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艺家 | 陈求之: 笔开新境,太阳山下有乾坤
2022-09-22 07:0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文艺家 | 陈求之: 笔开新境,太阳山下有乾坤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22日讯(记者 钟亚萍 实习生 魏如玉)简单的白衬衫、黑裤子,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装饰物;随性的发型、随和的谈吐,与之交谈,感受不到任何刻意为之的痕迹。对陈求之而言,“简单、自然、纯粹”,既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也是对内在自我的探究。

三十年前,陈求之从安徽望江县太阳山来到深圳,人生已过半,但似乎也刚刚开始。他从未被时代的潮汐所湮没,而是乘风破浪,不断打破、重塑自我,时至今日,依旧保留着最本真的自我。

陈求之(受访者供图)

太阳山下有乾坤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儿时的陈求之喜欢探索未知和新奇的事物,不同的是,他从小对传统文化有着莫名的喜爱之情,别的孩子爬墙上树时,四五岁的他便拿起毛笔,跟随父亲潜心学习楷书。

贯穿陈求之童年的是一座名叫“太阳山”的小山。“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把家里的牛赶到山上去,山不高,很好爬。”太阳山承载了他童年太多的快乐,所以陈求之对太阳山、对山野自然、乡村旧物有割舍不去的情愫。

1992年春,陈求之南下深圳,接触了各类艺术相关行业,机缘下开始随一位老师学习油画,自此放下毛笔提起画笔,在钻研艰修中,掌握了熟稔高超的油画技法,这一干就是16年。经过努力和积累,陈求之创立了自己的艺术品公司,于油画贸易领域耕耘多年,在业内树立起良好口碑。

受千年古藤“坚韧而开张”的启发,人至中年的陈求之有了动手兴建一处雅境的想法。在“中国油画第一村”龙岗大芬村兴起之时,他于村中考察时被一座荒废的客家老宅吸引,决定将其精心修复、设计改造,使历史古韵得以存续新生,并立志于此创建一个高档艺术品收藏及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

2006年,陈求之夫妇一边努力卖画,一边收集素材设计建造,在大芬村创办了太阳山艺术中心。艺术中心的命名并非偶然,于陈求之而言,“太阳山”是他在深圳的家,也是那个他从未离开过的安徽老家;是他的一件还在不断完善的作品,更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的迸发地,“我很喜欢山,我的两个女儿名字中也都有一个‘山’字”。

走进大芬油画村,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大同小异的画廊,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也因此可能一不小心错过地处老围47号的一座四合院——太阳山艺术中心。走进院子,古朴幽静之风扑面而来,仿佛隔绝了门外的车水马龙。

太阳山艺术中心场馆图(受访者供图)

用古船木做成的桌子、农村弃置的石磨、雕琢精致的旧木窗……这些各地搜来的老物件随处可见,在这里都成了仿佛本应存在于此的艺术品。太阳山艺术中心融合了徽派、客家、京派、苏州园林与现代设计等诸多建筑元素,但丝毫不显参差、浑然天成。难以想象,2006年以前的这里还是一处被台风席卷摧毁后荒废已久、堆满废弃品的残垣废墟。

改造建筑过程中,陈求之根据原有的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设计与环境自然地融合。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陈求之在设计时会很自然地关注传统建筑的构造、色彩的搭配和陈设的摆放,也因此太阳山艺术中心在视觉上给人以浑然天成、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的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设计出来的,我并没有刻意想把它打造成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一种状态,‘天人合一’的状态”。

相较于现代化的美术馆,太阳山艺术中心独有的古朴氛围让人仿若置身于一个穿越时空的古宅,庭院清幽、唯美雅致、青砖黛瓦、古色生香、游鱼流水、花草树木点缀其间,至乎美,止于此。在快节奏的深圳,太阳山艺术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广泛吸引了珠三角地区的众多外国友人到访,许多外籍人士在闲暇时选择从香港、澳门、蛇口等地花费数个小时前来,沉浸在古雅宁静的环境中度过假日。太阳山艺术中心也时常举办传统文艺活动,向国际友人展示推广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我从来没想过这么多人来,也没想过大家会喜欢这里,参观、打卡、拍照,还有人来办讲座、办活动,来的人多了我才考虑对外开放。”艺术家陈丹青到访后赞不绝口,并亲自题词——太阳山下有乾坤。

太阳山艺术中心内部图(受访者供图)

笔开新境 激扬文字

2008年,太阳山艺术中心部分落成,陈求之总感觉还是少点什么,直到从建筑空间中获得启发,突然有了重拾毛笔的冲动,瞬间思如泉涌。16年的搁笔并没有让他被书法界的条条框框所束缚,16年间的油画绘画经历、审美修养与人文哲思培养了他如今的艺术认知,东西方兼具的艺术阅历让他开拓新境、不被流派所桎梏,精神世界的文化理想使他更有创造力。

平时保持着看书习惯的陈求之,将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经典、哲学、艺术中吸取的精髓糅合到自己的创作中,举笔挥毫,尽情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那段日子里,陈求之每天用一刀纸,这100张宣纸中也仅有1-2张还算满意。

在漫长的“迷茫”与“清醒”之前徘徊,陈求之唯一能做的就是习惯并享受这一过程,不分昼夜地高强度训练,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一边创作一边总结,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才摸索到了一种感觉,‘我不是在写字,我在表达我的思想’。”“激扬文字”就在这样的融合、碰撞过程中诞生了。

乍看像一幅画,字面的构成效果颇具视觉冲击力,但是用心细细品味后,又能琢磨出实实在在的字,并有着深深的内涵,这就是陈求之的“激扬文字”。称它“写意书法”也好,“现代书法”也好,相较于创作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精神的传达,这些形式和外化的东西对陈求之而言并不重要。

陈求之的工作室位于太阳山艺术中心的一隅,喧嚣落定、万籁俱寂,陈求之将自己置于无人打扰的寂静环境中,看似孤寂,但内心却富于激情。在偌大的书桌前,陈求之飞笔疾走,气势连贯,每幅作品运墨而具五色,焦浓重淡清间变化丰富、气韵深长。他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是瞬间情感的爆发和灵感的表达,根据自己的心境和兴致而作,任性而放达。

2021年春节,陈求之创作了生肖牛系列作品。“ 《一牛 》内容上取自甲骨文,形式上看似一头奔牛,虽然孤单但却威武而严肃,传达出人要始终向前冲、要无畏于未知前路;另一 《九牛 》可以理解为一群牛向前奔跑,牛身上的倔强和务实精神得以表达,勇敢无畏向前冲,气势恢弘,来势汹汹。”

85x305cm,纸本水墨,2021,陈求之作品《一牛图》(受访者供图)

200X85cm,纸本水墨,2021,陈求之作品《九牛图》(受访者供图)

激扬文字在大多数外行人眼里,是抽象、是难懂、甚至是乱涂乱画,但在内行人眼中,则是一次现代书法史上难得的突破。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的陈履生曾评价说,“陈求之作品的现代风格和趣味给当代中国书法艺术进行变通置换,是一种跨界之魅。”这种美的反差不在于打破传统进行重构,反倒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解构、拆分、细节化处理。

创作的本质是依据传统内容进行形式创新,一方面是尊重、保护传统,另一方面是传承、发扬传统。陈求之认为,“书法发展几千年到现在,有一个必然的创新、创造的过程,每每一个艺术家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他一定要有创新有创造,哪怕只是向前走一小步,都是很伟大的,即便很难,但大家还在很艰难地走着。”这期间,专业人士的肯定、世界各地展览的成功对他创作激扬文字是极大的鼓舞。

中国国家博物馆“激扬文字”——陈求之艺术展现场(受访者供图)

2014年,通过师长和朋友的引荐,陈求之见到了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范迪安教授,并将自己的作品给范迪安教授评鉴。范迪安教授对陈求之的作品赞赏有加,高度认可他对书法的探索,亲自担任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激扬文字”——陈求之艺术展的学术主持,并题“笔开新境”称赞之。

陈求之本人和他的激扬文字,颠覆了一直以来人们对“字如其人”的认识。“激扬文字”飘逸、潇洒、狂放而充满野性,而陈求之本人大部分时间温和、内敛、沉默,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内心充沛的情感都毫无保留地释放在了作品中。“我不期望人们对我这个人有多么深刻的印象,但希望他们能记得我的作品,能够通过作品获得精神和内心的触动,体会其‘本真’。”

艺术天地中行走不辍

陈求之从安徽太阳山来到深圳已有三十年,于大芬村扎根亦有十余年,太阳山艺术中心和激扬文字皆诞生于深圳,他对深圳有着无以言表的深厚情感。“深圳是一座创新、创造、包容的城市,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我的作品,让我在前进路上走了一条充满光明的康庄大道,我的潜力也在深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有很好的作品能拿出来,有很多机会和渠道去推广传统文化。”

世界核电组织外宾与陈求之学习中国文化(受访者供图)

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让陈求之收获了无数掌声和赞誉,但热闹过后,陈求之更想通过作品传递传统文化,让人们注意到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对待艺术,陈求之始终保持着一种谦卑的姿态,“我的作品其实只是古人在文化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一个缝隙,这或许是一直空缺的东西,或许是被忽略的东西。如果今天不是我来做,日后一定也会有别人来做,这不是非我不可的事情。但既然我开始做了,就要与众不同,就要尽力让它在历史的时间轴中留下存在的痕迹,甚至一直存在下去。”

当被问及他对新一代书法家、艺术家的希望和嘱咐时,陈求之则表示,“我不能去开导他们,甚至是说教他们,因为我自己也还在努力着,这个努力的过程是没有尽头的。”在他看来,如果一个文艺工作者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他会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和影响,自然而然的把传统中所有的好东西、有营养的东西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如此,这个作品才是有骨架、有血有肉、生龙活虎的,充满生命力的。至于好坏、对错,都留待时间去检验。

“尊崇自然,回归本真,不问天命,我选择不问,只是去做。”陈求之在艺术的天地里行走着,追逐着,愉悦着,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同样热爱艺术的人们。

陈求之。(受访者供图)

[编辑:马丹] [责任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