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危重降为2,重症降为1,真棒!”

2020-03-17 15:07来源:深圳新闻网

2月22日,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傅应云接到了市卫健委的“江湖救急令”,赶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照顾病情最重的“新冠”病人。

她此行是接替“奉命”轮休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主任冯永文,出任深圳市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专家组组长。

在新冠疫情中,深圳是广东省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城市,重病人也最多,最高峰时,重症35例、危重症13例。

支援市三院的大半个月以来,傅应云每天都早出晚归,“宾馆—医院”两点一线,早上7点多开始忙活,晚上11点多才能稍稍歇口气,查房、会诊、看病理、视频会诊、再查房……一刻也不敢耽搁。

危重病人的救治难,就难在能用的方法太有限。

喘口气都要使出吃奶力气的病人,此时就像一个玻璃人,稍微用力就会“碎”,救治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对每个病人,都要制定“一人一计划”的医疗方案。

“5号的晚上,就有一个危重病人,当时出现血氧差,二氧化碳排不出的情况。”傅应云说,病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有100毫米汞柱,是正常人的两倍多。二氧化碳排不出来,就只能往血液里跑。

跑进血液的二氧化碳,就成了高碳酸血症,对患者来说,非常危险。

“正常人的pH在7.35到7.45间,但他的pH有7.1,非常危险的呼吸性酸中毒。”

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便不懂医的也知道要排二氧化碳。但怎么排却很讲究,因为危重病人的肺已经千疮百孔,极其脆弱。

呼吸机参数就非常难调,潮气量多那么10ml甚至5ml,压力会增高会造成“爆肺”,少10 ml甚至5ml,病人又会因为通气量不足而排不出二氧化碳排不出。多点少点都不行。

“这就像联手打仗一样,我们能提供好的武器,但病人自己却派不出(会使用)的好士兵。”

——深圳市新冠危重病人救治专家组组长傅应云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主要靠肺泡。如果把肺泡比作一个气球,正常人的“气球”是橡胶做的,能伸能缩,但危重病人的却是“纸气球”,收缩性差,多吹一点点气就爆。“所以在排二氧化碳的时候就要求很精确,送气多5mL就有生命危险,但少5mL又影响排出。”

这种精准救治,傅应云和团队每天都要面对,有时候,她甚至要把自己当成小白鼠。为了解决吸痰问题,亲自戴上仪器来调参数。

有些病人的肺里的黏液很难排出来,她就使用湿化设备,把干了的黏液融化,再用机器吸出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

新闻评论