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_>深圳评论>社会热点>

深网观察 第194期|抛弃功利心,别给孩子拔苗助长

深网观察 第194期|抛弃功利心,别给孩子拔苗助长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设立初衷本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此次事件中依靠和自身能力不匹配的资源获奖的行为不仅有损公平,也与大赛初衷背道而驰。

深网评论员缅栀

近日,一则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项目引发关注。这个高大上的研究课题,像是某篇博士论文,却是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的三等奖获奖作品,公示中的唯一研究者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面对质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回应称,此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设立初衷本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此次事件中依靠和自身能力不匹配的资源获奖的行为不仅有损公平,也与大赛初衷背道而驰。根据实验记录,这名小学生从“不太了解基因”到完成“基因敲除”操作只用了3天,记录中还提到多种高难度实验和一般研究者难以获取的实验设备。

无独有偶,浙江一位14岁女孩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网上流传的简历,这位女孩一天可以创作2000首诗、300首词牌、写15000字小说。她号称是全球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兼任某杂志社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院院长助理、某新闻网绍兴运营中心副主编等职务,还是多个品牌的创始人。有人给她算了一笔账,如果真的一天能创作2000首诗,不吃不喝不睡的话,相当于平均43秒写一首。

家长的违规操作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看似能够风光一时,其实是对孩子成长的伤害。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对实验过程和数据保持诚实,拒绝剽窃和抄袭他人成果,是研究者应当遵循的底线。我们理解家长希望为孩子创造接受更好教育机会的急切心情,但这种行为却传递了错误导向,伤害了孩子对诚信问题的正确认知。此前,也曾发生过核心期刊主编登载10岁儿子散文、教授父亲帮女儿保研造假等事件,水落石出之后引发社会各界的质疑。

为了避免相关比赛中出现的论文造假和竞赛代考等行为,教育部于2018年已出台一系列高考招生政策,取消自主招生中的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今年1月,又明确正式取消自主招生,青创赛已不能为高考加分。但在中考升学中,青创赛成绩仍是录取的重要加分项。为了升学走捷径,一些家长不惜铤而走险。

杜绝比赛造假现象,应从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入手,将比赛成绩与升学脱钩,探索更完善的升学制度。此外,大赛组委会及相关部门应改进评审制度,细化评审办法,对比赛全流程进行多方面监管,严格评判参赛者的研究经历和项目参与度,维护比赛公信力,确保公平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抛弃攀比风和功利心,别给孩子拔苗助长。在学术研究的漫长道路上,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假如不是那块料,就算一时蒙混过关,面对学术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迟早也会败下阵来。到了那时候,给孩子的伤害将会更大。


相关报道:

云南科协成立调查组调查“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

深圳将发布中小学创客教育导师成长指南 形成完整创客教育生态

“新时代好少年”周奕辰: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创客”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193期|美丽典范的深圳,我爱了!

深网观察 第192期|每个年纪的你,都能乘风破浪

深网观察 第191期|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共筑“职”网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