统已于2022年8月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NMPA)审批,成为国际上率先突破的超高场人体可全身扫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产品。

2.诊疗一体:实现肿瘤可视化精准诊疗

由深圳先进院医药所蔡林涛团队在研的基于白蛋白纳米光敏剂的肿瘤光学诊疗系统,创新性地融合了光学成像(荧光/光声+光学治疗光热/光动力,借助深圳先进院在交叉学科中的优势,整合纳米仿生和药物递送技术,为构建肿瘤精准光学诊疗的系统化全链条提供了解决方案。

3.药物研发多线进攻

全球首款可以口服的多肽减肥药物

一滴血测出你的衰老指标

首创药物,癌症放疗的“先遣部队”

此次 SIAT高交会聚焦大健康赛道,在研药物成果颇丰,深圳先进院医药所展出了多项药物。耿晋团队创新性设计的一款新型药物,可作为放射治疗的“先遣部队”,提前打入内部,等放射治疗开始后,两者配合,合力向肿瘤发起攻击;任培根团队历经十几年,研发的全球首款可以口服的多肽药物候选物,可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肥胖症,服用后可通过抑制脂质吸收和促进已形成脂肪离开,达到了“节源开流”式减肥;於邱黎阳团队研发出世界首台便携式NAD+检测仪,用户只需自取一滴血液,就能测出血液中人体“衰老指标”NAD+的含量。

亮点三:精密!布局大数据,赋能数字中国

1.互联网+政务大数据透明管理与智能服务平台

该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支持,由深圳先进院樊建平研究员担任总负责人,面向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应用需求,依托城市全息画像技术、多模态政务数据与社会传感数据融合技术、物理-数字空间深度融合的群体行为演化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实现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五位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智能服务。研究成果在多省市地政务服务相关平台落地示范应用。

2.智慧养老

大数据慢病管理系统:由深圳先进院数字所王东松博士团队开发的开发的大数据慢病管理系统,是基于健康智能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有针对性地采集和监测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睡眠和心理压力评估等情况,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团队深入优化了原有方案,提供了在手环和手机上实时。动态心电•展示功能,实现了从医生到病人的互动,旨在探寻分级慢病管理“最优解”。

智慧康养:深圳先进院李烨团队与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慧康养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KaihongOS多端协同、软总线能力结合超级设备管理平台,通过采集数据、Al云计算等对老年人行为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实时异常告警;另一方面通过终端康养设备实时采集老人健康数据并上传至超级设备管理平台,自动生成健康综合报告,及时发现健康风险,提前预警。

亮点四:精细!人机协同练就“最强大脑”,打造智慧中国

1.触觉更灵敏:柔性用于触觉感知的柔性六维力传感器技术

深圳先进院集成所刘志远团队基于柔性条件下的多维力解耦技术研发柔性六维力触觉传感器,用于增强机器人的触觉感知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基于末端力检测的自适应力控技术,用于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操作的灵巧性。此外,本项目还将柔性触觉传感器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如元宇宙),用于实现从现实到虚拟世界的触觉感知。

2.大脑更聪明:神经调控干预技术 &三维遥感触觉器件

除了在触觉提升,人脑功能强化和类脑智能也是此次展示的亮点!

深圳先进院蔚鹏飞团队基于神经调控干预技术,研发可穿戴的脑功能强化系统,目标是提升人脑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执行任务的能力,并且能够改善负面情绪。与以往的神经反馈训练技术相比,本系统采用基于脑波监测-无创神经刺激的闭环反馈式调控方式,其核心部分包括穿戴式设备、脑认知训练评估软件、基于脑电波及认知任务的智能反馈算法和大数据云平台。目前,已展开针对注意力训练场景下的短期工作记忆提升应用,未来将在特种技能训练和强化、学习记忆能力的快速提升、焦虑情绪的干预和缓解等应用场景中进行进一步研发。

作为机器人赛道的开拓者之一,深圳先进院持续创新,集成所神经工程中心邰艳龙、朱珊珊团队提出了一种可拉伸自供能三维遥感触觉器件,通过新型异质结构实现对外界物体在景深方向机械运动的感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上,研究成果为多模态神经形态器件和类脑智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亮点五:精工!先进材料技术,加速智造中国

1.高端电子材料国产化突围:热滑移临时键合材料

由深圳先进院材料所张国平团队研发的临时键合材料及工艺,作为一项解决先进制造与封装的关键工艺,可为薄晶圆器件的加工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耐化性,可在160℃实现低温解键合,成功通过多家行业龙头封装客户的工艺验证,实现规模化应用。

2. AI还能自己合成材料?

深圳先进院紧跟中科院重点布局,材料所材料界面研究中心的赵海涛团队聚焦纳米晶数字制造,成功搭建了机器科学家硬件平台,借助自动化材料技术,通过数据驱动、机器学习和机器平台实现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协作研发功能材料的革命性技术,具有高通量、高产量、直观用、自训练和自动化等优点。

(本文图片均由深圳先进院提供)

[编辑:李旖露 吴超 朱玉林]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