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红色盐田②|藏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里的红色印记
2021-03-29 15:1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建党百年·红色盐田②|藏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里的红色印记

中英街博物馆内一景

百年圆梦:

昔日“购物天堂”焕发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少发展资金,一些企业到香港把废旧物资捡回来,再重新利用,用于积累原始资金,这也成为沙头角人掘到的‘第一桶金’。“公仔面那时候特别畅销,甚至一个晚上就能创造100万的销售额。”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时任沙头角经济办主任的何壬坤是沙头角联合企业公司的首任董事长,在香港“收破烂”时,认识了一个做公仔面的台湾老板,一次性订购了五万箱公仔面,仅两个晚上就销售一空,营业额一天最高达100万元。紧接着,公司开始把眼光投向外贸。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地处深圳东部的沙头角“闻风而动”,在中央“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凭借其优先开放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小额贸易,随后引进“三来一补”,吸引港资办企业。1979年4月,经宝安县批准,沙头角丝花厂正式建立。作为深圳特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这间具有破冰意义的探路先锋厂,在深圳改革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它带动了商业的逐渐兴旺,各类来料加工厂紧随其后相继开设,让中英街内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世人瞩目的商贸业集散地。

谢瑞麟、波记百货、济生堂……在博物馆展厅内,眼前的一个个“明星”店铺招牌,展柜内的各式热门抢购商品,仿佛让人穿越而至回到那条“商业老街”,而墙上的一张张老照片则生动记录着中英街当时的盛景:在沙头角商业外贸公司第一商场外,各类物美价廉的免税商品引得全国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争相购买着当时的“时髦货”。这个时期的中英街可谓迎来了商业兴旺发达的春天,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90年代初更一度创下日接待游客近10万人的记录。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回到祖国怀抱的中英街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一国两制”构架下形成了“一街两制”新格局。尽管昔日商业繁华渐次褪去,但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永不褪色,无论是历经百年的界碑,细数风雨过往的古榕,还是弘扬爱国主义的警世钟、记录岁月变迁的博物馆,都将成为这条历史文化名街新的“名片”。随着历史风貌改造、商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以及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大力推进,被赋予全新定位的中英街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和美好未来。

中英街博物馆外景

相关链接: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于1999年5月1日建成开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深圳市党员教育基地、深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田区国防教育基地。该馆承担着中英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公众接待,以及盐田区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工作职责。

馆址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环城路9号,即中英街一号界碑东侧,馆楼总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其中一至四层为展览厅,主要展出《百年中英街》常设展览,包括四个展厅:第一展厅:《开拓——从山里迁来滨海的客家人》;第二展厅:《中英街形成——从鸦片战争到割占香港岛》;第三展厅:《中英街变迁——从抗日烽火到边境管理》;第四展厅:《中英街春天——从改革开放到百年梦圆》。展览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了中英街不平凡的百年历史和生动故事。

栏目策划:郑创彬

文字采写:陈琳君

图片视频:李小辉

海报设计:钟汝芳

[编辑:郑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