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进女厕”又上热搜!看看深圳这些年为推动“厕所革命”做了啥
2021-05-10 11:4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男童进女厕”又上热搜!看看深圳这些年为推动“厕所革命”做了啥

每到节假日或者周末,许多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出去玩,然而也会出现一个常见却又争议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带娃上厕所。“孩子还小,实在不放心让他自己去厕所”“个子太矮,没办法自己独立使用卫生间”“孩子自己去陌生的环境上厕所会害怕,不敢去”这些问题都成了家长带娃去异性厕所的主要原因,然而这样带来的尴尬也不少,许多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会想:“我这到底是进了男厕还是女厕?”

据了解,不少女性表示曾遇到过男童敲门、扒门缝等行为,提醒了小孩的家长甚至还遭到了辱骂和以“孩子什么都不懂”为理由理直气壮的否认。因此认为妈妈带男童进女厕,伤害了自己的正常权益,所以不能接受。

有妈妈也称希望小孩能独立成长,带男孩去上洗手间也是无奈之举。

许多网友也认为带小孩去异性厕所这种情况不能一味的去责怪家长,更应该从源头上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公共场所应该多设置家庭卫生间。

“为了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是大部分家长的担忧和顾虑,为了解决这样的困扰,如今很多地方都设有“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又被称为家庭卫生间、亲子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此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指出建设第三卫生间有助于解决特殊游客群体的如厕需求,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现“厕所革命”的人文关怀。

根据2017年12月6日的媒体公开报道,深圳出台《深圳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及《深圳市高品质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标准》,将在三年内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其中明确固定以下三类公共厕所应设置第三卫生间: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人类学家:公共场所应设置更多家庭厕所

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魏源认为,这不是“男童妈妈”与其他女性之间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聚焦于公共空间使用权的斗争会让我们忽视父亲、其他男性和社会要承担的责任。

“女性在公共空间会有不安全感,她们对男童进入女厕的不满甚至愤怒是应该被理解的,一些商场在女厕所里装男童便池,那么女厕所承担的就是家庭厕所的功能,女厕所的空间是被挤占的。”他说,中国本身就有男女厕所的比例不够平衡的问题,大家看到商场里女厕所总是在排队,直到2016年住建部发布新版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将达到2∶1,但这个实行还需要时间,女厕所仍然是不够用的。

魏源表示,商场、景点等公共场所需要给家庭出行创造更友好的空间,不只是母婴室,应该有更多家庭厕所。

性别研究学者:对妈妈多一些宽容,呼吁父亲参与育儿

伦敦亚非学院性别研究博士在读的靳夏楠也认为,公共场所提供更多育儿室等空间,为家庭出行提供便利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靳夏楠说:“但我们要问,男孩为什么会被妈妈带着上厕所?他的爸爸在哪里?这里父亲的角色是缺位的。”人们期待妈妈对男孩进行一些教育,与此同时把育儿责任推到了妈妈的身上,比如高铁飞机上有孩子吵闹,也有人觉得就是妈妈没有管好。在既有的社会框架下面,大部分育儿职责都是落在妈妈身上,应该给妈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而非更多的要求和期待,要求他们从百分之九十做到百分之百才能算是一个好妈妈。”

当然,没有孩子的女性对于男童进入女厕的不适是应该被尊重倾听的,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讨论并解决问题。

社会学家:男童进入女厕,需要注意性别意识教育

许多网友关心男童进入女厕是否会对儿童的性别意识有影响?是否不利于儿童性别教育?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教授认为,男童妈妈应注意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避免带男童进入女厕。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的性别还有社会性别,很多妈妈觉得男孩很小,就把他带到女厕所,这可能会让男孩混淆性别,这个以后会出大问题的。”胡教授提出,儿童在家里也要注意性别意识培养,妈妈上厕所时男孩不能进去,爸爸上厕所时,女孩不能进去,这样有利于社会性别教育。

伦敦亚非学院性别研究博士在读的靳夏楠则认为,幼童对自己的性别意识的建构是微妙的,并且他们对性别身份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小时候是比较缺乏性教育的,夏天的时候有小孩就不穿裤子,或者在室外洗澡,但这种碰撞不一定是负面的,目击的女孩可能会问‘为什么女人要上女厕所?我们为什么是女人?哪些人能被归类为女人?’这可能会刺激他们去寻找、定位自己的性别身份。”她说。

完善公共厕所建设是深圳市“厕所革命”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依照“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的任务要求,在全市开展公厕新建、改建行动,探索公厕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新手段,对标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际一流水平,编制发布了《深圳市公共厕所建设规范》、《深圳市公共厕所技术指引》等,为全市公厕新建、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标准,其中要求有条件的新改建公厕均需建设第三卫生间、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明确儿童如厕设施的设置要求,凸显人文关怀。第三卫生间内部设置需包括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和儿童洗手盆等儿童如厕设施,便于父母携儿童使用要求。新建、改扩建公共厕所在建筑面积条件允许下均需设置第三卫生间,对于受建筑结构及面积等条件制约不能设置第三卫生间的公厕,也应设置无障碍厕间或厕位,以满足行动不便者的如厕需求。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深圳一些母婴室和残疾人洗手间承担起了部分亲子卫生间的作用。

3月18日,市文明办和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共同推出“深圳十大网红公厕”评选活动,全市市民、各区、各行业共推选了461座公厕参评,50座公厕入围投票环节。截至3月26日零时,网络投票总量超过130万,最终评选出2021年“深圳十大网红公厕”,即福田区上步绿廊公园城市驿站公厕、福田区福荣绿道2号公厕、南山区塘朗公厕、龙华区深圳北站地铁公厕、福田区莲花山公园山顶公厕、龙岗区双龙地铁旁牵牛花公厕、大鹏新区较场尾恋人之翼公厕、南山区科技公园公厕、宝安区桥头公园公厕、罗湖区文锦渡社区公园罗马柱公厕。

十大网红公厕风采:上步绿廊城市驿站公厕

作为深圳自主研发的首批街头小型公共洗手间中的代表作,上步绿廊城市驿站公厕采用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安装的方式,占地面积小,极具简约特色。其外观仿木纹设计,搭配绚丽花镜和错落地砖,“见缝插针”打造了一处庭院式休憩地带,给市民提供温馨舒适的如厕体验。

福荣绿道2号公厕

福荣绿道2号公厕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设计新颖、通透开敞、简约大气,突出功能性和实用性,从建筑形式、空间尺度、采光通风等角度出发,满足隐私和避雨要求的同时,与绿道公园完美融合,是现代化园林公厕的代表。

塘朗公厕

塘朗公厕位于塘朗集悦城社区公园,巧妙运用转运站上部空间,闹中取静,既方便居民游客的如厕需求,又满足隔壁楼宇的隐私要求。通达深层的阳光和自然通风,给予人们别开生面的如厕体验,优美灵动的造型更提升了城市美学。

深圳北站地铁公厕

深圳北站地铁公厕结合地铁和高铁乘客特点,在功能设计上增设第三卫生间电动门、儿童蹲位、红外感应装置等诸多暖心细节,极具人文关怀,体现深圳城市文明。同时,简约的设计、生机盎然的绿植配合柔和的灯光、舒缓的音乐,给人以温馨舒适的如厕体验。

莲花山公园山顶公厕

莲花山公园山顶公厕位于福田中心中轴线。外观设计秉承“环境低冲击”的理念,沿广场一侧设置屏风,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像素处理,与展厅共同组成了人文气息浓厚的山顶建筑群,为登山群众提供方便舒适的观展、休憩及如厕场所。

双龙立交牵牛花公厕

“亭亭而立,日日呈新”,龙岗双龙桥下的牵牛花公厕,极具创意地以牵牛花造型作为公厕建筑主体,巧妙利用花柱解决了照明问题和桥下空间的压抑沉闷感,造型生动优美、视觉体验丰富、工艺简约精致,带给了人们新奇温馨又明快难忘的光色空间体验,既有“温度”,又有“风度”,吐芳之时,宛如万号齐吹,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较场尾恋人之翼公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恋人之翼公厕位于大鹏新区较场尾河堤,以大鹏鸟为原型,一对美翅随时间、角度、气候变化呈现不同炫彩。三面全景雾化玻璃与海天美景融为一体。透明时,绝美碧海蓝天尽收眼底;雾化后,独享清新宁静天地。

科技公园公厕

科技公园公厕位于软件科技园,周边是深圳科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群。橙色的圆形屋顶舒展又生机勃勃,屋顶界定的灰空间,让市民可以驻足休憩、观景。玻璃砖墙体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光,使建筑自然地嵌入周边环境,散发出理性气息和生命张力。

桥头公园公厕

“阳光下的幸福”,桥头公园公厕半开放的外观现代时尚、简洁大气,洗手区白色造型构架和雨棚错落有致,阳光穿透更显优美灵动。厕内集冷气、新风、除臭、杀菌“四位一体”的正压送风系统,满足公园大流量人群的使用需求,给予如厕人员前所未有的舒适性,充分凸显公厕的品质感和价值感。

文锦渡社区公园罗马柱公厕

文锦渡社区公园罗马柱公厕,街头小型公共洗手间的另一款经典造型,结合古罗马欧式建筑风格和现代工艺审美,让古今元素跨时空碰撞。厕内触手可及的洁具设施、充裕的回转空间,充分考虑轮椅使用者需求,生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校审:肖刚

文案:陈苏雅、郑晓鹏、刘婷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