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进女厕”又上热搜!看看深圳这些年为推动“厕所革命”做了啥
2021-05-10 11:4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男童进女厕”又上热搜!看看深圳这些年为推动“厕所革命”做了啥

“为了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是大部分家长的担忧和顾虑,为了解决这样的困扰,如今很多地方都设有“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又被称为家庭卫生间、亲子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此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指出建设第三卫生间有助于解决特殊游客群体的如厕需求,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现“厕所革命”的人文关怀。

根据2017年12月6日的媒体公开报道,深圳出台《深圳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及《深圳市高品质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标准》,将在三年内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其中明确固定以下三类公共厕所应设置第三卫生间: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人类学家:公共场所应设置更多家庭厕所

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魏源认为,这不是“男童妈妈”与其他女性之间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聚焦于公共空间使用权的斗争会让我们忽视父亲、其他男性和社会要承担的责任。

“女性在公共空间会有不安全感,她们对男童进入女厕的不满甚至愤怒是应该被理解的,一些商场在女厕所里装男童便池,那么女厕所承担的就是家庭厕所的功能,女厕所的空间是被挤占的。”他说,中国本身就有男女厕所的比例不够平衡的问题,大家看到商场里女厕所总是在排队,直到2016年住建部发布新版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将达到2∶1,但这个实行还需要时间,女厕所仍然是不够用的。

魏源表示,商场、景点等公共场所需要给家庭出行创造更友好的空间,不只是母婴室,应该有更多家庭厕所。

性别研究学者:对妈妈多一些宽容,呼吁父亲参与育儿

伦敦亚非学院性别研究博士在读的靳夏楠也认为,公共场所提供更多育儿室等空间,为家庭出行提供便利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靳夏楠说:“但我们要问,男孩为什么会被妈妈带着上厕所?他的爸爸在哪里?这里父亲的角色是缺位的。”人们期待妈妈对男孩进行一些教育,与此同时把育儿责任推到了妈妈的身上,比如高铁飞机上有孩子吵闹,也有人觉得就是妈妈没有管好。在既有的社会框架下面,大部分育儿职责都是落在妈妈身上,应该给妈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而非更多的要求和期待,要求他们从百分之九十做到百分之百才能算是一个好妈妈。”

当然,没有孩子的女性对于男童进入女厕的不适是应该被尊重倾听的,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讨论并解决问题。

社会学家:男童进入女厕,需要注意性别意识教育

许多网友关心男童进入女厕是否会对儿童的性别意识有影响?是否不利于儿童性别教育?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教授认为,男童妈妈应注意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避免带男童进入女厕。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的性别还有社会性别,很多妈妈觉得男孩很小,就把他带到女厕所,这可能会让男孩混淆性别,这个以后会出大问题的。”胡教授提出,儿童在家里也要注意性别意识培养,妈妈上厕所时男孩不能进去,爸爸上厕所时,女孩不能进去,这样有利于社会性别教育。

伦敦亚非学院性别研究博士在读的靳夏楠则认为,幼童对自己的性别意识的建构是微妙的,并且他们对性别身份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小时候是比较缺乏性教育的,夏天的时候有小孩就不穿裤子,或者在室外洗澡,但这种碰撞不一定是负面的,目击的女孩可能会问‘为什么女人要上女厕所?我们为什么是女人?哪些人能被归类为女人?’这可能会刺激他们去寻找、定位自己的性别身份。”她说。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